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六年级日记 > 正文

浅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在校学生如何挣钱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生命投入,是良性的双向的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给予。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一句普通而又蕴涵深意的话:“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记了旁的东西……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的确,当课堂成为“拉家常”般的无拘无束的时候,学生内在的求知动机就能得到充分诱发。那么,如何才能达到那种令人向往的语文课堂境界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与体会,认为教学时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让兴趣成为学生的最好的老师。
  失去兴趣的语文学习,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只有学生充满兴趣,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变得绿意葱茏,鲜花盛开。因此,语文学习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课堂教学应像诗歌一样美。语文教师应以优美的语言,以应变的智慧,或以丰富的情感把学生带到诗一样的意境中,让学生感受人性光辉的沐浴,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并从中悟出理,听出道,说出德。富有艺术性的教学,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知识信息轻松愉快而又有效地输入头脑中,进而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互动应似大海一般情。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比较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生活气息。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全部情感去把握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从而进行有情感的教学,用发自灵魂的真情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与学生一道触摸文章跳动的情感脉络,喜作者之所喜,忧作者之所忧,使学生快乐学习到“不能自已”的程度,从而将语文学习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3、实践活动应如星星一样多。语文教材本身就安排了许多实践活动,但仅仅这些是够的,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更多的资源,组织更多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带来的成功感。如在班级里开展语文知识竞答,诗文朗诵演讲,课本戏剧表演,说话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社会组织举办的演讲、朗诵、写作等比赛;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等媒体投稿等等。劳动的最大乐趣,就在于体现自身价值。学生在活动中感觉到了自己的成功,往往会萌发强烈的语文学习激情。
  4、关心学生应像春天般暖和。赏识是兴趣的最佳养料。我们语文教师要做个激励学生的打气筒。每天用赏识去对待学生,鼓足每个学生的自信和激情。学生因得到老师的肯定,往往会情绪高涨,意兴盎然,从而学得更加活泼,对语文学习也就更有兴趣。
  二、让质疑和探究为课堂引路与导航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哈佛大学师生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实际上也是一种探究。看一个人会不会读书,能否独立思考,很重要的一条是他会不会发现“疑问”,提出“疑问”,进而解决“疑问”。看一个读书是否深入,则更要看他发现的和提出的问题是小疑还是大疑,是否善于提问,提问的质量如何。《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从“教师问学生”转向“学生的主动发问”。其实,这是能否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标志。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质疑,有效地提高质疑质量,使学生敢问善问呢?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上的优质课《草船借箭》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王老师为了激起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大疑,先是用富有挑战性的语言,让学生猜老师把课文读了25遍才想出的问题。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深度不够时,老师抛砖引玉,引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不失时机地进一步启发学生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疑中小进,在大疑中大进,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享受到了求知和探索的无限乐趣。
  三、让对话与互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主旋律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对阅读的地位确定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前提。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这样的阅读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充满活力和灵气。对于作品,师生都是读者,平等的关系才能真正产生心灵上的沟通和理解。尽管会有争论,但大家互相尊重对方的意见,气氛依然是和谐的。对话过程是一个互相启发、彼此切磋、促进学习的过程,表现在师生关系上,即实现了教学相长。那么,如何精心组织学生对话与互动呢?以下几点值得尝试:
  1、初读感知,巧妙选择。
  这一步,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去读,并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读进行检测。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谈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在此过程中,应尽量鼓励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使语言充满个性化。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相机选择巧妙的话题,让教学水到渠成地进入下一个环节。
  2、熟读文本,自主领悟。
  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用个性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抓住能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发挥个性、健全人格的话题,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吐真情,抒实感。
  3、研读交流,多元解读。
  学生抓住话题,通过对文本言语熟读精思、含英咀华后产生的个性感悟,就是自我构建的结果。对于异彩纷呈的结果,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讨论、争辩、交流等对话形式,让学生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在此过程中,当学生的感悟与文本价值取向相悖时,教师要在鼓励个性的前提下,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与文本再次进行对话,从而使感悟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样,学生在多向对话中享受到鲜活的言语,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形成一种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的理性宽容的人文情怀和生命历程。
  4、活读迁移,拓展创新。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与作者以言语作品为中介而展开的一次融学生主体感悟、作者真情倾诉、教师真切关怀于一体的言语对话过程。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活读文本,以文本作为学习语言的蓝本,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多种动态的语言实践,迁移运用文本语言,让学生在拓展创新的话题下,将学得的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的言语,并在迁移运用中进一步实现言语和精神的同筑共生。
  “真正的学习应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当我们把学生变成了阅读的主人的时候,这种轻松的气氛离我们还远吗?

标签:浅谈 主人 学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