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国外生活 > 正文

墓志 [广安白沙涡发现的明清邓氏墓志考]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0年4月下旬,广安市文管所在苏溪乡白沙村村民赵素清、李正荣等处发现三块石碑,被确认与广安邓氏家族祖墓有关。为了进一步对这三块墓碑进行考证,将其进行了拓片和拍摄。
  一是《邓龙门墓志》。
  黄沙页岩板石,碑高100厘米、宽75厘米;碑文楷书,阴刻,立排28列,每列60字,原文应1500余字,字径2厘米。由于墓碑风化剥蚀严重,大部分碑文已无法辨认,残存400余字。从“龙门邓公口口口通系缗好兆直备仕口为纳结为公之敦介敦贤有景口公口口用未突中夺于天”“余言安能不朽公然公实有不朽者余敢辞不文按公韩世昌守尔识先世为江西”“员外郎口传为梅庄公以文口寇蜀蜀献王闻其贤聘之教授然终不仕郡志孝行隐口口载之自后”,以及“公卜葬于郡东白沙涡最吉不佞既志之而复为”等文字内容、文献记载和出土地点三方面佐证,墓主人当为湖广按察副使邓士昌。
  邓士昌,字龙门,号尔炽,广安姚坪(今协兴镇)人。生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卒于天启五年(1625年)。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广安州新志》载:“邓士昌,字龙门,州东姚坪人,万历进士。颖卓嗜读,年十六补弟子员……丁未通籍,后授南京户部主事职;主治粟即为捐茨抑井,尚书襄阳郑公器重之,目为八座之选。置员外郎,以他差取道归省,还京进本郡(部)郎中。历官浙江处州府知府,地瘠民□,殚力抚绥,修堰灌田,民受其利。岁凶气(乞)粮于院司,全活无算,卫指挥陈天泽,以士昌置金三百于□以傀,士昌□还之。人日为杨白起两台交荐,擢湖广按察司副使,永州道兼摄衡州道。割决积牍,七日无余。为御史彭君所忌,劾归家,食五载卒,年五十二。”又:“鹤轩有子士昌,万历癸卯乡举,丁未进士,任南京户部主事,进郎中,出守浙江处州府,升湖广永州道摄衡州道;孙居诏选贡兵科(给)事中。”
  二是《淑配恭人李氏墓志铭》。
  墓碑为黄沙页岩板石,高92厘米、宽60厘米;碑文篆书,阴刻,立排4列,前3列每列5字,第四列1字,计16字,字径10厘米×15厘米。
  明宪副龙门/邓公淑配恭/人
  李氏墓志/铭
  李氏,本邓龙门之妻,生卒年月不详。《邓氏宗谱》中有“妣李氏,封宜夫人,所生五子:长太学生映祚,号宜培”的记录。((邓龙门墓志》“有二□,宜人生子二,长□祚”,“祚”当为《邓氏宗谱》“妣李氏,封宜夫人,所生五子:长太学生映祚,号宜培”。然《邓龙门墓志》说“宜人生子二”,而《邓氏宗谱》又有“妣李氏,封宜夫人,所生五子”之说。所见资料分析,邓龙门有两个李姓妻妾的可能性不大,《邓氏宗谱》系今人邓欲治先生之作,其出处不详,故当以墓志所云为准。
  三是残碑《邓仁激墓志铭》。
  墓碑为黄沙页岩板石,残高64厘米、宽15厘米;碑文楷书,阴刻,立排4列,字径3.5厘米。
  右同包二月任□□□□□□□□□□□□□□/□后以仁存心克绍先型培成国用应尔昌/荣月初十日卯时安葬大吉孝子存厚存真
  残存文字中的“后以仁存心克绍先型培成国用应尔昌荣”等文字,经核实与邓氏家族字派排序有关。《邓氏宗谱》中,关于协兴、姚坪坝邓氏邦直公世系字派表列:“(入川13世起)以、仁、存、心、克、绍、先、型、培、成、国、用、应、尔、昌、荣”,与残碑所刊无异。
  残碑末句“孝子存厚、存真”,即为邓存厚、邓存真兄弟之名。“存”字辈派,按《邓氏宗谱》入川排序为第15世。《邓氏分谱》载:“六世祖讳存厚,字戴舆。妣徐氏,生三子。曰心泰、曰心融、曰心亮。庠生,生于乾隆壬子年十月十五日辰时,卒于咸丰三年癸丑岁八月十三日戌时,葬于石笋河白市里,封君坟之中台庚山甲兼酉卯。载舆公生于乾隆癸丑年七月十二日亥时,卒于光绪三年丁丑岁冬月初四日子时,亦葬于石笋河白市里封君坟之下台庚山甲兼酉卯。其坟有碑可考。审其来龙由鳌山发脉起伏五六次,明堂沙水朝对,亦有可取葬后人与财发此,亦钟祥之地也。然非祖公盛德何能致此。惜心融无嗣,卒葬麻柳湾。”
  残碑墓主人当系邓存厚之父――邓氏14世邓仁激。邓仁激,字化鹏,生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卒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
  邓龙门与邓氏家族关系
