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记叙文 > 正文

【语文课导入初探】语文课导入法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倡导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感体验,如果教师一开课就采用恰当的方式导入,瞬间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导入方式,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课文的角度和整堂课的学习氛围,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不同的教学效果。好的开端,能使学生课堂学习轻松自然,教师教学顺势而上,语文课的导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无定法,语文课导入的方式各式各样,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学生不同的认知情况、不同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导入。现就我对语文课的导入有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导入贵在悬念的设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精巧的悬念设置,能紧扣学生心弦,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2.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中设问的角度
  ?教师设问的取舍,往往决定着学生学习课文的角度、价值取向、阅读的难易程度、课堂氛围等。因此,教师在导入中的设问要根据课文内容,课文价值取向,精心设计,起到引领全篇的作用。
  ?3.运用精巧的导入方式
  ?3.1设置情节,以情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创设恰当的情景,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欲望,使学生更有效的阅读理解课文。
  ?图像、音乐、语言、一个故事,都可以创设出不同的情节。在我初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时候,按照以前的常用的方法,让学生课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然后根据课题,向学生提问:“孩子们,你们了解圆明园吗?请大家用课前收集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说说你对圆明园的了解……”结果因为学生搜集能力的不足和表达能力的差异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致使这节课的最后,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惨痛体会不深,降低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课后,听课的老师帮助我找出了这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导入环节做得不够好。于是我对导入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在另一个班又上了这节课。一进入课堂,我用多媒体展示了英国皇家园林引人入胜、开放日游人如织的情景,并伴以激跃的音乐,然后再展示我国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并伴以悲凉的乐曲,教师从中穿插恰当的语言:“我国的圆明园曾经也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大家想知道它是怎样被毁灭的吗?……”这一强烈的反差,使学生瞬间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阅读欲望,很自然的就想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原因。通过课文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和对侵略者的暴行深恶痛绝,发誓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使课文的思想教育有了深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不同的情节设计有着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
  ?3.2联系生活导入,激发阅读欲望
  ?现在使用的新教材中,很大一部份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贴近生活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探索的一个方向,结合生活实际导入课堂,能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上《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结合我国汶川地区发生的“5.12”大地震后,向学生展示“5.12”大地震图片,在学生感受着大地震的惨烈的同时,老师讲述着一个个遇难者生还的奇迹,同样震憾着学生的心灵。接着,我问学生:“同学们想去了解《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的父与子是怎样与大地震作斗争的吗”?学生很自然的回答:“想”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进入课文情景,并从中体味到了危难之中,爱与信念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3.3破题导入,引领全篇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蕴含着文章的精髓。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大部份课文,可以破题导入。
  ?3.4利用课前导语导入,轻松自然
  ?现行大多数小学语文教材每组课前或某些课文前设计有导语,十分便于教学。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对学生如何学习课文设计了精巧的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十分方便、有效。
  ?3.5利用课后习题导入,把握住教学重心
  ?课后习题往往蕴含着课文的重点、要点,如果能利用好课后问题导入,有利于把握住教学重心,突破重难点。让学生从这一角度学习课文,直接把握住教学重点。
  ?“课伊始,趣即生”,导入的方式还很多很多,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个先声夺人的导入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艺术,才能用兴趣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创造力尽情发挥。
  

标签:语文课 初探 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