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军校国防生 > 正文

议论文如何讲道理_议论文讲道理之:物理?事理?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客观外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有它自身的道理,即“物理”。社会事务的存在与变化,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即“事理”。两者之间,往往有相似性。而洞明物理,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客观外物的存在与发展,而且还能触类旁通,获得理解现实社会事件的一种新视角,从而更好地把握社会事务的本质。
  高考作文试题有时从物理切入,再要求考生分析与之相似的事理。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作文试题: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鱼的传奇,狼的现象,无不含蕴着一定的物理,参透这些物理,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作文材料的寓意,更好地分析与此相似的人事之理。
  从历年的满分作文来看,就不乏用自然之物理引出或旁证社会之事理的成功写法。
  小泉涓涓,入大海方可不涸;孤松傲立,入山林方可不折。泉入河乃成其大,松入林方成其广。只有把自己看淡,愿与他人汇成海集成林,方可成就不朽。(选自《把自己看淡》)
  泰山,虽经受风吹雨打,却依然耸立在齐鲁大地,保持了自己巍峨的风采。胡杨,虽遭受黄沙袭击,却依然挺立在荒漠中,保持了自己挺直的风采。黄河,虽蒙受冰封雪飘,却依然浩荡在华夏大地,保持了自己磅礴的风采。
  芸芸众生,皆为天地间匆匆的过客……世界之大,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那我们为什么要苦苦地追寻他人的足迹,而失去了自己的风采呢?向往成功的人们,让我们记住自己是谁,保持好自我风采! (选自《保持好自己的风采》)
  这些开头都是采用了“物理+事理”的结构方法,语言更加形象,内容更富意蕴,富有文采,饱含感染力。
  其实,“物理+事理”这种结构方法,不仅可以成段,成精品段,而且可以成篇,成就华彩乐章。柳宗元当时发现官员管理百姓,名为利民,实则扰民害民。怎么讲清这官场的实质呢?于是,他从植树中找到了灵感。树的生长有它的规律,人们尊重了,它就能顺利成长,否则即使你主观希望它能茁壮成长,结果还是会落空的。于是一篇奇文《种树郭橐驼传》便问世了。此文前大半部分讲种树,说的是树成长的规律和人们对此的态度,后部分说的是民生以及官员对它的态度,种树与治民之间有相似性。文章详写种树,透析其中的物理,但是其目的却是说事理――做官怎样待民的事理。物理说深说透了,事理就基本讲明白了。写作时,关键就是要参透物理,沉着静心地去写。做此类文章,最忌没有讲清物理,就转到事理上来了。请再看一篇文章,体会作者作文的沉静之心和智慧之辩。
  矮象和硕鼠
  □方舟子
  提起庞然大物,我们往往会想到象。象是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最大的非洲丛林象的身高能超过4米,体重能达到12吨。象刚生下来时的体重通常就有120千克。它们是如此庞大,以至我们习惯充满敬畏地称之为“大象”。
  但是有一种象的形象很难让人将它冠以“大”字,它们成年时身高还不到1米,体重只有大约100千克,和猪的大小差不多――猪鼻子插葱有时的确是可以装象的。这样的矮象一定很可爱,可惜已在大约1万年前全部灭绝。
  矮象并不是大象的祖先,在它们之前大象早已进化出来。相反地,矮象是从大象进化来的。这些矮象的化石是在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和马耳他岛发现的。在地中海的其他岛屿,也有类似的矮象化石出土。大约600万年前,地中海的海水曾部分或全部蒸发了,生活在大陆的大象得以迁移到这些岛屿。后来随着海平面的上升,这些大象的后代与世隔绝,在岛上进化成了猪一般的矮象。
  为什么大象的后代变成“猪”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问一下,为什么大象要把身体弄得那么庞大呢?原因很简单,身体庞大是它们保护自己的法宝。当大象的身体大到连老虎、狮子也望而生畏时,大象就没了天敌,可以自由自在地吃草。但是身体庞大也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一头成年大象每天要吃上一二百千克的植物。而一个大象群体为了避免近亲繁殖,通常有几百头大象,它们消耗的食物量大得惊人。
  在地中海的岛屿上,没有大型的肉食动物需要抵御,大象身体庞大的优势消失了,劣势暴露了出来。在岛上,资源非常有限,没有足够的食物来维持一个大象群体,身体大的象饿死,身体小的象由于需要的食物量少,反而容易生存下来。要维持一个500头大象的群体,可能至少需要几千平方千米的空间,但是要维持一个同等数量的矮象群体,有几十平方千米的地盘可能就足够了。这样,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大象的身体就变得越来越小。
