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广播稿 > 正文

充满人文情怀的老叶 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的阳光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1996年就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游戏的死胡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了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体现人文精神,才能真正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这次活动中,我听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这些课向我们透露着一个信息: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正在回归,在我们的课堂上,正在努力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现结合这次活动及自己平时的教学尝试,谈谈我的体会。
  
  一、开展平等对话,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性的基石是人性。它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和健康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开展民主、平等的师生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通过心灵的不断碰撞,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从而产生新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角色定位,以平等的学习伙伴的角色,通过创设人性化语言,相机诱导,使每一个40分钟成为生命的愉悦过程。
  “你真不简单,要是你刚才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了吗!”
  “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
  “你的朗读真棒,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琦君老人的故乡,此刻,老师仿佛闻到了那迷人的桂花香!”
  “这一点老师也没有想到,你是怎么发现的?”
  这是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的马建兴老师在教学《桂花雨》一课时的几处课堂用语。教师别有用心,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学生真诚的关爱和信任,对学生进步的鼓励和改正缺点的帮助,对学生战胜困难和创造性行为的支持……由于教师人文化语言的感染,课堂始终处于浓浓的人文环境中。教师以思想点燃着思想,以自由呼唤着自由,以平等造就着平等,以宽容培养着宽容。
  
  二、挖掘人文资源,提高人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它横跨大江南北,纵连古往今来。西去远在新疆的《葡萄沟》,东临祖国宝岛台湾的《日月潭》,南至《富饶的西沙群岛》,北进《美丽的小兴安岭》,祖国山河的博大、壮丽尽收其中;从展现诸葛亮聪慧才智的《草船借箭》到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叶圣陶先生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孩子呼吁国际社会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可以这样说,这些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杭州嘉绿苑小学一位老师上的《秦兵马俑》一课,逼真地再现了2000多年前秦始皇的那支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的军队风采,可以说是整个秦始皇时代军事的缩影。教师在课前就布置学生进入秦文化网站搜索资料。课堂上,学生旁征博引,既了解了课文中威武雄壮的右军,又了解了灵活机动的左军,以及运筹帷幄的指挥中心;既谈到了秦始皇的功过得失,又谈到了秦始皇兵马俑的价值。使这一课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文,形成了向纵深方面层层推进的课堂大环境。这样的教学,充分运用教材,挖掘相关的人文资源,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三、重视独特体验,强化人本地位
  
  阅读教学又是极具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个性表达的舞台,尊重学生富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表达,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是对学生最好的人文关怀。
  (一) 重视对语言的体验和感受。
  语文过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致使“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人化情境,如:“你是怎么理解的?” “能把你的看法说给大家听听吗?”让学生亲历亲受,自感自悟,静思揣摩,使语言在心中彻底内化。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间。
  如我在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诗,而后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感受丰富多彩,有词句方面的,如:
  “我觉得古诗中的一些诗句描写得特别生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把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感觉写得特别凄凉。”有比较异同方面的。
  阅读结果的多样化,正是体现了生命的自由,尊重了学生生命的独特存在,教育在这里已不仅仅是特殊的任职活动,更是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生动体现,同时语言的学习过程也成为人的意识、人的精神培育过程。
  (二) 重视个性化的朗读。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体验、理解之后迫切希望通过朗读来传递自己的独特体验。传统的做法是请几位学生朗读,教师与其他同学评价读得怎么样。看似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其实教师的心中自有一杆秤,或者说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的朗读一旦偏离了这个标准,就被视为不成功的。这样做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也就成了空话。
  即使是同样的语句,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就算是同一个人,随着理解的深入,感受也会发生变化,而这些都可以通过朗读来表达。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尝试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如虞大明老师在上《家是什么》这一课时,指导学生朗读“所以,当警察问他时,他说:‘家?我没有家了!’”这句时,有学生朗读了之后说:“我体会到这位富翁心中的怨恨,所以把‘没有’读重音。”老师肯定了学生:“你读懂了课文。”但又说:“同他感受不一样的有没有?有没有不同的读法?”于是,又有学生朗读后说:“我体会到的是这位富翁心中的悲凉,我把‘我没有家了’轻读缓读。”老师同样表扬学生:“你也读懂了课文,读出了自己的感受。”接下来,学生纷纷发言,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过不同的读用心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绝对不是排斥它的工具性,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也决不是削弱它的人文精神,不存在限制这个,张扬另一个的问题。我们应该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进行和谐的统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完成语文教学, 真正让语文的课堂充满人文的阳光。

标签:语文教学 人文 充满 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