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六年级日记 > 正文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生命意识]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为了阐明生命意识是文学的根本并探索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所研究的新领域,从生命意识的提出与界定出发,分析了其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表现及该作品旷达基调的时代原因,认为张若虚独特的生命意识是该作品的基础与核心内容。
  关键词:生命意识 文学根本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从明代开始热起来的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赏析文章虽然不少,但对该诗基于生命意识探讨的尚不多见。笔者拟在阐明何为生命意识及生命意识是文学的根本这一基础上,探讨生命意识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表现,及其在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迸发的原因,认为生命意识是该作品的基础与核心内容。
  
  一、关于生命意识及其与文学关系的一点讨论
  
  目前所见的国内权威的汉语工具书如《辞海》等,还没有“生命意识”这个词条文学层面的解释,但间或可见一些学者在论述中使用这个概念。笔者以为,在了解马克思关于生命意识阐述和文学界使用“生命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探讨生命意识与文学的关系,对我们深入理解文学的本质,指导我们的文学研究与创作,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我国文学界关于“生命意识”的使用是近些年的事,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认为,生命意识包括浅层次的生存意识和深层次的生命价值意识。前者表现为对个体生存状况的敏锐感受,后者则表现为对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①;二是认为,生命意识是人生于天地之间,对自我生命存在的反思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②;三是认为,生命意识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情感交流现象,具有高度的审美自足性③。显然,他们的共同点是都认为生命意识是关于人生存与生活的意识、情感与思考。
  现行教科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如:“由时光流逝而唤起……从自然的变化出发表现对生命的爱惜与留恋的情调;④外物与‘我’一样是有感觉,有情欲,有喜怒哀乐的生命实体。这正是生命化或者说是生命意识的表露。”⑤它们都强调某些作品表现了作者与外物的互动和共生共融关系,或者说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相通。
  笔者认为,讨论“生命意识”及其与文学的关系,必须顾及马克思关于这个问题的一段话:“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它是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⑥在上个世纪后期引进并翻译的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这段话,与他在其他场合所指出的人具有现实性、具体性、社会性、历史性等属性不仅不矛盾,而且相通融,尤其是指明了人与动物直接区别开来的规定性,就是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依此或可理解:人的生命意识是人类一切活动,包括文学活动的根本。
  综上所述,笔者将文学作品中的生命意识理解为主要是作者对人生命的本质、内容、价值和生存的形式、环境、过程等关于人的生命概念及意义的思考和认识,其核心是对人的生与死的认识与理解。
  
  二、生命意识在《春江花月夜》中的体现
  
  具体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生命意识,笔者理解为诗人对宇宙无垠和生机无限的感悟,在对待个体生死问题时,既珍视此生又达观地看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生生不息。
  1.情、理结合,在月生月落中感悟宇宙人生
  诗作显示的是一条在时空融合中即景生感慨――观景思哲理――叹景惜爱情――状景引思绪的意识脉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夜”是静心体悟人生的极佳时点。“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等诗句无一不是把夜晚作为借景抒情和心灵越度的桥梁。“夜”也是此诗将江、天、花、人等宇宙万物包容的极好的时间节点与叙事背景,显示了中国古典诗歌天人合一、整体观照的运思方式。面对美好的夜景,张若虚在感慨后对宇宙、对人生的追问便油然而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闻一多对这几句诗评价道:“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⑦在作者看来,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代代相传却是永恒的。江月虽然永恒,但不如人生丰富;个人生命虽然短暂,却充满喜怒哀乐,像春花般丰富多彩。诗人在与自然的心灵对话中,寻觅到了有限与无限的平衡,丰富与单调的平衡,这里诗化的语言、诗化的哲理,向我们启迪生命的意义。作者在这个时候感悟到了个人生命的有限与江、月、宇宙和人类无限的辩证统一。同时,诗人意识到,虽然人类生生不息,但作为个体生命却更应该珍惜此时、此景、此生。
  于是,诗歌由哲理思辨进入现实思考,切入了生命意识中最珍贵的人的青春与爱情,写出游子与思妇的彻夜无眠,心心相印,以月寄相思的传统故事,歌颂了坚贞的爱情。虽然月落而人未归,有些许惆怅,但人的生命价值却得到了肯定,在此,传统的题材和基调也被光大。全诗因物境而引发了生命意识,由生命意识而激发了对现实生命的思考,又因为生命情感的肯定而印证并升华了生命意识。
  结句“落月摇情满江树”,表面是写江月景色,而实际上已让人深深感受到离人那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在此,游子与诗人之情在月色中交织成一片,随溶溶的月光,洒落在江树上,也融化在读者心里,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遐思。
  2.省略

标签:春江花月夜 意识 生命 张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