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寒假作业 > 正文

浅谈高中化学论文【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基于高中生的好奇心,自尊心,逆反心,可塑性强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有计划地解决“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以及“教得怎样,学得如何”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教师要始终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师生的统一活动向有利于学生的状态发展,使学生认识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转化发展。
  1.高中化学的教学的特点
  1.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首先,学生感性知识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验,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愿望。其次,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事实性知识,通过对事实性的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形成教学概念,化学理论和化学观点。最后,化学实验能为学生检查,巩固化学知识和理论,验证化学讲述提供事实性的知识,也是考核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方法。
  1.2 化学理论性知识,重要但又很抽象。
  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因此,化学教学中要重视深入浅出即由宏观过渡到微观,注重试验设计和引导启发。
  1.3 化学技能性知识多。
  初中化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只是从一个方面看问题,而高中化学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在学习碱金属时我有这样一个问题:利用家庭中的条件,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区别两种白色粉末:食盐和纯碱。通过对两种白色固体性质及用途的讨论,学生思维活跃,大胆想象,思维扩散,想到很多区别法。如口尝是否有咸味,洗涤油碗是否去污,加入面粉蒸馒头是否变得疏松多孔,放在桌上是否潮解等。这样学生学习了怎样解开放性问题的方法,知道有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实践了怎样由初级解决问题的方法过渡到较高级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融合到科学探究过程当中。
  2.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点
  2.1 高中生对化学实验和化学探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充满浓厚的兴趣,是教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最好的科学素养的最好的结果。
  教学中我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教学。我认为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Na?2O?2与H?2O和CO?2的反应可以设计成“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的实验,再以问题为线索,力求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之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习效果。
  2.2 高中生对教师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依赖性,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但自控能力比较差。
  教师的作用是如何帮助、引导每一位学生发展,与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以榜样自居,更不是学生的救世主。只有教师在思想上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教师才能够具体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体谅他们的难处,而不是规范、限制他们的发展,甚至一味地批评埋怨学生能力低。教师不但规范地言传身教,还要讲明道理,以理服人。新一代的年轻人是有理性的一代,他们的科学意识和民主意识较强。他们不盲从,因此命令只会使他们反感;他们更相信科学,自主意识较强,希望得到尊重。
  2.3 可塑性强,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要把兴趣转变为热爱,再把热爱转变为持久的动力。
  教师还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倡主动参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始终让学生感受到教学过程是平等的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定能有所提高。
  3.化学教学原则及其应用
  3.1 坚持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向的原则。
  课程目标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而教育方向: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大众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合格公民,为学生打好升学的基础和就业的基础,终身学习发展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原有知识的传播与接受,更要教会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化学观念,化学思想,化学方法去认识社会,去分析和解决各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注重技能,方法和应用,更要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问题活动中积极性和主动性,团结合作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知道怎么做,知道是谁发现的。
  3.2 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把学生的快乐还给学生:帮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满足和快乐,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心理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下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思考,阅读,实验,练习,提问,发展见解等等。
  3.3 实验引导,以科学探究相结合的原则。
  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让学生探究,必须保证学生的安全,以及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一定能力下能完成的实验。有关实验方面的习题也可以让学生去探究,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密切联系的现象也可以让学生采用探究的方式。在学习化学的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时,也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
  3.4 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教学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尺度。教师还要用有趣的化学现象给学生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化学是一门联系生活和实践很紧密的自然学科,只要教师平时多留心,有好多的事例和现象都和化学知识相联系。教师要把这些现象搬进课堂,借以讲解。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获得满足,感受成功。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
  3.5 因材施教。
  材:木―教材;才―智力,人力(智商,情商)。只要教师紧扣教材,落实课标要求,完成新标准,以实验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完成新课程教学目标任务不是一件难事。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论》

标签:浅谈 原理 高中化学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