  不仅大象如此,其他大型食草动物到岛上繁衍后,也由于缺乏食物,它们后代的身体也会逐渐地变小。
  但是对俗称老鼠的啮齿动物来说,情形却正好相反。老鼠体型小的原因,也是为了避免被天敌吃掉,因为身体小容易躲藏。到了岛上以后,没有那么多天敌,甚至根本就没了天敌,没有必要再躲躲藏藏,身体小的劣势就暴露出来了,因为身体太小,热量容易散失,而且能吃的食物种类有限,比如粗一点的植物就咬不动。对老鼠来说,身体大一些反而更有优势。在岛上生活的啮齿动物的身体通常要比在大陆生活的大很多。例如在弗洛里斯岛上原来生活着一种窟山鼠(已灭绝)和猫一样大。
  不过,和在乌拉圭发现的一种豚鼠相比,窟山鼠就是小巫了:这种乌拉圭豚鼠比牛还大,体长3米,高1.5米,重达1吨,比矮象还要大得多。幸运的是这种可怕的硕鼠生活在200-400万年前。在当时,巴拿马地峡还未出现,南美洲和北美洲是分离的,南美洲实际上是一个大岛,北美洲的剑齿虎等天敌还过不去享用这些硕鼠。现在还生活在南美洲的花背豚鼠是硕鼠的近亲,而花背豚鼠的体长只有80厘米,体重只有15千克,这在现在啮齿动物中已经算是大的了。
  当大型的哺乳动物迁移到岛屿,它们的身体通常会逐渐矮化,而小型的哺乳动物则相反,它们的身体会逐渐巨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岛屿法则”。这个进化速度会非常快。对88种岛屿哺乳动物的调查表明,它们的进化速度要比大陆哺乳动物快两倍。
  人类的文化进化其实也存在类似的“岛屿法则”。对人类社会来说,“岛屿”并不一定是地理意义上的。开放的岛国可以包容世界,自我封闭的大陆国家却是文化的岛屿。一个国家如果闭关锁国成了世界的孤岛,那么由于缺乏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和文化交流,也会很快地让伟人矮化,鼠辈巨化。这样的国家,会一时成为“矮象”和“硕鼠”的天堂。但是不论是可爱的矮象还是可怕的硕鼠,终究还是都灭绝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减)
  本文主体写大象进化中的物理,写得沉静,写得深入,写得明明白白。由此,结尾才谈论人事之理,力陈闭关锁国的危害,开放包容的重要。这种不直接用力于人事之理,却能将人事之理讲得深入浅出明明白白的技法,着实令人惊叹!
  在高考考场上,我们如能学柳宗元那样沉静,学方舟子那样智辩,写出“物理+事理”这种结构的文章,也一定会得到阅卷老师的肯定与赞许。如下面一篇2010年的满分作文:
  心怀天地
  □一考生
  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令我有些措手不及。
  雨过之后,院子里一片狼藉。
  我推开房门,看到的是一地的花瓣。一片片曾经娇美的花瓣,如今,一场暴雨令它们容颜不复。几盆耷拉在枝干上的叶子虽说比以前绿了些,却都在院角里蜷缩着,连枝条都打了蔫。
  我不禁有些自责,本该在暴雨之前将这几盆花搬回房子的,如今……唉,可惜了!
  院子里还残留着丝丝花香,我静静地立在院子里,满脑子都是对这几盆花的惋惜。不经意间,目光落到了靠近院门的那棵老槐树上。高大粗壮的身躯已经开裂,挺直的枝干却像张开的臂膀,撑开一树浓密的枝叶,向外,它一直伸到门外的那条小路上,向内,已经几乎要遮盖了我们的房顶。暴雨泼向它的每一片叶子,而那些叶子却更加精神地挺立枝头;雨水冲刷过它的躯干,从它的裂缝中流过,而它岿然不动。
  扭过头,看着那几盆绿肥红瘦没精打采的盆花,我笑着摇了摇头,这花,怎么可能像老槐树那样经得起风雨呀!
  我突然觉得应该到平房顶上去看看,我想知道高过院墙的老槐树能看到些什么。站在房顶上,小院已在脚下,透过槐树枝叶的空隙可以看到院门紧闭,一片寂静。远处是雨后瓦蓝瓦蓝的天空,辽阔高远。我突然觉得,我明白老槐树与盆花的不同了。
  那几盆花,只甘于蜷缩在院墙下的一角,它们的天地也只是这一隅,于是,心胸也就只有这么小,境界也就只有这么高。
  而老槐树,它的天地是高远的天空,它突破了院墙的限制,它可以感受到天的宽广、地的博大,风雨又怎么能奈何得了呢?
  想到这些,我豁然开朗,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心胸狭窄的人总是难以抵御一次次的暴风骤雨,永远无法享受到生活的真乐趣,无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他们的心只有他们的心脏那样大。而那些懂得生活、懂得人生的人,都有着宽广的胸怀,他们的心中可以装满天地,可以容纳万物,任何风雨都不能撼动他们。
  心怀天地,生活会向你露出灿烂的笑容;心怀天地,世界会为你敞开每一扇大门。心怀天地,你就是天地!
  
  评点:该考生,胸有成文,似乎深谙“物理+事理”这种结构文的写作,所以才不怕被说入题慢。他从生活经历写起,写到一场骤雨之后满园零落的景象。该考生可能平时擅长写景文,这里也不忘扬出自己的长处。而且考生不满足于描写,而是热心探究零落背后的原因,且探究原因也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求深刻,求入题,求重大发现。“我突然觉得应该到平房顶上去看看……”一段,或许是作者现实的巧合,更像是作者为了入题而大胆进行的艺术加工,但不管怎样,作者都巧妙地将文章转入说理,似水到渠成,又似匠心独运。

标签:议论文 事理 讲道理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