  关于邓龙门先祖,《广安州新志》日:“《邓氏旧志》,其先本江西庐陵人。明洪武中有鹤轩者,以荐举南京兵部员外,入川遂籍广安州北姚平(坪)家焉。一传至梅庄;五传日鹤轩有子士昌,万历癸卯乡举……”
  一说邓龙门为明代与邓鹤轩同入川先祖邓敬轩之后裔。手本《邓氏宗谱》:“敬轩,字也□,封□部郎中,又封中宪大夫,湖南按察(司)副使。妣熊氏。墓在姚坪坝。”又:“士昌,字尔炽,号龙门……皆敬轩公之裔也。”亦因如此,凡涉及广安邓氏宗族问题者,亦有“鹤轩、敬轩二公入川几代人中,因兵燹之乱,老谱散失,因而世系不清。特别是‘自’‘士’等字派,谁是鹤轩之后,谁是敬轩之裔,都不太清楚”之困惑。《邓龙门墓志》的发现,则对邓龙门身世有所确证,碑云:“敬轩公娶于熊有□夫子四,而公其伯也,公生而□卓嗜读,十六补□仕。”
  综上所述,邓龙门当为邓敬轩之后裔。《广安州新志?氏族志》所载“鹤轩有子士昌”之说,邓鹤轩是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定居广安,而邓龙门生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时间相隔近200年之久,纯系逻辑错误。
  关于邓龙门后裔
  据《邓氏宗谱》:邓龙门长子映祚,号宜培。孙居谦、居让、居谅、居诏。明选贡,历任兵科给事。崇祯十六年,癸未立墓,在石笋河大湾坡。又:“映祚,妣冯氏,行二,陕西布政司冯从龙之女。”《广安州新志》:“湖广按察副使邓士昌墓,在白沙涡,明天启五年葬,陕西布政冯从龙有志铭。”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对邓龙门家族繁衍概况有个明确的了解,即邓龙门之先祖当为邓敬轩,其子邓映祚(有名可寻者),其孙有邓居谦、邓居让、邓居谅、邓居诏等。
  邓氏14世祖邓仁激与广安姚坪邓氏族属关系。
  邓仁激,系邓鹤轩之后裔。祖父邓德溥(入川12世),字伯约,糸姚坪邓氏“二四房”邓琰之长子。其父邓以俭,生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卒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弟兄有三,长兄邓仁汲,次兄邓仁溶,邓仁激排行老三。按家谱习俗,长房者当为世袭传人,然《邓氏分谱》却将排行老三的邓仁激作为邓氏传人以延续。
  邓仁激有4个儿子,长子邓存厚,次子邓存真,三子邓存朴,四子邓存醇。邓存醇系光绪八年(1882年)《邓氏分谱》创撰人。
  从出土墓碑看邓小平与广安邓氏家族族属关系。
  对于邓小平的族属问题,就目前所知,邓小平之父邓绍昌,其祖父邓克达,曾祖邓心藻。邓心藻的嫡祖是谁,查无考。亦因如此,凡涉及邓小平嫡祖者多主“二四房”后裔之说。其缘由有二,一则邓小平嫡祖系旁支,再则其字派与“二四房”类同。
  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宗族寻迹》:“我们家,不是邓氏嫡传,乃系旁支,所以我们家的人都不知道邓家还有家谱。在封建社会里,正统的观念是绝对的。一个家族中,只有嫡传子孙,才能堂堂正正地记人家谱上面。也就是长子、长孙、长重孙、长重重孙的家庭,才可以记载在簿。我们的邓氏家谱,就保存在邓家老祖宗的这家嫡孙的手中。”又:“邓嗣祖一共生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在广东生的邓琳,一个是回籍后在四川广安生的邓琰。邓琳生有六子,邓琰生有四子,从此广安邓氏遂分为两大房。邓琳一支为长六房,邓琰一支为二四房。从他们的孙子辈起,开始立下字辈,即是:以仁存心,克绍先型,培成国用,燕尔昌荣。我爷爷这辈是绍字辈,父亲这辈是先字辈,而我们这辈,我认为是最难听的型字辈。”
  邓欲治先生新编《邓氏宗谱》,将邓小平嫡祖锁定为邓仁漱兄长之后。
  广安出土的这几块邓氏家族墓志研究说明:邓龙门族属应与广安邓氏家族同籍同宗,籍贯均为江西。从鹤轩、敬轩之裔字派“士”“居”与续族谱皆相同,可为佐证。
  从残碑(《邓仁?墓志铭》)所载内容看,邓小平及其父亲、祖父、曾祖与墓志所镌“二四房”字派承袭无异,说明邓小平嫡祖与广安姚坪邓氏“二四房”族系有关。由于邓小平家族上溯至曾祖就已难寻觅,故不能据证其嫡祖是“二四房”中哪位先祖之后裔,故当慎下其论,以待今后的进一步发现加以确证为准。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文物管理所

标签:广安 墓志 明清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