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竞聘书 > 正文

【关于建立学习困难大学生帮扶、救助体系的思考】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过渡使大学生从数量到质量上发生了变化,学习困难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有的受到学籍处理,甚至无法完成学业。建立学习困难大学生帮扶、救助体系,依据心理学、教育学的一些思想,针对这些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因材施教,是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 影响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
  
  学习困难大学生是,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发展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结构、能力理解以及灵活运用方面存在一定障碍或困难,不能达到国家规定学业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仅靠自己一时难以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与心理辅导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1\]。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极其复杂,主要原因有:
  1.大学生自身因素
  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缺失人生目标,学习动力不足;未能合理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造成偏科倾向;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不健全,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或交际困难,情感障碍等问题。
  2.外在环境因素
  学校教育的学科内容和教学方式单一、乏味;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家庭环境的影响,如:家庭教育的松紧度把握不恰当;家庭经济困难,心理负担重,思想包袱大,家庭关系不良等。
  
  二、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2\]
  
  1.惰性心理。因他们没有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某些功课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厌学贪玩,慢慢形成惰性,懒于动脑,学习不用功,作业不完成,思想不求进。
  2.自卑心理。因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的训斥、批评、冷眼(甚至包括同学们的)。上课教师讲的问题总是听不懂,怕老师提问,作业不会做,考试不及格,渐渐地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了怀疑,形成自己就是比别人蠢的错误判断,心态消极,自暴自弃,自惭自卑。
  3.逆反心理。因 的学生,处在冷漠的环境中,家长、老师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权威压服,造成他们畏惧、厌恶、防范的不正当心态,诱发他们反说教、反权威的对抗心理。在课堂或课下,采取敌对的态度。
  4.戒备心理。 的学生由于屡遭失败、屡受挫折,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印象中形成了定势,就是偶尔有了进步或作了好事,也不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为了保护自己,就慢慢对大家产生一种戒备心理。不信任老师,远离同学,躲避家长,不跟大家说实话,逐渐远离现实生活,进入虚拟网络世界寻找刺激或宣泄的空间。
  的学生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的现象,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心理品质,我们如何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其进行转化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三、 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救助体系,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3\]
  
  解决学习困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这些学生的自信心理、行为习惯入手,解决关键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问题。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救助体系,整合家庭及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对学习困难大学生进行系统帮扶、救助,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是完全必要,才是可行的教育手段。
  1.理解尊重学生。学困生并非一开始学习就困难,许多学生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由于受家庭、社会或自身主观因素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对学习冷漠逃避。但是,影响学困生成绩的大多数并非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思想、情感、意志、习惯等)。学困生对自己的现状也很苦恼,他们也有成功的愿望和要求。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它们。
  2.培养提高学习困难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组织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为学习困难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让学习困难大学生抬起头来,走出阴影。加强素质教育,发展他们的特长。通过发展其特长,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学习困难大学生进行重点追踪,深入了解和关注其心理、思想状况,为其建立专门心理健康咨询档案,掌握其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对他们进行理咨询治疗,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
  3.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机制教师应努力转变角色,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应积极探索有利于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从体制上强化学生的读书、实践、实验设计等自主学习环节;注重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课后去寻找答案,教师要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课外学习检查上。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考试考核办法,鼓励教师采用各种有利于检验学生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方法。
  4.做好家庭和社会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转变 的学生,单有学校的努力还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社会的关心。老师要通过和家长协商共同教育管理学生,让家长配合老师的教育辅导,优化自身教育学生的方法,为学生营造好的家庭环境,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耐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行动上做学生的表率。另外,做好社会工作,就是学校要想法,结合有关部门,整顿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外部环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心学习的空间。
  
  四、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救助体系具体实施方案
  
  (一) 建立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动态激励的关键。心理契约的动态变化要求契约双方特别是组织的管理者要不断地分析和细心领悟对方变化着的要求和期望,并适当地予以回应。要形成积极的心理契约还必须建立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间的相互支持关系。在人际行为的情感联结上,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习惯,它既有传统上的重“情义”,轻“实惠”的特点,也具有表面上顾及“情面”,私下里计算“实惠”的特征。这些特点在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救助体系具体实施方案中往往以心理契约的形式予以表达,其具体内容又表现为学校组织与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心理认同,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心理认同达到帮扶和救助的目的。
  (二) 进行谈话督促。学习困难学生在成绩出来后,学校进行学籍处理的前后会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在短时间他们可能会体验到后悔、丢脸等情绪反应,因此尽快以谈话的方式表达领导和老师的真诚关心是非常重要的。
  谈话的主要内容:一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搞清楚他们现在出现学习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现在重新学习相关课程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二是表达领导和老师想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良好和真诚的愿望,从他们的实际困难出发,共同探讨学校、老师能提供哪些帮助和指导;三是指明学生自身应该如何改变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
  谈话人员主要是班主任、辅导员或系院领导。
  (三) 实施分类指导。采取班主任、辅导员进行学业规划和行为习惯分析指导,任课教师进行课程学习规划指导,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心理辅导等分类、分工实施指导。
  (四) 开展心理辅导。通过团体辅导及拓展训练的方式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打破原有观念、行为的“坚冰”和“惯性”。
  1.拓展训练及团体辅导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水平,锻炼意志及行为自控能力。
  
  2.由学生处制定拓展训练、团体辅导的实施方案,并指定专人组织全校学习困难学生参加训练。
  3.为更好的达到训练目标,训练课程要有一定的时数,不能简单地进行一二次。
  (五) 强化管理约束。一是对积欠学分10分以上的学习困难大学生,签订学校、家长、学生强化管理督促协议;二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生活约束,严格执行作息时间,督促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三是教务部门向任课教师下达学习困难学生督导通知,任课教师严格考勤、学习和作业督促。

标签:帮扶 救助 困难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