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答辩 > 正文

阻碍学生答问的因素及矫治措施:幼儿园肥胖儿矫治措施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课堂上如何促进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是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课堂中,很多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都采取保持沉默甚至不屑的态度,这不仅让课堂陷入了僵局和困境,实际上还阻碍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善于提问,精于发问,提有水平的问题,发有创意的问题,促进课堂的有效和谐进行。在轻松驾驭课堂的同时。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教学相长,促使师生共进步。这一切就需要教师悉心发现学生个体特点,研究课堂驾驭艺术,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修养,树立师生共生法则,引导学生成为学习、思考的积极者和主动者。
  关键词:学生;回答提问;因素;矫治措施;原则;方法
  善于及精心提问,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而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也是教学课堂要素的重要组成成分。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让课堂陷入僵局。可见,如何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观念,主动参与课堂的思考与讨论,不仅是衡量一节课的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
  一、导致学生回答问?障碍的因素
  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潜在因素很多,先看一份调查问卷。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学、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注:本数据为学生主被动回答问题的数据趋势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导致这种趋势的各种可能潜在因素。)
  从表中的数据看出两大趋势:(1)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和比率随着年级的递增而不断下降。
  (2)学生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和比率随着年级的递增而不断扩增和升高。
  通过对调查表分析,导致这样状况的因素很多,从主观与客观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主观因素来源于学生自身。
  (1)与学生心理年龄的成熟度密切相关。小学生大都正处在心理年龄中的萌芽阶段,对很多问题充满好奇,缺乏外界不利因素的考虑,如别人的眼光、嘲笑等。因而表现欲望强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回答问题表现得相当的活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智的不断成熟,逐渐在乎外界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与影响,在选择与否的问题上,渐渐表现出投鼠忌器的苗头,学生会察颜观色,存在随众心理,即使老师所提问自己知道,别人不作答,自己也保持观望状态。此外,出于尊严考虑,害怕自己回答得不好或表达不清,既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又招来责怪、嘲笑从而使自己难堪。
  (2)与学生的基础扎实度紧密相关。学生之昕以不倾向于回答问题,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远不足应对问题思考所必须的,没能力回答问题,只好保持沉默。现实中,优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的,大多数都是处于中等或偏下的水平。
  (二)客观原因来源于教师。
  (1)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师总倾向于青睐优生而忽视基础薄弱的学生。因此,在课堂资源分配上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均衡。为完成教学任务或者结束课堂尴尬的局面,教师偏向于找平时成绩优秀和活跃的学生回答问题,优生被点率明显要高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于是,虽然薄弱生也存在急迫的求知渴望,但在举手后却往往得不到老师默认,久而久之就导致这些学生产生消极回答提问的态度。
  (2)语言暴力充斥课堂,贬损学生尊严。教师课堂中使用攻击性的语言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武汉一位花季少女因在物理课堂上无法回答老师提问,教师随骂道:“你个笨猪!”由此她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在极度自责与自卑中不断折磨自己,一个花季少女终毁于“笨猪”之咒,令人心痛。一切不尊重学生人格的教育细节,只会让学生对教师存在厌恶成见,一旦教师再次提出问题,鉴于前车之鉴,学生保持沉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3)忽视教育细节。一方面,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觉得不满意即示意其坐下,却忽略了对学生成果的点评,而紧接着就提问另一学生,这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尊重的,很容易让其心理产生自卑心理,认为教师的行为就是对自己忽视的表现。另一方面,在问题的设置上,或过难过易。容易学生不屑回答,过难学生无从回答。
  二、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矫治措施
  提高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措施很多。但教师首先应该明白,若希望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必须是在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情况下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与思考首先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已经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者参与到课堂中的思考才能凑效。如果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心存许多顾虑,学生还是存在投鼠忌器的心理。那么,再好的指引方法也是不能见效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遵循一些原则,继而加以方法的引导,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教师应该遵循以下两个最基本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平等原则包括两方面。一是师生平等。这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原则。教师应该首先把学生当做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选择。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增进师生感情,这是构建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桥梁。二是学生之间平等。学生之间是否平等,在于教师的行为准则的倾斜度。学生之间的竞争,有时存在嘲笑、戏弄对方,从而使相互难堪的现象,这样的不平等与教师是否对优生和薄弱生采取了一视同仁态度或给予胆怯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有关。
  (2)“无错”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学生在解题时,教师不应过于武断地判断对错,要学会以赏识的眼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思维劳动成果。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角度和认知水平、阅历、经验等因素上的差异,对解读同一问题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自然就具多样性。在文本主旨、开放型的思考题上,要摈弃传统教育在解题上的“单边主义”。消除他们心里被批评和嘲笑顾虑。
  师生平等是师生能够产生共鸣的前提,“无错”原则则能潜在地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这两个原则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如果教师能够切实落实了这两个原则,再因材施教,巧妙地运用以下一些方法,对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无疑是有益的。
  (二)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途径。
  “立体教学”的创立者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孙春成,曾总结出激将法、鼓励法、分解法、举一法等12种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有效方法,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具有参考价值的。除此外,还可以参考以下的方法。
  (1)小组法。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组员之间担负对问题的商讨并加以总结的任务,然后推举代表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各小组之间也可按次序回答问题,每人一次循环。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参与了问题的思考,同时又能集思广益,借鉴同学的思维成果。
  (2)因材施教法。上面提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否,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密度相关,一个模子的教育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区别对待。问题的设置不能过简,过简不能有效刺激学生思考。也不能过难,超越学生知识层面也让学生无从下手。问题的难度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进一步的去思考和探讨。参考文献:
  [1]李慧军,名师最有效的赏识教育细节,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杜,2009,9
  [2]孙春成,给语文教师的10l条建议,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3]杨春茂,魏书生与民主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李金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育语文教育硕士。

标签:矫治 答问 阻碍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