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地理课堂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如今,地理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地理课堂的教学,就必须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统一过程。若能将课本的资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比如:在上绪论课或各章的导言时,可引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讲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一门新的科学技术大部门,那就是地理科学。”时至今日,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已成为国土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21世纪议程》所强调的协调人口和资源及环境的关系,也离不开地理科学。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用,于是就有兴趣去学。
  二、学生主动参与,学会独立思考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尽可能的让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讲到土壤和气候一样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时,有学生提出了农业生产也可以无土栽培。讲到城市的起源及城市化过程,有的学生提出了杞县是怎样起源的,有的问题通过看书或引导学生分析得到解决,有的不能解决,待下次上课发言回答。由于把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未知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思维能力,巩固创新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事物,解决实际存在的地理问题。于是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同时教师及时讲评和鼓励学生,学生有了成就感和学习地理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四、掌握技能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而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则是运用的表现之一。在学习中,只有通过运用,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才能得到深化、活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样,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极大地调动起他们追求知识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掌握读图能力,一般我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图像类别,明确读图目的;2.认识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3.认真读图,弄清问题;4.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读图成果。5.师生讨论得出结论。最后,还要学会填图,绘图,用图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薄认识,有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当然,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找出不足,竭尽所能,继续努力,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总之,任何学生学习的成功,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自觉地、积极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兴趣这个因素,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标签:培养学生 何在 创新意识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