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军校国防生 > 正文

被领导漠视 [被漠视的语文]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较冷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
  二.成因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学生更为重要。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作者通联:032700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和顺第一中学)

标签:漠视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