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夸张句 > 正文

[综合性评估:老年人社会服务的重要依据] 城市老年人社会服务现状及需求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全面评估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是老年人获得优质服务、改善生活质量、适应老年生活、保持独立自主的第一步。评估具有建立专业关系功能、收集功能、识别功能、发展功能和组织功能。文章设计了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体系,以供从事老年社会服务的人们参考。
  [关键词]评估;老人社会工作;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2-0166-03
  一、中国为什么关注老年人
  1990年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11月1日定为“国际老人节”(InternationalDay for the Elderly)。2002年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通过《2002年国际老龄行动计划政治宣言》,明确指出老年人必须成为发展进程的充分参与者,也必须公平享有发展进程的种种好处,各国应采取紧急行动确保老年人不断融入社会并赋予老年人权利。在中国,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关注老人成为一种全球趋势,中国许多学者亦在探讨诸如老人的养老问题、老人权益问题、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等,但我们却想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一中国为什么要关注老年人?也许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才能使人们真正明白老人、体谅老人、关心老人,为中国的老年人提供切实的服务和照顾!
  (一)老年人的“失去”现象
  没有哪个群体像老年人那样面临那么多的“失去”。胎儿获得生命,婴幼儿获得母爱和父爱,成长高峰期的儿童获得同辈群体、享受教育,精力旺盛的青年人获得爱情、工作、婚姻、子女,中年人获得工作提升、社会地位、稳定的收入;但老年期面临的却是“失去”,失去青春和美貌、失去健康(疾病增多)、失去灵活性和敏感性(视力和听力下降、体能下降)、失去工作(退休)、失去收入或收入降低、失去社会地位,高龄老人还面临失去配偶、失去同辈群体、失去子女、甚至失去人最重要的――生命。面对这么多的失去,对老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而处在“获得”阶段的我们,能否具有同理心去关心和照顾“失去”的老年人?
  (二)最长的老年期
  由于经济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和营养的改善,人口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百岁老人越来越多。中国老人按60岁计算,活到100岁,老年期长达40年,人生40%的时间属于老年期;活到90岁,老年期长达30年,人生1/3的时间属于老年期;活到80岁,老年期长达20年,人生1/4的时间属于老年期。如何让老人在最后的几十年里独立、参与、融入社会,得到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的生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亦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三)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如果说日本是发达国家之中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那么发展中国家最快的则是中国。中国人口生育水平从20世纪70年代总和生育率5.6%降低到80年代的2.3%的水平,进而降低到90年代的2%以下水平,以短暂的二三十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花了上百年时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国际社会大多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7%增长到14%即翻一番的时间来衡量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快慢。从各国的发展经验看,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英国、德国和美国都差不多用了半个世纪,预计我国用28年左右就可达到。我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不像发达国家那样有一个较长的缓冲期去为老人逐步建立社会服务和照顾体系。
  (四)中国“未富先老”
  中国除了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未富先老”。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明显快于进入现代化。发达国家在老龄化时,人均GDP已经达到5000美元到1万美元以上,也就是先富后老;而中国是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进入老龄化社会,属于未富先老。在经济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应对老龄化将会给我国带来许多问题,无论是在物质财富的积累,还是在福利配套设施的建设上,我们都尚未做好充分准备,养老服务业滞后,缺乏长期护理的设施和专业人员。
  (五)中国老年人最多
