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黑板报 > 正文

【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民族素养】 怎么提高历史素养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是经济发展迅速时期,是金钱至上时期,是物欲横流时期。传统的道德观念越来越淡薄,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越来越找不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的我忧心忡忡,如何让华夏后代重拾传统美德呢?传统美德不光是靠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来传播,任何老师都可以做到,特别是历史老师,因为优秀的民族精神就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老师有职责教育我们的炎黄子孙继承优良的民族精神,让我们的青少年在提高历史素养的同时,也提高民族素养。那么,怎样达到“既学到了历史,又提高了民族素养”的效果呢?
  【关键词】历史教学 提高 民族素养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有职责教育我们的炎黄子孙继承优良的民族精神,让我们的青少年在提高历史素养的同时,也提高民族素养。那么,怎样达到“既学到了历史,又提高了民族素养”的效果呢?
  第一,学习炎黄尧舜的优秀品质。我们为什么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不就是因为炎帝黄帝不愧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祖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聪明而为民着想。炎帝造出耒耜,教民耕种,他就是传说中的神农氏。炎帝还发明了陶器,他遍尝百草,从而发现了很多可以治病的药物。黄帝就是轩辕氏,他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他还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他制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传说铜器、车船也是他发明的。造字也是从那时开始的。炎帝黄帝使我们很早就开始了文明的步伐。我们的炎黄先祖处处为民着想,为民创造,改善人民的生活,使我们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连海外华人都自豪地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有了炎黄的表率,紧接着还出现了品质特别高尚的尧舜。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部落里如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贤能的舜也是人们推举的。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他们最高尚的地方是都能够禅让。这是我民族政治文明的起源。
  第二,学习大禹张骞的吃苦耐劳。远古时候黄河洪水泛滥,人们无法进行正常生产,生命和财产受到极大威胁。大家推举 禹去治水。在十三年治水过程中,大禹与大家一起昼夜辛劳,三次从家门口经过都没有进去看看。他还勇于创新,他父亲用堵塞的办法没有成功,他敢于打破前人的做法,改用疏导,终于制服了洪水。所以大禹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吃苦耐劳、责任心强、勇于创新。无独有偶,在外面历尽艰辛也是十三年的还有张骞。为了国家利益,张骞愿意去冒险。要经过野蛮的匈奴地带去找遥远的大月氏族,这是多么渺茫的事情,但是张骞勇敢的承担了这个任务。结果在匈奴还是被抓,在被扣留的十年里,张骞不留恋匈奴人为他提供的优越条件。他始终牢记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好不容易找到机会逃出来又继续西行,不到目的地誓不罢休。正因为有张骞这样敢于冒险、吃苦耐劳的和平使者,才有了大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才有了繁荣的丝绸之路。拥有张骞精神的人,还有班超、玄奘、鉴真、郑和等。
  第三,学习岳飞文天祥的精忠报国。我国历史上忠良的将士有很多很多。耳熟能详的像廉颇、蔺相如、黄盖、诸葛亮等。最忠诚的有岳飞、文天祥。岳飞的精忠报国是母亲从小教育的,上战场前母亲亲手用刺青在岳飞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的精神深深烙在岳飞的心中。为了祖国领土的收复,岳飞驰骋战场舍生忘死,世代为后人所敬仰。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也成为后世治军的楷模。祖逖不收复中原誓不返回。南宋丞相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誓不投降,唱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之歌,世世代代为后人所讴歌。杨家将保家卫国的故事家喻户晓,广为传颂。戚继光组建的“戚家军”秉承岳家军的严明军纪,抗倭业绩彪炳千秋。林则徐不畏强国,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血战,壮烈殉国。谭嗣同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杨靖宇为抗日草根填腹。刘胡兰为保护共产党员宁愿死在鬼子的铡刀下。渣滓洞的革命难友在严刑拷打之下没有一个投降叛变。我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拒绝美国的高薪聘请,回到命运多桀的祖国投身革命。还有虽未上战场,但也是精忠报国的民族脊梁:詹天佑为国争光设计修建中国第一条民族铁路――京张铁路,侯德榜两次学成归国为抗日战争做出直接贡献,还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等等,都是忠心为国、一心为民的中华好儿女。
  第四,学习孔孟荀墨的仁爱非攻。中华圣人孔子学习祖先的仁爱之心,把它总结发扬光大,创造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他主张统治者体贴人民,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平等阶层的人要相互谦让,要以德服人。孔圣人自己就很好的做到了“仁”。他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旧格局,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贫穷的人也可到他那里学习。孔夫子为了对得起不同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因材施教。爱心和责任心促成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继承他的思想的有孟子、荀子。孟子认为统治者要实行“仁政”,不能有苛捐杂税。孟子教育我们做人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多么正气的人格啊!荀子在孔孟的基础上想得更全面,他强调既要隆礼又要重法。这也是我们现在“以德育人,以法治国”的理论依据。墨子先生总是以一个和平的使者出现,他宣传“兼爱、非攻”,极力反对大国侵略小国,他的思想放在现在是很时髦的。我们的祖国也秉承了墨子的精神,在国际上起着和平使者的作用。
  第五,学习屈原孙中山的忧国忧民。战国时楚国的大夫屈原看不惯楚国内部的政治腐败,主张改革,却遭到排挤和流放。他只有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后来楚国果然被秦所灭亡,屈原悲愤之下投汨罗江而死。现在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也成了国际文化名人。唐朝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三吏》《三别》表达出一种复杂而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白居易以犀利的目光审视社会的各个角落,广泛反映人民的痛苦。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僵卧孤村不自哀,铁马冰河入梦来”,做梦都惦记着祖国山河的统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令人赞叹不已。孙中山为了救国救民而奔走一生,“天下为公”是他的行动指南。鲁迅的《狂人日记》向封建旧伦理旧道德“呐喊”,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去世时人们自发地为他覆盖上绣有“民族魂”三个字的白布。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不胜枚举。
  第六,学习贞观时代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我国历史上的明君也不少。上溯到两汉前期的“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在各方面都做得好。每年春耕时,亲自下地耕种,给百姓作榜样。他们吃穿都很节俭,修建陵墓也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只能用陶瓦。他们重视“以德化民”。后来社会越来越安定,百姓越来越富裕,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总之,上下五千年,泱泱大中华,我们的丰富史迹真是不胜枚举,让我们引以为荣的历史人物更是罗列不完。改革富国的商鞅,促进民族大融合的孝文帝,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李冰,改进造纸术的蔡伦,著名的民间神医华佗,忍辱负重写出《史记》的司马迁,刻苦钻研算出圆周率的数学家祖冲之,杰出地理学家郦道元,“书圣”王羲之,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平民毕升,营建故宫的能工巧匠蒯祥“蒯鲁班”,编写出世界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研究并写出“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的宋应星,华光万丈、五彩缤纷的唐诗宋词群体,响誉全球的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家,书法绘画乐曲群星璀璨。我中华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数不胜数的优秀儿女,怎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留恋往返、引以为豪?我们怎么会不爱历史,不爱历史课堂?我们历史教师应以教历史为荣。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讲述中华光荣的历史传统,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在历史学习中提高民族素养,提升民族素质,让自己不愧对炎黄祖先,让我们的中华美德代代相承。

标签:素养 提高学生 民族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