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竞聘书 > 正文

【名人经历】名人经历苦难的例子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践诺是最好的人品   何慧慧      1879 年,满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设宴,款待卸任的美国第十八任总统尤利西斯?格兰特。   席间,李鸿章注意到格兰特随身携带着一根名贵手杖。那手杖通体雕刻暗纹,装饰富贵华丽。李鸿章禁不住提出赏看的请求,将手杖拿在手中久久不肯放下。格兰特看出了李鸿章的心思,便通过翻译解释:“中堂既然如此喜爱这根手杖,我本当慷慨奉送。可它是两年前国家工商界赠予我的礼物,代表着国民的公意,所以不能擅自转送。待我回国后征得大家同意,定将奉寄致赠。”
  转眼到了1896年,李鸿章早已淡忘了此事,在出访欧美期间,他途经纽约时专程前去探望格兰特的遗孀朱莉娅。朱莉娅也设宴款待李鸿章,并邀请了工商界名流百余人作陪。散席时,朱莉娅取出丈夫那根手杖,向大家介绍了格兰特与李鸿章的友谊,并讲述了手杖的故事。她抱歉地对李鸿章说:“自从那次出访中国后,我丈夫就一直惦记着手杖的事,可因事务琐杂,一直没有机会与工商界人士商量。他在临终前特别嘱咐我,一定要帮他履行当年的承诺。”说完,朱莉娅问大家:“今日适逢李先生到访,我代格兰特询问大家,是否同意将手杖转赠给这位好友?”工商界的名流一致鼓掌赞同。朱莉娅当即把它赠予了李鸿章。
  李鸿章深受感动,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朱莉娅微笑着说:“格兰特生前最信奉的一句话,就是民意乃最佳的法律,践诺是最好的人品。你收下它,权当帮他完成了最后的心愿。”李鸿章没有拒绝,将手杖视同无价之宝带回国,从此走到哪里便将它带到哪里,片刻也不曾离身。
  言必信,行必果,这永远是我们取信于人、赢得他人尊重的根本。
  
  
  梅贻琦的忘与记
  张书宁
  
  抗战时期,清华大学迁转到昆明办学,时任校长梅贻琦也被迫带着家人搬到了那里。
  一天,梅贻琦的弟弟梅贻宝前来探望,看见侄儿梅祖彦正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费劲地阅读着,脸颊几乎贴到了书页上,便关切地问:“侄儿患有近视,为何读书不戴眼镜呢?”梅祖彦答:“眼镜早在半年前就被摔坏了。”他抱怨父亲曾多次答应自己要买副新眼镜,可总以太忙为由给忘记了。一旁的梅贻琦听到这些,赶紧插话:“我确实杂事太多,明天就给你去买。”
  听到这,梅祖彦从抽屉里取出一副旧眼镜,气咻咻地说:“其实父亲没忘记,他只是舍不得花钱。可是眼镜都破成这样了,叫人怎么戴……”原来,为了安慰儿子,梅贻琦已在他的旧眼镜上费尽了功夫――折断的镜腿绑满了棉线,断裂的镜架缠了纱布,开裂的镜片涂了胶。
  “我们再穷再省,也不能吝惜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呀!”梅贻宝从心底觉得大哥吝啬马虎,于是掏出钱,让侄儿尽快去配副新眼镜。梅贻琦憨憨地笑了,反复数落起自己粗枝大叶。
  入夜,停电了,梅贻宝陪大哥守着油灯促膝交谈。有同事接梅贻琦去开会,梅贻宝便起身告辞。梅贻琦挪着小碎步走在后面,他将油灯小心翼翼地移到外屋桌上,又将灯芯捻到极小,再进到里屋找来火柴,搁在油灯旁。梅贻宝望着这一幕,忍不住问:“你在做什么?”梅贻琦解释:“祖彦上完课会先回来,这样进了屋就是亮着的。万一油灯不小心被风吹熄了,祖彦也能随手找到火柴。”
  梅贻宝的眼睛湿润了,这才知道大哥并非真的对儿子粗心马虎,他只是习惯于“忘记”那些能省就省的物品,而谨记自己应给予孩子的体贴,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

标签:名人 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