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答辩 > 正文

职业年金差额【基于差额测算的职业年金制度设计的新路径】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是自《试点方案》下发至今改革面临推进乏力、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制度的普适性和待遇的实际下降。本文通过实例测算的方式,计算出改革前后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待遇差别,并寻找弥补待遇差额的方法,得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是有效途径。
  【关键词】差额测算;职业年金;制度设计
  
  2008年3月,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提出,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增强事业单位人才竞争能力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建立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同时明确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为首批5个试点省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事业单位与企业的职工在退休以后享受到基本一致的养老金。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与企业与职工一样统筹交纳养老保险,体现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社会公平,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二是建立企事业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事业员工养老金发放办法也与城镇企业职工一样,并逐步实行省级统筹;三是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网络,实行事业单位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四是探索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作为事业单位基本养老制度的补充,以弥补其因养老保险标准向企业看齐所减少的退休金;五是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过渡”的办法过渡。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从目的上将是为了增强社会保险功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按照社会公平公正的理念理顺全社会的养老保险体系,使每个退休职工都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养老保障,并以此来推动社会和谐;缓解和避免人口老龄化问题给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
  如今三年有余,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却面临推进乏力、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其违反了制度建设的普适性,以推进公平和效率为目的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在现阶段只针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进行改革,是让许多人从情感方面不能接受的,为什么机关公务员的养老保险不改革的原因却没有明确解释;另一方面,根据现行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计算方法,事业单位的员工发现,退休待遇将明显减少。
  一、企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待遇对比测算
  假设有小张和小李于2005年6月大学毕业,均为男性,同龄。2005年7月小张进入浙江省一家企业正式工作,而小李进入同省的事业单位工作。假设小张会于2038年退休,退休年龄为55岁,个人账户存款额达到了180000,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1.5,2037年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若小张60岁退休,个人账户存款额达到了200000,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1.5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500;而小李会于2042年退休,其退休时的职务工资和津贴之和为6000元/月,若小李计划在2037年退休,其职务工资和津贴之和为5500元/月。
  根据我国现行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企业退休(退职)职工养老金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月标准=(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参保人员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全部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所谓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当年缴费工资除以对应年份职工平均工资,指数〉1表示缴费工资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指数〈1表示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比值的大小显示了该职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相对位置。
  根据条件计算,显示结果如下:
  1、小张的退休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
  若小张55岁退休
  基础养老金=(4000+1.5*4000)/2*32.5%=1625
  个人养老金=180000/139=1058.82
  小张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1625+1058.82=2683.82
  若小张60岁退休
  基础养老金=(4500+1.5*4500)/2*37.5%=2109.3
  个人养老金=200000/139=1438.85
  小张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2109.3+1438.85=3548.15
  2、小李如果按照现有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待遇
  若小李和小张同时55岁退休,则小李工作的工作年限为32.5年,所以其养老金的数额为退休时职务工资和津贴两项之和的85%,即小李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5500*85%=4675;
  若按照男性正常情况60岁退休,小李实际工作的年限为37.5年,所以其养老金的数额为退休时职务工资和津贴两项之和的90%,即小李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6000*90%=5400;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职收入水平一致的情况下,企业退休职工的收入大大低于事业单位的员工,如表3所示。
  二、弥补退休待遇降低的途径
  因为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的组成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两大部分,所以如果要弥补事业单位退休待遇差额的方法,无外乎2大选择:1、提高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2、有额外的补贴。
  (一)提高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计算涉及的因素有: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个人月平均工资水平、缴费年限、单位缴费水平、个人缴费水平等。
  根据表4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通过提高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方式来弥补企事业单位的待遇差距,几乎不太可能。因为能够影响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的几大因素,基本确定之后不太会改变,即使发生变化,影响程度也有限。
  (二)额外的补贴
  在2008年3月的《试点方案》中曾提出:探索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作为事业单位基本养老制度的补充,以弥补其因养老保险标准向企业看齐所减少的退休金。
  按照本文中的实例,小李因为事业单位改革可能减少的收入平均为1850/月,按照正常的事业单位男性60岁退休,其平均余命为14年,即小李的年金账户应该积累的年金数额为18万,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850*12月/年*14年*0.5775=179487元。(假设银行年利率平均为4%的水平)
