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教学设计 > 正文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小组课教学模式探究_辛巴星钢琴的教学模式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不断普及,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课之一,钢琴课的教学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体现钢琴教学的音教特色,构建一个更科学的钢琴教学体系,是目前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设置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钢琴小组课的设置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文章从小组课的授课方式与教学特点等方面入手,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小组课的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小组课 教学
  
  一、钢琴小组课教学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提及钢琴教学,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无不是一位教师、一个学生,手把手地进行“一对一”教学。长期以来,无论是钢琴表演专业还是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基本上都是沿用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实质是一门艺术性、技术性、科学性相结合的课程,其目的不单是教给学生一些演奏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空间想象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学习与总结,使学生通过体验所学的演奏合理原则的形成过程来发展自己的归纳、思维能力[1]。因此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共性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比个性的技能发挥更重要。在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体系中,仅仅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模式是不行的。必须重新审视现行的培养模式,找出其存在的弊端,以动态的、发展的、科学的观点来及时调整我们的教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跟上时代发展。
  
  二、小组课的教授方法
  1.小组课的整体安排
  钢琴小组课教学形式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程度基本相当的学生以至少二人组为一个教学单位进行教学的一种授课模式。与传统的“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学模式不同的是,这种模式中已经没有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方式,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小组课的设置与安排旨在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出发,倡导通过体验、参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来自主完成课题学习任务,发展学生的综合弹奏能力,提高整体素质。课上可以采取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能够彼此了解对方的学习情况,相互激励,相互竞争,同时,小组课教学能够为教师对共性知识的统一讲解提供方便,更快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
  因此,小组课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应该以基础教学为主,程度不宜过深,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做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2.如何在小组课教学中加强技术训练
  首先在基本练习中,可以采取让学生用齐奏或轮奏的方式进行练习。方法是将任何一个大(小)调的音阶按照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顺序分为四个步骤进行弹奏。在第一个步骤中双手将每个音弹成二分音符,弹奏的距离为一个八度;在第二个步骤中双手将每个音弹成四分音符,弹奏的距离为两个八度;在第三个步骤中双手将每个音弹成八分音符,弹奏的距离为3个八度;在第四个步骤中双手将每个音弹成十六分音符,弹奏的距离为4个八度。在小组课上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基本练习,除了使学生掌握平时个别课上所要求的手臂放松、手指独立等基本的弹奏要求外,还能发挥小组课的优势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这样练习之后不仅能够训练他们正确的节奏感,还能提高他们对声音的内心听觉能力。当学生最后能够由慢到快准确无误地弹奏时,除了能体会到各种速度对手指的要求与声音的概念,更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了他们对自身的要求。
  在练习曲训练中,则更多地采用“轮奏”的方式让学生依次弹奏。每一轮弹奏结束时,不需要教师分析,学生也能立刻对自己技术状况的好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一旦平时练习不足,课上立刻就能暴露出来,使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及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正确评价自己现阶段的水平和能力,避免好高骛远和对自己无法达到的愿望的一些空想。
  3.如何在小组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弹奏复调作品的能力
  不少学生在弹奏复调作品时,复调作品中那些复杂的层次关系常常使他们在弹奏过程中迷失方向,不知所措[2] ,更有学生简直视复调作品的弹奏为“拦路虎”。因此,如何弹好复调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最想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个别课教学中只能通过教师在课上一次又一次地分析讲解;在小组课教学中则可以采取“分声部混合弹奏”的方式,使学生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更清晰地捕捉到各声部的走向,从而更轻松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巴赫的《三部创意曲》的小组课教学中,在弹奏前,教师首先对所要弹奏的作品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清楚地分辨出该作品中所出现的主题、倒置主题以及以主题片段为动机的一系列模进音群等创作元素,然后再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不同方式的分声部练习。
  步骤一:先由学生甲弹奏高声部,乙弹奏中声部,丙弹奏低声部,待顺利完成后再进行声部交换弹奏;这种形式练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句法,清楚而完整地弹奏全曲中的各个声部,在声音的变化上则不需要做太多要求。
  步骤二:先由学生甲弹奏高声部中含主题、倒置主题的句子,乙弹奏中声部中含主题、倒置主题的句子,丙弹奏低声部中含主题、倒置主题的句子,待顺利完成后再进行声部交换弹奏。这个步骤的弹奏需要注意恰当表现出主题音乐的形象。这种形式的练习不仅能让学生准确地抓住主题在各个声部中的位置,加深对主题的印象,还能让学生学会通过运用正确的表现方法来刻画出主题的形象。
  步骤三:还是由3个人分别完整地弹奏各个声部,但这次在弹奏时必须用不同的声音区分音乐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学生甲在弹奏高声部时如遇到含主题、倒置主题的句子需将声音突出,其他人则需控制住声音,做好声音的铺垫,待顺利完成后再进行声部交换的练习。当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步骤三中的任意一种组合搭配时,他们实际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首复调作品的弹奏要领,剩下的独立练习他们自然也会倍感轻松。
  4.如何在小组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任何一种乐器都只是表现音乐的工具,钢琴当然也不例外。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技巧最终的目的都是用作表现音乐的手段,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个别课教学中,对于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多数是靠教师一点一滴地逐个讲解,而在小组课教学中,其主要形式为教师在课上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起主导作用。每节课上由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会思维,培养他们内在的洞察力。
  在《莫扎特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中,乐曲一开始,右手的旋律中出现了两个节奏和位置完全相同的跳音,有的学生便将这两个相同的跳音处理为完全均匀地弹奏,有的学生则用先起后落的用力方式对这两个音进行区分。处理为均匀弹奏的学生的理由为忠实于原谱,规规矩矩地按照谱面弹奏,不做任何改变;处理为先起后落的学生的理由为:基于自己对全曲风格的了解,为了更好地表现全曲的音乐风格,表达出不同的语气而采取的变化手段。到底哪种方式更为恰当?经过课上每个人的弹奏与讲解的比较分析后,可以发现:作为乐曲的起头部分,作者欲用这两个跳音表现一种生动而充满朝气的情绪[3],完全均匀地弹奏这两个跳音显然很难表达出这种情绪,必须用不同的弹奏方法对这两个相同的音进行处理。至此,每个学生不仅能清楚地分辨出不同弹奏方法的差异,更能使那些未使用正确方法的学生明显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进行改善。
  5.如何在小组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浩瀚的钢琴作品中,除了独奏曲目外,还有大量的包括四手联弹、双钢琴及协奏曲在内的合奏类曲目。当这些形式多样的合奏类曲目作为个别课的课题讲授时,常常因为课上没有合作者而受到制约,而小组课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每次课上都将学生分成二人小组,完全由他们自己来合作完成这些合奏曲目。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互相搭配。这时他们所担当的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角色,而是一个共同体中的一份子,也就意味着自己弹奏得好坏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大家负责,这时的个性发挥一定要服从共性要求,这种感受是在上“一对一”的个别课时或?奏独奏曲目时绝对体会不到的。
  
  结语
  总之,在小组课教学这种模式中已经没有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方式[4],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并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出发,倡导体验、参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来自主完成课题学习任务,发展学生的综合弹奏能力,提高其整体素质。显然,这种模式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教育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钢琴小组课教学的实施必将凸现音乐教育专业特色,促进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思震.对高师钢琴教育创新的探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4).
  [2]林华.我爱巴赫:巴赫钢琴弹奏导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刘兴辰.走进莫扎特[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2003.
  [4]李浪.论高师院校钢琴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作者单位:武汉音乐学院音教系
  (责任编辑:王敏)

标签:探究 钢琴 音乐教育 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