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军校国防生 > 正文

【蔺相如功大于廉颇吗】蔺怎么读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的经典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高中众多版本语文教科书不可或缺的选文。人教课标版(下同)高中语文(必修)共选司马迁两篇文章,一篇是《鸿门宴》(第一册第六课),另一篇便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第四册第十一课)。《廉颇蔺相如列传》(人教版课标课本节选部分,下同)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个故事,以事写人,成功塑造了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少人的感受是:蔺相如大智大勇、胸怀宽广,廉颇率直鲁莽、知错能改;蔺相如鲜花一朵,廉颇绿叶一片,廉颇的狭隘自私映衬蔺相如胸怀若谷。造成这样一个结果的原因是:“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居廉颇之右。”蔺相如真是功大于廉颇吗?本文就这一问题,略述管见,以期和专家、同仁共同探讨,还廉颇一个公正,?文章一个正解。
  
  一。是谁以为相如功大于廉颇
   《廉颇蔺相如列传》写了蔺相如四件事――献计缪贤、完璧归赵、廷叱秦王、宽容廉颇。献计缪贤,使得蔺相如才华突显,赢得一个做赵国使者的机会。完璧归赵,显现了蔺相如的智勇,“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由“舍人”变为“上大夫”,进入上层社会之列。但“上大夫”毕竟不是“上卿”,蔺相如仍位居廉颇之左(之下)。只是渑池会上廷叱秦王,保住了赵王的面子,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相如得以“位在廉颇之右”。由此可见,是赵国的领导人――赵王以为相如功大,是赵国的领导人――赵王拜相如为上卿。笔者认为,赵王一己之见,不等于客观实际,也不能证明蔺相如功劳就比廉颇大。
  二。功劳大小关键在做了什么
   成就蔺相如位居廉颇之上的是“渑池之会”,“渑池之会”谁的功劳大?无疑当属廉颇与蔺相如。廉颇与蔺相如二人谁的功劳更大?不能赵王一人说了算,须看两人做了什么。蔺相如完璧归赵,表面上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利益,实际上?秦国攻打赵国提供了借口。仿照蔺相如逻辑,秦王不斋戒取和氏璧,曲在秦;秦王斋戒,和氏璧揣回赵国,曲在赵。秦国要和氏璧是假,想占领赵国城池是真;秦国想打赵国却师出无名,蔺相如的小聪明,是秦国理由充足,结果是“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 。由此可见,秦赵渑池会,不再是要“和氏璧”,而是要赵国的土地甚至赵王的性命。在决定去与不去渑池这个问题上,廉颇蔺相如都主张去,两人功劳相当。“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就此可断,在对秦策略上,廉颇深谋远虑一锤定音,未见蔺相如只言片语。渑池会上,蔺相如廷叱秦王,秦“终不能加胜于赵”;秦赵边境,廉颇“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照此实情,在应对渑池会危机上,廉颇蔺相如各有千秋,分工不同,皆立奇功。综合上述三个方面,廉颇全部参与,蔺相如只占两项,按照体育比赛规则,廉颇三比二获胜。
  三。功劳的大小要看所起作用大小
   当然,单以做事数量多少来评价一个人功劳大小,理由似乎不够充分,功劳的大小还要看所起作用大小。也许有人说,渑池会上,蔺相如智勇双全不卑不亢廷叱秦王,保全了赵王的面子,击碎了秦王胁迫赵王割地的美梦,挫败了秦国想在外交上挟持赵国的阴谋,抑制了秦国的嚣张气焰,功在赵国,享誉天下。就《廉颇蔺相如列传》对于“渑池之会”的记述,主要文字、详细情节也在蔺相如廷叱秦王。二者结合,不正好证明蔺相如功大于廉颇吗?
   然而,答案是否定的。蔺相如功大,廉颇功更大。第一,廉颇在送赵王出境时提出了宁肯立太子为王也要维护赵国领土完整的策略,这个被赵王首肯的策略可谓蔺相如在渑池会上行事的指导思想。廉颇是政策的制定者,蔺相如是政策的执行者。第二,蔺相如廷叱秦王,“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其根本原因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而统率赵国军队的正是“以勇气闻于诸侯”的“赵之良将”廉颇。韩非子曰:“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渑池会正是发生在韩非子所说的“当今”,一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年代。就历史事实来讲,渑池会发生在公元前280年,早在公元前289年,也就是渑池会之前九年,和秦昭王聚会的楚怀王,“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楚怀王的悲惨结局,原因多多。纵有“娴于辞令”的屈原,缺少像廉颇那样的良将,恐怕是楚怀王“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的重要因素。然而,秦赵渑池会,人们看到的是在前台表演的蔺相如,忽视了在后台策划和导演的廉颇。蔺相如是“明功”,廉颇是“明功”加“暗功”;方式不同,不等于蔺相如功大于廉颇。退一步说,廉颇即使功劳不高于蔺相如,起码二人功劳相当,绝不存在蔺相如功大于廉颇之理。
  四。廉颇有错,相如有瑕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赵王的错误判断(“以相如功大”)和不当行为(让蔺相如“位居廉颇之右”),导致了有“攻城野战之功”治国安邦之才的廉颇的不满,廉颇把这种不满转移到蔺相如身上,廉蔺二人自此有矛盾冲突,事出有因。当然,率直的廉颇在此事上也确实处置不当,此乃廉颇之错。好在以身许国的良将,一听到“国家”二字,便深感惭愧,负荆请罪,“英雄有痕终伟大”。
   蔺相如亦有瑕疵,“完璧归赵”可谓“璧完国不完”,“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能说蔺相如大智大勇吗?“渑池之会”,自己和廉颇相比到底贡献几何,自己不行知肚明吗?何不在赵王论功行赏时稍作谦让?性情耿直的老将军以脸面呢?再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暗含秋后算账之味。杜甫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林则徐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较之后生晚辈,蔺相如的境界一如曹聪称象――“高也,非绝也”。
   不管怎么说,令人欣喜的是,廉蔺二人的故事以喜剧开端,以喜剧结尾,善始善终。中间虽有嫌隙,但都以国家利益为重,冲突顿消;矛盾嫌隙只是一首乐章的小插曲。至于贡献大小、位置高低,也许他们在“将相交欢”之时,一如过眼烟云;放在他们心上的最重的砝码,只能是赵国!

标签:大于 廉颇 蔺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