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励志 > 正文

【创造良好氛围,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 如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小学数学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一、创设愉快和谐氛围,培养学习兴趣和情感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索性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设计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数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在黑板上写“5、50、500”问:谁能在每个数后面加上适当单位,并用“等于”把这三个数量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500总比50和5大,怎能用“等于”连起来?学生陷入沉思。当得出可用5元=50角=500分,5米=50分米=500厘米……来表示时,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都争先恐后地说:5元=5.0元=5.00元。最后教师再提问5,5.0,5.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这时出示课题“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问题的情境,形成悬念,可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及时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2. 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
  操作活动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操作可以探索规律,担任也可以引发学生对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学生选用长度为15cm、10cm、7cm的三根小棒搭三角形,然后教师要求把15cm的一根换成3cm,再换成2cm后,提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发现把15cm的小棒换成3cm或者2cm以后都不成三角形时,就激起了学生的思考,产生了一种探求新识的欲望,使学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最后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结论。通过以上操作,能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发认识,使学生亲身尝试到学习的乐趣,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创设平等民主氛围,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和态度
  1.针对差异,因材施教,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
  对每个人来说,素质是人所固有的,它不是“有”或“无”的问题,而是存在各种差异问题。差异既表现为生理的,又表现为心理的,差异是既来自先天,更来自后天,特别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必须承认个体差异存在,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施教。
  贯彻“因材施教”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既有共同要求,又有各别要求,通过练习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提高。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哪怕取得微小进步,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注意、关怀和喜爱,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增强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勇气。
  2. 人人参与,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要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就必须要重视教学过程。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才能使每个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比如:一年级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人人参与动手用10个小方块摆成两部分,学生根据数的分解,得出了9种摆法。然后让学生观察写出9种加法算式,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能力。整个过程,学生人人主动积极参与,既达到了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是又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又刺激学生去寻求或创造达到学习目的的最佳方法或途径。
  (郭正华 江苏省金湖县金北中心小学 211600)

标签:心理素质 创造良好 氛围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