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GRE > 正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下一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窗明几净,春风徐来,一部大书――邹志强诗词书法作品集《我诗我词我书之》安放在我的案头,反复品味赏读,心中快畅,禁不住要把我的快乐与心得和大家分享。   志强先生官至正厅,头上光环颇多,是那种极少数让人艳羡的精英份子。但以我与他二十多年的交往,最令我羡慕的却是他特出的人格魅力与过人的才情。在滚滚红尘与拥挤的仕途上,能保持一份对于人生、世道的清醒,持守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保持灵魂深处的一份纯净的诗意,这需要智慧,一种不随流俗的生活智慧。这正是志强先生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志强先生的诗词创作完全发乎性灵,随物赋形,心绪纵横,绝不强作,故妙句“诗眼”迭出;他的书法,天骨开张,浑厚劲雅,我手写我心,出入于古今大师墨境,往往有神来之笔,自成格局与艺术个性。“腹有诗书气自华”,可做他的写照。
  这部诗词书法集,共收录诗词71首,首先是诗词题材广泛,有借景抒情之作,有状写生活、心境之作,有咏怀写心之作。志强先生的诗词创作皆从政余暇所得,他自己说是“自诗自改”,“挥洒的是激情,书写的是心境”。我观其诗词,探其微诣,赏其文彩,感觉志强先生诗词,状物则出人意表,言情则妙到毫巅。造境高华,遣词鲜活,发乎性情,每令人击节称奇。如《秋游猛洞河》:“峭壁摩天翠作屏,携山袖水小舟轻。一篙点得秋江醉,恰似逍遥三峡行。”此诗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志强先生陪同全国政协委员考察湘西一时兴起之作。作者对此诗有一段注释:“某日,游猛洞河,船上宴毕,又铺纸设墨,意在京客。”但大员们都怕出丑,他却壮着几分酒意,“率尔上前,援笔即成此四句,满座皆惊”。这段注脚很有味道,但这诗也的确是神来之笔,尤其是“携山袖水小舟轻”与“一篙点得秋江醉”二句,堪称妙想、妙裁、妙句。诗人在酒兴秋兴作用之下,顷刻间于众大员面前咏成此诗,不只有七步之才,而且也算艺高胆大了。山即可携,水亦可袖,胸襟何其壮阔;一篙点去,秋色溶江,半醺半醉,可谓“登山则情岗于山,临海则意溢于海”了。遣词之高妙,写心写景之浑融,放在唐诗宋词中也不逊色的。又如《登南岳感赋》中有“峰悬利剑岭悬弓”“云蒸霞拥我登峰”,遥想云霞攒拥,诗人现身如仙佛,造境大妙,语亦惊人。志强先生这类借景抒怀之作甚多,是他写作强项,而我却十分喜爱他那些充满生活情趣的诗词,活鲜有味,情深意厚。如《妻书》(七律):“一纸飞来百怨消,慌撕信口泪随抛。浓浓私语轻轻嚼,密密情丝慢慢掏。两处相思百味苦,一腔怨气千般娇。莫道孤旅无温被,喜抱妻书入梦宵。”这是作者1982年写的,刚结婚却两地分居,情何以堪!正独处异地,娇妻鸿雁飞来,有泪有怨亦有思今,让诗人辗转难眠,抱信入梦,想必苦中有甜了。又如《清平乐?顽童挨打》,几近白描,却动静相谐,妙趣横生,常见之场景,却有不常见的人生意味。“才挨训骂,又把盆碟打。巴掌纷纷如雨下,奶奶奔来救驾。”平常生活场景,充满人情味,无奈中有疼爱。还有一阙《如梦令?夫妻斗嘴》词,也是妙摹日常片断,极能引起共鸣:“锅碗瓢盆碰破,耳赤面红嘴恶。移枕背头眠,不语不言沉默。难过,难过,谁也不先认错。”后三行写出了世间夫妻吵嘴后常态,谁也不先认错,其实谁也心里难过,想认错怕认错,何等细微的心理刻划!这难道不是好词么?能打动读者又敢以拙朴可爱文字表述,也是俗中大雅了。
