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记叙文 > 正文

第55届荷赛获奖作品解读:荷赛中国获奖作品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月10日,第55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评选结果在荷兰揭晓。来自西班牙的摄影师塞缪尔?阿兰达获得年度新闻图片大奖。此次大赛共有三位中国摄影师获奖,分别为李扬、旷惠民、徐少锋。
  相比以往“大而全”式的全景解读,本刊特别选取国内本届及往届的荷赛获奖者,将新闻摄影按类别细分,请业界精英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内为读者奉上来自新闻摄影一线的看法及其新闻实践的思索。
  突发新闻类照片解读:李扬(获本届荷赛突发新闻类单幅三等奖。)
  回归传统新闻照片评价标准
  与前几届相比,本届荷赛回归传统新闻摄影。即使不看图片说明,本届图片也易读懂,变得更直观。前几年的《盲人舞蹈队》《中国动物园》更注重影像的艺术表现,这两组照片都包含传统的新闻摄影新闻要素,但却体现另一种风格。本届新闻类图片有深度,更注重对新闻本身的挖掘,题材涵盖广。
  超乎常人的战地记者
  突发新闻类金奖《在革命之路上》的人物神态、动态很好,层次饱满,尤其爆炸发生的瞬间抓得恰到好处,但记者本人冒很大风险,南都视觉V转发了反映这张照片拍摄状况的图片,很多记者出于本能都在跑,但是Yuri Kozyrev却在这个时候转身抓拍,这超乎常人。
  另外组照《一场革命的黎明》整体偏冷的色调衬托了这一题材,整组很流畅连贯,而且照片反映出拍摄者在现场不失冷静的态度,拍得都很有章法。
  《营救跳楼新娘》是如何拍摄的
  2011年重大突发事件特别多,而我是一个特别普通的都市类报纸记者,没办法参与那种大题材,毕竟大多数记者面对的是小题材。
  我关注了一个女孩的生命(图1),就作品而言,虽然是一条日常突发新闻,但它不同之处就在于当事人是一位穿着婚纱的新娘,而且在跳楼的一瞬间被大家救下来。
  当时,围观群众特别多,而且事发楼层较高,从下往上拍很多因素影响构图。我判断对面楼的拍摄位置更好,所以就上了该楼8层,刚好是个平行位置,视野很好,我一个人选这层来拍摄。当时这楼层正在装修,所有的窗户都可供拍摄。当我在一边拍一边挑角度的时候,一下子就看见新娘跳楼被抓住了,听到人群惊呼。幸亏当时准备得较全,镜头、曝光、光线、角度都特别好,当时考虑的只是拍摄、构图、主体等。
  我到达现场到跳楼事件发生有30多分钟,新娘跳楼到被救起这关键节点持续54秒。我没有盯特别长时间,因为很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不容易。第8层楼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人打扰我,我能紧盯对面的动向。而日常这种场合一般会有人不断干扰你的拍摄状态,记者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判断,眼睛一定不要离开当事人,关注他的情绪,判断他的情况,一旦有什么转变,就要高度集中。
  这种题材的当事人内心很脆弱,情绪比较激动。身为摄影记者,尽量不让当事人看到你或太注意你,这容易引发他们的心理波动,避免给他们造成来自媒体的刺激。出于对当事人的安全考虑,此类突发事件,不要离当事人太近,并不是你一定要闯进去才能拍到好照片。
  体育类照片解读:吴晓凌(获第52届荷赛体育专题类单幅一等奖。)
  奖项被“艺术家”拿走了
  就荷赛而言,体育摄影类别这两年最大的变化是不再分专题类和动作类,奖项变少了。从这两年来看,单纯表现比赛动作类的照片(图3)多少有些“吃亏”。拍摄这些照片的人,其实是体育摄影的主力,但蛋糕大多被强调个人表达的“艺术家”们拿走了。就像时代要求摄影记者们尽量让自己“精神分裂”,不仅拍静态照片,还要拍视频一样;体育摄影师可能在拍好大路货,满足职业和商业要求的同时,也得努力让自己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另外部分民间体育题材获奖,我认为这是体育范畴的―部分,满足人的猎奇心理,我觉得这些照片后期处理的口味有些过重。
  “触目”但难“惊心”
  体育类得奖照片可以“触目”,但很难“惊心”。印象最深的是单幅一等奖表现铁人三项赛的照片。拍摄者潜伏水底,照片中运动员与鱼群融合在一起,非常新颖的表现。组照游泳世锦赛的第一张照片动静结合很精彩,虽然表现形式并非独创,另外该组照基本采用从水下和上方的拍摄角度。这让人思索常规角度摄影的意义,以及“然后呢?”,当新奇的角度已经有些司空见惯后,然后还要怎么拍?
