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活动总结 > 正文

[论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与培养]人文精神的理解800字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所创造的核心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它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方法
  儒家学派的教育观点是:“教”是“教学”,“教人学”;“教”是教人“学做人”,“教”是教人“成人又成材”。可见,古人已认识到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均应以人为本。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读书写字的工具,更应该是工具和人文教育的统一。
  一、立足全体学生确立培养目标
  经验型的语文老师看到的是学生成绩,往往忽略非智力因素;现代学者型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情商甚至比智商重要。是因为战胜自然、走向未来乃至事业成功关键在一个人情商的高低。有的孩子,弱智并非弱能。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应从每一位教师都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他就会推己及人,做到尊重、关爱、善待别人,使语文教学从对学生的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明白一个简单的事实:学语文是多么的重要,在以语文为对象的学习过程中,假若语文老师以自己的思想去辖制任何一位学生的求异思维,则熄灭了这一学生的思想火花。老师有他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学生也有。这些审美感受由于师生年龄、心理、阅历、知识结构的不同肯定存在着差异。老师对这些差异应该持包容的态度。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些想法是幼稚的、偏激的甚至是稀奇古怪的。人文精神就是要有血性和良心,要有同情和怜悯,要培养真挚的充满人性的品格。
  二、以人文精神确定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初级的审美体验以培养同情、怜悯、血性和良心。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说:“我们所谈的个体生命指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个体,一方面是具体的你我他,另一方面也指向所有的人,这里包含着一种‘博爱’的观念,整个人类的生命都与我有关,甚至扩展到对人类以外的整个宇宙的关怀。”选择作为教学例子的文章应测重人文精神,并对学生加以引导,即文章都有两方面:一是知识性的,教会你表达;另一种就包含了审美的感情,以高尚的情操影响人的一生,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两个方面。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陶冶情操。我认为熟读历代古文,记诵古曲诗词,掌握汉字、汉语的规律和特点以及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尤其重要。当然,当代文学精品也应该是中学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内课外,应让学生博览群书,并在此基础上,精选一些作为语文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以情动人设计教学环节
  教育,出自心灵,又造就心灵。要是语文教师对学生具有真挚的情感,心能使学生感悟到情真意切。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本身就是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只有创设了融合的情感氛围,创造了一种使学生感到“如沐春风”般愉悦的教学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一堂语文课,走进语文教育的世界,总有一些伟大的智慧、情感、人格在闪耀光芒,有几多感悟散发着智慧的馨香,有几番寻觅思索启迪着我们的心智。一次次耕耘只为将感动我心的梦想与奋斗去感动更多学生,为将使我迷恋的美去迷恋我所面对的学生,将片片灵感化为丝丝雨露去浸润更多的心田。莫泊桑说:“安慰安慰我吧,娱乐娱乐我吧。使我忧愁忧愁吧。感动感动我吧。让我做做梦吧。让我欢笑吧。让我恐惧吧。让我流泪吧。使我思想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些都准确、充分地反映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言文字渗透了民族个性,负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应当使语文的工具作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水乳交融,不能人为地割裂。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有感情地用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哺育后代,以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如果舍弃了人文精神,就是舍弃了语文的灵魂。
  确定教材之后,还要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涵。语文教材中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美德。语文教学中只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就能在感知理解课文文化内涵的同时,滋养自身的人文素质。我认为可以咀嚼词句,感悟人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它给人的启迪,是蕴含在词、句之中的,因此课堂上要抓住文章中那些最能表现其主旨的词句分析、挖掘,才能昭显文意,给人教育。例如“花”,不只是七个笔画上下结构的组合体,我们看到这个字,总是在眼前幻化出色彩缤纷、气味芬芳的具体形态;“祖国”也不仅仅是抽象的独立汉字形体,它总是跟民族祖辈生息的土地、山川、海洋相连。同样,当我们说一词用得好,其好的原因,根本上说,不是纯语言意义上的,而是人的生活情境意义上的。在课堂上,完全可以借助朗读、听录音、范读、自读,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从而获取美感,陶冶情操。同时,课堂结构要改变,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问、教师答的单向型直线交流。教师要把所有学生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一要研究教材,二要研究学生,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把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语言文字当中蕴涵的语音感、语意感、语境感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
  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要弘扬人文精神,把人放在第一位,把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须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

标签:论语 渗透 文教 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