  当然,志强先生这部大书,展示的主要是他的书法成果,而诗词为其书写的内容。诗书合一,全是自己的原创,不像大多数书法家,书法集写的多是唐诗宋词,不大耐读耐看。不单如此,此集还在每幅书法之下附有极好看的“总想再说点什么”,文字波俏,有点睛之妙。一部书法集,竟可以这样构想,且如此有味,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仅这一点,就可看出志强先生匠心独运处。
  若论志强先生的书法,海内方家及众多的粉丝,恐怕都会说他以隶书成就最高,然后才是他的魏书、行草与楷书。不过,我总认为,书法之道,融通万里,或磅礴雄浑,或俊雅飘逸,或古拙刚劲,无非独辟蹊径,运用之妙在乎一心。书法历经数千年演变,从象形、甲骨到秦篆汉隶,再到魏碑唐拓,宋元明清而至近当代,期间大师辈出,体例宏富,孰优孰劣,恐难定论,大抵各体各爱、因人而异而已。故志强先生隶、行、魏、楷诸体书法,虽勤力不同,各呈特色,但其浑厚华滋、俊雅刚劲的风格则一以贯之。若就个人喜好而言,我最喜其隶书与魏书。志强先生的隶书,用功数十载,虽从碑学中得来,却能脱去古人巢臼,自成浑厚苍古飘逸风格,神形兼备,盎然有大家气象。我曾认真研究过汉隶及汉以后诸隶书大家的作品,对于汉隶的结体与线条运用、对于如清代伊秉绶这类有独创性的隶书大家的创作,略有心得。隶书从汉代勃兴,后世书家多从汉碑中窥其堂奥,取法乎上。然能成就自家风格的却极少,千年以降,以隶书名世者寥若晨星,以此知隶书虽易学,成功却难乎其难。伊秉绶得汉隶神髓,有庙堂气、肃穆庄严气,但少了几分灵性和潇洒之气。就如颜真卿“裴将军诗”,虽霸悍不可逼视,但见出纵横磅礴的才气与变幻多姿。因此,书法一途,骨力、气韵、境界及技法之外,还需万法混一,贯通变化,有古人意,有自家意,激情催发,如浪奔流如云舒雨骤,自在自然,方有境界。细赏志强先生隶书,或优雅飘逸,或沉雄浑穆,或高华朴拙,或披云拂木苍古奇诡,每读一幅,便击案惊叹,观其隶书如入山阴道上,目接不暇。取法汉隶及古今诸家,却鲜明地凸显自家风范,个性迥然,老辣雄丽,波折山?,势与气蓄养广大,造境沉着舒卷,骨力与气力皆壮,三分入木,七分入心,诚为当世隶书上品。而志强先生的魏书,按他自己的话讲,曾用功甚勤,后来写得少了,“笔头有些生疏”,但我观此集中所收魏书作品,却觉先生过谦!如此魏书,势如斧斤轮转,力可裂石开山,取象雄丽,元气充盈。如登南岳摘句对联与暮访科技示范户摘句对联和《习字体会》两幅,均可视为邹氏魏书代表作,展玩之际,似闻笔风萧杀,破空有声,运笔如刀似戟,气力贯注,字字精神。志强先生的魏书给人的印象如他的隶书一样:大气。大气中似乎还有霸悍之气。那么,他的行草又如何呢?关于这个问题,此集中收有一首《志宪先生评判我的书法作品》诗:“翰墨人生喜自居,严辞评判我心虚。回思肺腑弟兄语,胜读寒窗十载书。”吴志宪先生是志强平生最知己的一位兄弟加同学,书法家,官至正厅级,对书法的见解与体悟自然高超,他于志强先生行草有过中肯的评价,指出其不足处,志强先生心中感动,因有此诗。志强先生于行草用力甚勤,他的行草同样骨力刚强,布局有行云流水之境,但反复揣摹回味,觉其气韵流布之间,似聚还散,有不尽人意处。不过,这种现象并不常现,绝大多数作品,都写得酣畅淋漓、气韵生动,摇曳生姿。但较之其魏隶,还是少了几分厚重。这点拙见,不知志强先生以为然否?
  于创作而言,志强先生正当黄金年龄段,想必若干年后,他的书法诗词,定然是“满纸斑斓走天下”了。
  
  壬辰春匆草于大风堂
  总想再说点什么:
  开篇为“登泰山遇雨”,至少有两条理由。一是字体为隶书,用我的当家字打头阵,以壮声势。二是写是词时,我年未满三十,跟省政协一把手杨第甫先生当秘书,乃风华正茂、踌躇满志时。登泰山,好景致,好心情,应有好词句。杨老对这首词评价不低,尤对最后两句:“凌绝顶,好乘风”颇为赞赏,年轻人意气风发,应当如此。这是我发表在公开刊物上的第一首旧体诗词,时在一九八四年夏。

标签:诗书 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