  要在个人账户累积18万,假设账户的利率为4%(5%)。
  若累积时间为20年,每年要在账户中投入6044.73(5443.61),
  每月503.73(453.64)。
  若累积时间为25年,每年要在账户中投入4322.14(3771.45),
  每月360.18(377.45)。
  若累积时间为30年,每年要在账户中投入3209.41(2709.25),每月267.45(225.77)。
  若累积时间为40年,每年要在账户中投入1894.22(1490.07),每月157.85(125.17)。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缴费时间越长,每月向个人账户投入的钱越少,以小李为例,因为现在不需要缴纳养老金,假设他在2012开始向职业年金账户缴费,距离其2042年退休刚好30年,即每月向账户缴费267.45元。换句话说,越接近退休年龄,每月向个人账户投入的钱将越多,而刚工作的青年员工每月的缴费负担较轻,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积累时间。
  通过测算,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1)改革对于已经退休的“老人”没有影响,对于新人来讲也影响甚微,影响力较大的是中人,且影响程度随着老中人、中中人、新中人依次降低;
  (2)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积累规模和账户的投资利率关联很大,在缴费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的增加会增大账户的积累;在缴费规模一定的前提下,投资收益的增加可以减少每月的缴费投入;
  (3)在缴费水平一致的情况下,老中人(距离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中中人(距离退休年龄10年以内)的职业年金账户积累有限,应该参照企业的做法发放过渡性养老金。
  三、实施职业年金制度设计的路径研究
  职业年金在性质上依然属于社会保险(是“三支柱”理论中的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提倡个人购买商业保险有根本区别)是用人单位在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在国家政策指导和监督下实施的一种具有一定程度互济性和强制性的社会保险项目,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和辅助。职业年金属于社会保险范畴,并不表示职业年金基金的经办就必须由社保机构来负责。职业年金应该采用市场化基金运营方式使基金增值。同时借鉴各国职业年金计划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年金制度模式,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设计灵活、弹性的运行机制,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推动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一)采取强制性职业年金模式
  从理论上看,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比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更具执行力。企业经营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当企业发现企业年金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政策对吸引并激励人才的效果不明显,或发现相关税收和优惠政策不完善,或企业财务状况欠佳时,企业是不愿为年金买单的;同时,企业员工流动性大,更趋向于短期的福利与报酬。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经济承受能力和经营效益相对稳定,事业单位员工流动性较低,职业年金作为一种远期福利在事业单位更容易开展。
  (二)合理确定职业年金替代率
  目前的主导思想是保证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前后待遇水平不降低,根据有关统计专家测算,按现行制度的规定,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替代率高达80%,而企业职工只有44%(王晓军等,2009),这就意味着改革后,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金将和企业一致,若要待遇不降低,职业年金的替代率必须达到30%以上。
  按照世界银行“三支柱”理论,处于补充养老保险地位的“第二支柱”职业年金替代率平均只有20%左右。因此,对于我国由财政和个人共同缴费建立积累制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来说,实现这个替代率水平,还需要考虑缴费水平和投资回报率的影响。
  (三)支付采取DC模式
  我国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应采取DC模式,这是既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DC模式的历史因素约束,也是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等实际状况的需要。不过,职业年金待遇计发时不宜效仿发达国家(美国、澳大利亚)一次性领取的做法,而应按月计发,死亡、突陷长期残疾等特殊情况例外。为保障职业年金可持续发展,并结合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要求,参考其他国家的领取条件,我国男60岁、女55岁的退休政策确实需要改革(相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寿命增长了很多且女性高于男性),可以逐步推迟退休年龄,如采取女快男慢、先慢后快等措施调整到男65岁、女60岁退休。
  (四)基金运营实行外部管理
  参照发达国家职业年金的实践,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的性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模式以及年金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趋势,我国职业年金适合采用外部管理模式。职业年金应建立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由专门的职业年金管理机构管理,不得随意挪用,实账运行。职业年金缴费由事业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承担,缴费比例可参考企业年金。我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一般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六分之一。对职业年金,为保证改革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活平稳过渡,可适当提高缴费比例。
  为保证职业年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必须加强职业年金的监管与运作,政府主要制定政策,出台明确的《职业年金管理办法》和《职业年金实行细则》,引导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方向,为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搭建渠道,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与监管。职业年金交由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与职业年金基金相匹配的投资产品,也可以考虑在“一部三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引导下,成立专业化的养老金管理机构。外部管理不仅可以规避年金的腐败风险,而且可以增强保值增值的能力。
  (五)税收优惠政策应加紧制订
  发达国家职业年金的快速发展无一例外地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在职业年金的“缴费―投资―支出”三个环节,采取了EET、TEE、TTE、ETT主要四种模式中的一种或两种。借鉴发达国家多年来的经验,我国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基金的征缴、投资提供相关的政策与税收优惠,如最高允许单位10-15%、个人5%的职业年金缴费金额从其税前收入中扣除,享受免税优惠,减免全部或某一限额内投资收益的所得税。而笔者认为,针对职业年金应采用国际流行的EET税制,即只在员工领取退休金时征收所得税。
  
  参考文献
  [1]李琼,翟大伟.美国401(k)计划及其对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启示[J].理论月刊,2006(10):135-138
  [2]张柯.美国企业年金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保险,2005(10):17-21
  [3]李绍光.行政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构想[J].中国金融,2006(17):33-34
  [4]杨伶.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几点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8(1)
  
  作者简介:朱佳,讲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投资与保险系专任教师,研究方向:商业保险经营、社会保障。

标签:年金 差额 测算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