  人口老龄化是个比例的概念,即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问题。联合国规定,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或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就成为老龄化国家。中国是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国家,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无疑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2亿,已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亚洲老年人口的1/2。到2l世纪中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4亿左右。中国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要实现国家和谐、改善民生、人民幸福安康,就要切实地为老人构筑适应现代社会结构、符合老年人利益的老年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出生率下降、家庭核心化和小型化等趋势,以及老年人口比例大、规模大、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特征,势必对政府和社会提供一个全方位、全程式、优质化、专业化的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构成强大压力和巨大需求。
  二、老年人服务需求综合性评估的功能分析
  过去传统福利服务是一种“补救性”的福利服务思想,即集中在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后如何解决个人生活保障问题。但现在尤其强调和提倡的是一种“积极的”福利概念,不是被动地接受福利制度,而是通过人力投资授予人在预防问题、处理危机、追求快乐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能力。这种人力资本就是老年社会服务专业人员,即老年人社会工作者。
  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在老年公寓、老人社会服务机构、老人日间护理机构、医院、护理院和老人居家护理等机构工作,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通过接案、评估、计划、介入、再评估、结案这一过程,为老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其中“评估”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评估(assessment)在我国又称为“预估”,是收集案主资料,并对案主的问题、案主系统的功能,从生理、心理、社会三大系统,对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估。根据美国《社会工作词典》的定义:“评估是一个决定问题的性质、原因、程度及牵涉于其中的个性和情形的过程,社会工作的功能在于获得对问题及其成因的了解,并能够找出解决问题或把问题减到最小的办法。”评估就像医生对病人“望闻问切”的诊断一样,有了诊断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建立专业关系功能
  综合性评估不像一般的调查,其涉 及的内容很多,如上文所述,从生理、心理、社会三大系统,包括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的情况。这样才能帮助案主甄别问题、发展“适应”能力、实现助人自助。一般可能需要多次上门访问,或持续较长时间的交谈,这无疑促进了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建立信任关系。如果没有评估,没有案主的参与和互动,案主不会透露自己的信息,社会工作者就不能获取真实和全面的信息,就不能对案主的问题作出全面分析和判断,也不能为其提供选择性的建议,无法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二)收集功能
  人类问题和社会环境是复杂的,遵循多样化原则,每一个老年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与其成长经历、身体状况、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社区环境、交友状况、心理状况密切相关。所以,评估是为了收集准确的资料。社工通过评估,收集足够的与案主相关的信息,才能准确地制定计划和有效地开展服务。例如,都是失眠的老人,但情况不尽相同,干预就不一样。有的老人是因为高血压导致的失眠,属于生理原因,社工协助老人看病吃药;有的老人失眠是因为老伴去世,顿失依靠,社工要进行哀伤辅导,增强老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加老人的人际交往,减少社会隔离;有的老人失眠是因为看到邻居去世,对死亡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感,这时社工要做生死教育、人生回顾等专业工作。所以,没有仔细地评估收集资料,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帮助老年人。
  (三)识别功能
  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在《老年社会工作》一书中提到:对老年人生理、心理与社会生活状况评估的目的是什么?是识别。第一,识别优势与不足。评估不只是了解老人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包括识别老人保留或发展出来的帮助他们弥补各种功能丧失的力量。帮助他们发现和整理、探索和利用自己的力量和资源。第二,识别支持和维护现有功能的方法。评估推崇发挥老人自理能力,促进老人维护个人尊严。第三,识别恢复丧失功能的干预措施。第四,识别替代丧失功能的支持性措施(隋玉杰,2008)。
  (四)发展功能
  老人一般比较寂寞和孤独,社工在评估过程中与老人聊天也是老人一个倾诉和宣泄的过程。此外,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的互动过程中,采用服务、接纳、个人尊严和价值、个别化原则、不批判、保密和案主自决等价值理念,真心实意地了解案主、帮助案主,让案主尤其是老年人在被社会歧视和社会隔离的状态下,发现社工对其如此热情和关心,无疑会提升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肯定,配合社工的计划和干预,积极改善自我、发展能力和适应社会。
  (五)组织功能
  通过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估,可以有效地将老人进行分类、组织和服务。例如,将年轻或积极主动的老人组织为义工,建立义工网络;对社会隔离、生活感到无望的老人开展动机激发小组活动;对多才多艺的老人开展社交与娱乐性小组;对丧偶、患慢性疾病、有婆媳矛盾等受困难困扰的老人开展支持性小组。评估后才能将老人分类,有效地对其进行组织和服务。
  三、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体系设计
