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黑板报 > 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目标市场策略有哪几种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科学的、艺术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正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那么,应该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近几年来,我大胆地进行了一点尝试,得到的粗浅体会是:
  1.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因此,我们必须把重知识教育转向知识、意识并重教育,首先应由单纯的引导学生解答问题转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至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探讨和发展问题的能力必然会逐步形成。如在理解课文《渑池之会》一节时,当老师提出:“渑池之会秦国和赵国谁赢了?”一位学生不假思索地站起来答道:“还不是打个平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课堂像炸了锅似的议论开了,经过讨论,最后形成了共识,都认为赵王赢了。有的说:“从乐器来比较,越王鼓的瑟是乐器,秦王击的是瓦嫩。”有是说:“从人物级别讲是秦王亲自让赵王鼓瑟,而赵王没有出面,只是大臣蔺相如迫使秦王击的。”有的说:“从国力上讲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强弱相差悬殊,打成平手即是弱者赢。”更有甚者说:“从地点看秦国是主场,赵国是客场,一般讲客场保平即是胜利。”学生把这一问题的见解带到课外、带到社会,这个问题或许还会伴随他们一生。这种开放式的个性化阅读已跳出了课本,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使阅读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分辨能力。
  2.营造和谐气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学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从而在课堂上共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气氛。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追求新的发展与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一方面我们要使学生成为教育主体;当学生提出独特见解时,教师都应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学生有求知的动力,乐于走进新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迁移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知识和智慧的天地中自由翱翔。陶行知认为:“只有民主才能释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学生也普遍认为: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人愿意开动脑筋,紧张令人害怕的课堂让人提心吊胆,什么也无法思索。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自编故事和课外阅读后,让学生展开阅读想象来体会作品的内容,学生的头脑中就会“看见”或“听见”作品中的一切。
  3.抛开框框条条,大胆设问质疑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梁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当今语文教学的主要弊病在阅读教学中的课文分析上,把生动的课文支解得支离破碎,这使本应给人以美感和灵气的语文教学,成了机械化的训练,学生得到的是干巴巴的结论,何谈创新的培养。再者,传统的阅读教学,着重于字、词、句段的理解,着重于教师将所谓“标准答案”全盘捧给学生,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死记硬背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形成了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课后扔笔记的不良现象。束缚了学生的思想,禁锢了学生的创造力,危害不可小视。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有创新精神,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他们一个研究者,启发他们各抒己见,敢于质疑设问。要指导他们用创造的目光去分析,不要追求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4.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激发创新潜能
  教学实践证明:在给学生指明学习目标后,让学生阅读分析教材,自己去解决目标中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准确地做出来。所以,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机会,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在教授《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引导学生依照文章的文字说明,自己动手画出中国石拱桥的图形。学生画出图形多种多样,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展开阅读想象,最终选出正确的图形。再如教学《负荆请罪》让学生说一说“廉颇到蔺相如府上后会怎么说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思考,便有学生这样精彩地写道“蔺相如,您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实在令人钦佩,您是真正的国之栋梁。而我呢,却不顾国家的利益,把心思放在地位争宠上,我太自私了,请您处置吧。”、“蔺上卿,我们赵国能有今天,全靠您的机智勇敢和您博大的胸怀,小人我实在惭愧。”、“蔺上卿,我太卑鄙了,为了跟您争地位,竟不顾国家的利益,今天我特意背来荆条,请您处罚我吧,让我永远铭记教诲――团结就是力量。”……从以上的答案不难看出学生的思维流动跳跃,潜在着智慧和灵气,这样的课堂呈现出开放的理想境界。学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排练课本剧,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再加工与再创造,发挥小组优势,有的带来道具,有的化了妆,有的制作了背景,有的加入了台词。学生本身于课本剧表演之中,以各种感官去品味、体验作品。

标签: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语文 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