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广告词 > 正文

【感恩为我的家乡湖南】我的家乡作文300字左右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三湘大地,自古人杰地灵,风流人物辈出,一代名臣曾文正公和缔造了新中国的一代伟人毛泽东皆出生于此。不唯有杰出的政治领袖,湖南也孕育了齐白石、沈从文等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文学家。湖南在地域上不是中国最大的省,在人口上不是中国最多的省,而在文化上却是最有特色的省份之一。敢说,敢做,个性张扬的湖南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更是当仁不让,一马当先。风景秀丽的橘子洲头、巍峨耸立的南岳衡山、幽翠灵秀的岳麓山在向世人静静地讲述着湖湘大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1930年出生于长沙。没几年,日寇大举发动侵华战争,我的一个姑姑便是在日本兵的迫害下,被逼投水自杀。这一切长久地留存在我的记忆里,虽然苦痛,却也使我警醒:国之不国,何以家为?抗战胜利后,我一心想重返学校,通过夜以继日地苦读,考上了长沙著名的教会学校福湘女中.跨过初三.直接升入高中一年级二期。福湘女中环境优美,管理也极其严格。我们每两周才被允许出一次校门。但我并不觉得苦闷,我生性活泼,喜欢唱歌,跳舞,听古典音乐,也喜欢打排球,还曾被选进校排球队打二传。那时候我的生活里充满了欢乐。
  1948年,我听从了姐姐的意见,报考了武汉大学农业化学系。在武大读书期间,受老师陈华癸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对微生物这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我致力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开始和源动力;1956年,我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留学;1980年,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美国进修;1984年,我到中国农科院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四个转折点,四次人生机遇,我把握住了这些机遇,没有让它们与我擦肩而过。
  我一生都在追求科学,追求真理,有三句话牢记始终:敬业、执著;严谨、探索;继承、开拓。刚从苏联回来时,物资极其匮乏,我克服了种种生活上的曲折和艰难;上世纪70年代初,刚开始质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时候,许多人抱着不理解甚至怀疑的态度,我没有灰心气馁,坚持攻关;80年代初来到农科院的时候,分子生物学领域在我国农口几乎是一片空白,我创建了农口第一个分子生物学研究机构,参与负责组建了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我在开展农业转基因研究开始的几年里,常常听到来自各方面的对基因工程质疑甚至是反对的声音,我和我的科研团队排除万难,顶住各种压力,在国内率先掌握了抗虫棉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同美国抗虫棉竞争过程当中,国产抗虫棉逐步取得优势,打破了美国抗虫棉的垄断地位。近些年来,我和我的团队勇攀科研高峰,经过与传统育种的有机结合,得到了高水平表达植酸酶并能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纯合系,把一粒粒普通的玉米种子变成一座座微型“生物工厂”。
  我喜欢看足球比赛。“踢足球像做科研。球队是个团队,科研集体也是团队……一个球队没有球星,就难夺冠军;一个科研集体,没有尖子人才也难以创出一流科研成果。”打球要技术,更要精神。科研更是如此,意志力相当重要。很多时候,最后获得成功的不一定是最有才华者,而往往是意志最坚定、最能坚持到底的人。
  很多人都觉得科研很清苦而枯燥无味,可我却一直乐在其中。有人问我,半百之年从中科院到农科院开始一项全新的事业,勇气来自何处?我的回答是,凭着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无怨无悔。我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是湖南人。我们湖南人喝着湘江水长大,长时间接受浪涛的洗礼,触摸到了湘江的灵魂;从她执著沉稳的气势中领略到敢为人先的勇气,从她吸纳百川的包容中获得了兼容并蓄的力量。
  我自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工作,弹指一挥间,64个年华已逝。家乡的花鼓戏时常绕于耳畔,雄壮的洞庭湖不时浮于眼帘!“惟楚有材兮斯为盛,古往今来兮美名扬。”衷心祝愿家乡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家乡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感谢生我养我的家乡―湖南!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标签:湖南 感恩 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