  评估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基础性步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助人活动的最终成效。我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老年人福利工作,一份完善的综合性评估表是专业工作者实现为老服务的第一步。“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表”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收集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包括识别资料和个人资料
  例如,老人的姓名、昵称、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身高、体重、籍贯、宗教信仰、住址、联系电话、惯用语言、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居住情况、住所类别(商品房、单位宿舍、拆迁安置房、自建房、租房、廉租房、经适房)和收入来源等。
  (二)身体和健康状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自然衰老。衰老过程增加了人们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许多老人都患有慢性疾病,而且年纪越大,患多种慢性病的可能也就越大。因此,评估表上要列出老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而且专业人员要了解每一种疾病,当老人描述症状时,会将其归入相应疾病中。老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有:心脏病、高/低血压、关节炎、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糖尿病、慢性气管疾病、白内障/青光眼、风湿、中风、帕金逊症、老年痴呆、耳聋耳鸣、失明和胃肠道疾病等。如有疾病,简单记录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症状和程度、开始时间、何时采取何种治疗措施等。
  身体状况还包括行动(正常、缓慢、困难)、是否需要辅助器、个人卫生(干净、有异味、脏乱)、进食(正常、软食物、流质食物、特定餐单、无法进食)、体育锻炼和睡眠模式等方面。
  (三)心理机制和心理健康
  在与老人打交道那一刻起,社会工作者就已经在观察和收集老人心理系统的各种资料。包括其情绪状态,如情感(正常、迟钝、抑郁、起伏不定)、认知(正常、异常)、沟通能力(理想、不理想)、压力、智力、记忆、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
  初步判断是否具有抑郁症、自杀或焦虑症等方面的先兆,待下一步干预时可做进一步抑郁症测量、自杀倾向性测量或焦虑症测量等更为专业和具体的诊断。
  (四)社会系统
  社会功能系统包括的内容纷繁复杂,专业人员需要了解的情况较多。
  1 家庭系统。中国对家庭的重视和依赖是几千年传统文化不断沉淀累积的结果,老年人特别重视血缘关系和家庭关系,家庭是老人心中的首选。为了更好地帮助老人建立支持系统,在评估表中需对家庭系统做专项调查。评估表采用“家庭结构图”,以符号的方式快速记录案主的家庭历史、结婚、离婚、分居、死亡、生育、家庭互动、家庭关系等重要信息。以图形一目了然地掌握案主的家庭关系及亲疏关系。
  2 老人的生活方式与社会交往。老人日常生活的安排,有什么兴趣爱好,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与朋友、邻里、工友的关系),是否愿意参加活动,是什么阻止老人无法成行,是否存在严重的社会隔离。
  3 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判断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是否能够自理,诸如进食、如厕、行走、洗澡、穿衣和梳洗等。可为其提供居家养老方面如送餐、洗衣、洗澡、搞卫生等方面的服务。判断老人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例如使用电话(能自行处理、能拨出熟悉电话号码、只能接听电话、不能处理、没有电话)、做饭(能完全自行处理、若提供材料能自行处理、不能处理、无需准备食物)、购物(能自行购物、只能自行购买轻便物品、需别人陪同、不能处理)、料理家务(能自行处理、只能处理轻巧家务、能处理轻巧家务但不理想、需定期协助及指导、无机会或无需料理家务)、外出(能自行外出、需别人陪同、无法外出)及诸如服药和钱财掌管方面的能力。
  4 老人对社区环境的意见。老人退休在家,社区是他们晚年生活主要的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随着家庭小型化和核心化,老人对社区的亲近和需求日益增多。社会工作者了解老人群体对社区的感觉和建议,协助街道办和居委会帮助老人建立和谐的社区环境。可调查老人对社区生态环境的看法,例如:社区的绿化、噪音、宠物粪便;社区公共设施是否配套,活动场所和设施是否齐全足够,有无社区医院;社区活动是否内容多样、丰富多彩;老人是否经常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愿意参加哪些活动等。在调查表的最后,设立一个备注栏,描写对调查对象的印象和初步调查后的建议等。
  综合性地评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是老人获得优质服务、改善生活质量、适应老年生活、保持独立自主的第一步。良好的评估需要社会工作者拥有一颗接纳老人的心,细心地去观察、耐心地去倾听,为老人创造一个全新的符合老人需求的积极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陈赛权,养老资源自我积累制初探[J],人口学刊,1999,(5):17-23
  [2]李建新,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J]中国人口科学,2002,(3):35-41
  [3]隋玉杰,老年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仝利民,21世纪社会保险制度面临三重挑战:老龄化、全球化和信息化[J]社会科学,2009,(3):42-48
  [5]钟添生,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探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1):65-68
  [6]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Baker,R.L.(1999),TheSocial WorkDictlbnaryAWashingtonD.C.:NASW Press,p32
  [责任编辑:唐玉萍]

标签:老年人 社会服务 综合性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