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夸张句 > 正文

卡梅隆:深海的艺术与技术|詹姆斯卡梅隆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3月26日关岛当地时间7时52分,好莱坞著名导演、57岁的詹姆斯?卡梅隆驾驶单人深潜器“深海挑战者”号成功下潜至世界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底部,下潜深度达10898米,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独身一人目击地球最深处景象的探险家。消息一出,世人的目光又一次聚焦深海,深海潜水技术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挑战“最深渊”
  卡梅隆不畏个人危险,对探知深海奥秘始终充满着热情和迷恋。他曾说,“骄傲自豪地活着,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即使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从1989年拍摄电影《深渊》开始,到1997年对沉睡于大西洋底的“泰坦尼克”号完成探险拍摄,卡梅隆的深海探险活动一发而不可收,他的“烧钱”行动也从未停止过。他在澳大利亚成立了一个公司,花8年时间研制成功了“深海挑战者”号,并完成了此次对“挑战者深渊”的探险。
  早在1960年1月23日,时任美国海军上尉的唐?华尔什和“曲斯特”载人潜水器设计者的儿子亚格斯?皮卡德就曾乘坐“曲斯特”号下潜到马里亚纳“挑战者深渊”的底部,创造了10916米的深度纪录。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只待了20分钟,由于潜水器卷起了海床上的大量泥沙,两人几乎什么都没看到,甚至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更没有取到任何海底样品。人们只能凭借仪表的记录,承认他们曾经到达过这一深度。此次,卡梅隆的下潜“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有机会看一眼这片像外星球一样的风景。”
  《深渊》的拍摄其实根本没有在海洋中,它的绝大部分水下场景是在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的盖法泥水下40英尺的一个核反应堆半成品中拍摄完成的,但这部影片的拍摄却开启了卡梅隆迈向深海探险的第一步。接下来为了探索“泰坦尼克号”的海底残骸,通过实体摄影来加强电影的历史真实性,卡梅隆召集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摄影师、水手和历史学家,于1995年组织了12次下潜,他们使用俄罗斯两艘“和平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约3700米“泰坦尼克”号残骸深处,还用一台遥控潜水器进入残骸内部,拍摄到“泰坦尼克”号沉没后人所未达的地方,获得了最佳拍摄视角和效果。
  纪录片《深海异形》也是卡梅隆深海探险的成果,他乘俄罗斯“和平”号和美国“阿尔文”号多次亲临大西洋、太平洋海底裂隙冒着黑烟的热液活动区进行实地拍摄,抓取了附近海底生物的珍贵照片。去年8月16日,卡梅隆甚至异想天开地在俄罗斯贝加尔湖水下1600米深处度过了56岁的生日。对于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的探险,卡梅隆表示,“所有这一切的目标并非仅仅是破纪录以及做一些哗众取宠的下潜。我希望能够挑战的不仅是科学知识,还有工程技术的极限。”
  与其他深海探险家独自深海探险以满足个人好奇的举动不同的是,卡梅隆通过海底实地拍摄,生动地展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丰富多彩的深海画面,极大地满足了人类探知深海奥秘的渴望。这正是他的影片获得巨大票房收入的真正原因。事实上,人们的胃口又一次被他下潜到“挑战者深渊”吊了起来,迫切期待看到11000米深处的“外星风景”。
  
  促进深潜技术发展
  人类的深海探险随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同时人类对探知深海的渴望也推动了深海技术的创新。在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关键技术中,难度最大的无疑是载人球舱设计和加工制造。载人球舱的直径越大,对材料的要求就越高,加工制造难度就越大。为了减少潜水器总体重量,近年来制造的载人球壳多采用比重小、强度大的钛合金材料。目前,用于深海科学考察的几型载人潜水器的载人球舱直径都在2.0米左右,以保证3个下潜人员的生存活动空间。
  卡梅隆的11000米载人潜水器,目的是为了极限探险,不像用于深海科学考察的载人潜水器那样需要几千次的下潜寿命,它的设计寿命也许几次就可以满足要求,因此无须在可靠性方面花太多精力。为了保证载人球壳能够耐受1100个大气压的考验,同时为了减小制造难度,节省经费开支,只能尽可能地减小球壳的直径,自己受委屈“蜗居”在直径只有1.09米的球壳内。这样的载人球壳只需采用普通的高强度钢就可以制造,而无需采用强度高、但价格昂贵的钛合金材料。
  对于一次深海探险来讲,“蜗居”在这样狭小空间内6??7个小时,也许可以勉强接受,但要求他第二天连续下潜,则是不可想象的。这次探险随行的一个心理学家说,“下次下潜至少要在几个星期之后,以使卡梅隆的身心健康得到恢复。”显然,“深海挑战者”号无法匹敌用于深海考察的载人潜水器每天都需要下潜的频度要求。
  但卡梅隆的“深海挑战者”号潜水器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它装备了8台高清摄像机,其中有4台安装在载人球壳的外面。这正是他的老本行3D电影的拍摄要求。他的团队为这次探险专门开发了可以在水下拍摄3D影像的系统,以获得最佳的水下拍摄效果。这种技术创新为深海摄像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目前的几型科学考察用潜水器下潜和上浮的速度都在1??2节之间,如果以这样的速度下潜到挑战者深渊,需要4小时,来回就要8小时,极大地限制了海底作业时间。而“深海挑战者”号下潜速度却提高到了4.5节,这一技术大大节省了下潜上浮时间,有效地增加了潜水器海底工作时间。
  卡梅隆的技术攻关团队潜心8年时间,终于实现了前人无法达到的目标。这些技术创新无疑将在深海技术领域掀起一股强劲的创新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仍在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有90艘,有的用于深海科学考察,有的用于海底观光或海底探险。其中潜深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更深的潜水器数量则更少。目前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设计深度7000米,去年开展了5000米级载人深潜试验,下潜深度达到5188米,今年夏季将进一步开展7000米级深潜试验。
  根据深海技术的成熟度和中国不断发展的经济技术实力,考虑深度指标突破和经济适用等方面的因素,中国确定了研发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目标,并计划实现5项标志性突破,包括:在世界上同类型的载人潜水器中具有最大工作深度――7000米,这意味着该潜水器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大海域使用;与其他国家载人潜水器相比具有最为强大的动力,这表明该潜水器能长时间进行水下作业、具有从事高强度作业的能力;具有针对作业目标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为潜水器完成高精度作业任务提供可靠保障;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高速传输图象和语音,探测海底的小目标;配有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确保载人潜水器能在特殊的海洋环境或海底地质条件下完成保温保压取样和潜钻取芯等复杂任务。
  实现深海极端环境下海底作业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的真正目的。“蛟龙号”5000米深潜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具备在全球70%以上海洋区域开展深海科研和资源勘查的能力。极端深海环境的挑战成就了中国载人深潜技术的发展成熟。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载人深潜队伍一定能够在7000米级海试中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为“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海试现场总指挥)

标签:深海 卡梅隆 艺术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