  体育摄影新趋势
  一是传统意义的写实性体育摄影继续发展。在胶片相机年代所形成的评价标准沿袭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大结像,主体突出,定格瞬间完整饱满。那些被成功捕捉的事件性经典瞬间则成为其中的皇冠。
  二是由写实到写意的转变。一部分摄影师不愿受困写实的限制,力图突破,大量使用小结像、慢门、变焦、追随等拍摄方式,着力营造形式感和画意氛围,成为―种潮流。
  三是拍摄手法的转变,追求器材带来的奇幻效果和新颖的表现角度。例如移轴镜头、自制镜头、过期胶片、玩具相机的使用。相机在水下、空中、篮板上、球门后等位置的广泛运用,也打破审美疲劳。
  四是拍摄理念的转变。与对视觉和影像表现力的追求同步,一些摄影师将目光由表现传统赛事竞技场面转到赛场之外更宽广的领域,寻求主题和思想性表达。例如《中国青年报》记者赵青拍摄的2009年荷赛获奖照片。拍摄者根本未进入比赛现场,表现的是电视上的奥运会。
  艺术类照片解读:祁小龙(获第51届荷赛艺术类三等奖)
  多次出现的“重复”手法
  近几年部分荷赛作品的编辑思路发生转变,有一个明显特征,打破常规,用重复排列的手法来加深读者感受。传统的图片编辑不会喜欢这种照片,他们的图片编辑方式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的编辑方法,告诉读者全景、细节、前因后果、发展过程等。而今年的《索契的歌手》(图2)体现“作者强加给读者”的编辑思路,第一张、第二张,直到最后画面大体相同,强调使读者在摄影师引导下一点点加深印象,通过这种方式体会拍摄内容,这种重复并不是简单罗列。《索契的歌手》这组照片是典型的荷赛画面语言,该组照构图类似,反映歌手在舞台上表演,没有观众,重复画面。摄影师用同一个重复构图加深读者对所拍内容的印象。肖像类组照二等奖《阿富汗招募警员》也属于此类表达方式。
  水的经典拍摄范例
  组照二等奖《海地伏都教徒的朝圣之路》拍摄技术非常优秀。摄影师对水的表现淋漓尽致,从技术到用光,将不同状态的水表现得非常漂亮,而且在黑白影像下能做到这样更难得。用黑白片拍水难度很大,在水流速度快的情况下,水拍出来是雾状的,会白一点,而在一些情况下,水拍出来就是灰的,加之背景也是灰的,导致拍的水就看不出来。摄影师用黑白影像把山、水区别出来,并对空气中的水、泼出来的水、飞溅的水、水雾等不同形式水都有深入的表现,包括水流经身体后,经皮肤反射表现出来的如冰感觉。能做到这种表现力,摄影师在光线运用、曝光控制、背景颜色选择,顶光、逆光、侧光选择等问题有很深的理解,控制能力相当强。
  艺术类题材,功夫往哪下?
  艺术类能囊括很多题材,比如很多日常生活的东西。从荷赛的角度来看,有两条基本的线。一是文化艺术与时下的新闻背景相结合,比如《驻阿士兵与架子鼓》。另一点是通过艺术类照片来展示世界多元的文化,荷赛不仅仅是比赛,其组委会希望通过照片把新闻信息传达出去,《萨满举行宗教仪式》等作品都体现世界各地的文化多元性,了解不同的文化世界,展现别人不知道但希望了解的文化内容。
  要拍好艺术类照片,最重要的是摄影师对题材的了解。另外,艺术类题材更强调意境,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要下功夫。
  我常年生活在《天津茶馆内的传统相声》的拍摄地,我中学在那里度过,那是天津民间艺术的发祥地。当时那里要拆迁改造,我前后拍了很多,大概有1年时间,这个茶馆是我的一个拍摄对象,去了多次,拍了各种形式的。而拍这组片子的前后,我看了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后来我再去拍这个茶馆就有另一种灵感。“功夫在诗外”,摄影记者技术上过关后,对题材的甄’选就不完全是摄影的东西,需要通过其他方面来获得灵感。

标签:获奖作品 解读 届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