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格式 > 正文

“变”―让动画更有魅力|简单的定格动画剧本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从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认为“变形就是指一个物体的总的形状中的全部空间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之后得到的结果。变形只是涉及到某种比较,即拿它现在的形状与它本来的形状进行比较。这就是说,一个变了形的物体,一看就知道是另外一件物体经过了偏离等变化合资后得到的。”各种的创意思维方法到动画的创作,再到“变”画后的心理共鸣,体现了“变”画的魅力,无论从剧本改编还是从人物塑造,无论从人物动作还是从场景设计,想象可以无拘无束、可以海阔天空,从而不得不惊叹于人的创造性思维所表现的“神力”,创造一个不可能,却又合情合理的超现实的魔幻世界。
  关键词 “变”画;动画剧本;动画角色、
  1.变的定义
  变可以给人错觉、可以让人捉摸不定、也可以改变事物外观形态上的常态,或加以放大,或进行缩小,或故意违反自然常态,有意识地加以剪裁、嫁接、变异,早茶一种离奇、怪诞、醒目的艺术效果,而富有想象的“变”是动画片的生命和灵魂,用这种“变”术会使动画更添魅力。
  
  2.动画剧本中的“变”
  动画题材的丰富、包罗万象,怎样把文学作品、散文、童话故事“变”成动画中的幻想世界呢?这些想像都不是凭空捏造的,它总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又不脱离现实生活的自然形态、社会形态、文化形态,来营造具有原创性的幻想空间,还要做到“变”中保持“不变”,以达到动画银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1 幻想中的角色真实化
  有的动画片(例如《龙猫》),就是把幻想中的角色“变”到了真实环境中:姐妹俩生活在恬静的乡村,稻田、农庄……一切看起来都和真实生活没什么不同,姐妹俩也都是普通女孩,但是这个世界中却有个神秘动物:龙猫。当这个毛茸茸的庞然大物出现之后,姐妹俩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了,她们有了一些奇妙的生活经历。
  2.2 故事剧本改编化
   改编是剧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创造性的再现活动,不是简单的重复原作品的内容,而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再现原著的神韵、精神、节奏,最终达到新的效果或新的创作目的。可以不改变作品原来类型而改编作品,缩写故事,将长篇著作缩写为简本,可以转型,在不改变作品基本内容的情况下将作品由一种类型改编成另一种类型,如将小说改编成剧本。运用电影思维,遵循电影语言特有的表现规律和表达方式,将小说、话剧、报告文学等一些文学形式的作品改成电影文学剧本。借用的故事剧本可以是跨国际性、跨地域性,法国的文化痕迹《美女与野兽》、德国的通话经典《白雪公主》、埃及的古老传说《埃及王子》、莎士比亚的文学蓝本《狮子王》、中国民间故事《花木兰》成功改编各国文化的经典故事成为了美国动画的一种特殊风格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产生了“名人后效应”。
  这是在剧本创作中“变”的体现,也表现了创造性的魅力。
  
  3.动画角色中的“变”
  3.1 缩放,错位,色彩的变。
  在雕塑中,常用到这个方法,局部夸张,如女性特征极其夸张的石雕,胸部的突出,腹部的宽大,夸张的表现了女性的特征,企求生育的主题。此外,抓住一个有代表性的一个细节进行夸张变形,都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滑稽效果。
  3.2 夸张的变
  从逻辑上讲,变形与夸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选择上的包容关系吗?如果是包容关系,到底是变形包容夸张,还是夸张包容变形?动画界有不同的意见。我们认为,夸张是变形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因为从表现方式上看,变形手段丰富多彩,动画创作者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夸张则有“适度”的限制,从艺术效果上看,变形的艺术效果也是多样化的,而夸张的艺术效果具有单一性。变形与夸张有时又是融为一体的,不好硬性分割开来。例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儿子硕大的脑袋和父亲细小的头颅在动画艺术手段的使用上是变形(儿子头小变为头大,父亲头大变为头小),也可以看做夸张(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这种情形在动画作品中是常见的,因而不宜将它们截然分开。
  值得注意的是,变形与夸张套用在一起,往往在艺术效果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如上例),从而获得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3.3 拟人的变
   动画变形中大量地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所谓拟人是将不具备人的行为特征、语言特征的客观事物“人格化”,赋予客观事物人的特征。
  对于动画造型的变形是常用基本手法,没有尾巴的猴王、可以直立的小鸡、猫身的巴士,都赋予了人格化,具有人的特征、人的行为。如龙猫的生动、可爱的造型,夸张的大肚子,像个大气球,孩子可以在上面自由的玩耍和休息。
  3.4 隐喻的变
  变形与隐喻的关系也很密切。隐喻(暗喻)是“修辞格”中比喻的一个类型,西方隐喻学的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被称为“隐喻思维”(metaphorical thinking)。动画变形艺术中的“隐喻”,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方胜浩认为暗喻(隐喻)变形作品不是“一览无余”,而是“让表现内在的隐秘暗示去让人思考诠释的一种变形形式”。动画变形中的一个造型,一个动作等,都被动画创作者赋予了一定的寓意,代表着一定的意识、观念等等。例如《铁皮阿童木》中,阿童木伸出的硕大的食指(是变形,也是夸张),就预示着阿童木的一种精神力量。米老鼠圆圆的大耳朵和细细的不断摆动的长尾巴,也是一种隐喻,即暗含着米老鼠的机灵和调皮。从更宽泛的意义上看,动画变形的目的一定与某种隐喻有关,与动画创作者的思想观念,艺术追求有关,因此,变形与隐喻也是密不可分的。
  
  4.在“不变”中应“万变”
  所谓“不变”,是保持动画的以幻想为特征的动画视觉设计,遵循在夸张幻想中的逻辑性和客观性。宫崎骏的动画就是在塑造整个社会和人物中所保持的那种天真纯朴的友情,在今天变化多彩的社会环境里,保存孩子们的那份纯朴的空间,一种在超想象背后的真理――拯救自然,为孩子的保持天真纯朴的生活空间,保持和谐共存的伟大主题。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曾说过自己的作品是发神精似的没有条理,绝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而是尊重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审美情趣,营造梦境,不在于“科学定理”,不在于“真实的现实性”而在于“合情合理”。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因为贪吃变成猪之后,仍然坚持做自己,她不爱财、兢兢业业、不怕吃苦,在汤婆婆那里工作,感动了很多人,最后救出了她的父母,胆小的女孩来看这部电影,肯定会惊呆,不可思议,但对于一个心里有爱和坚持不懈的人来说,这便成为了可能,这也正是宫崎骏所要讲述故事的目的,一切的不可能此时变得有了它自己的逻辑了。
  动画视觉逻辑线索可以不受自然状态限制,强调主观情调和变形的视觉效果,人物与景物的关系追求相对合理,可以适当夸大或者突出某些视觉意境,用生动的画面效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是要符合剧情内容和导演的叙事风格。
  在虚拟、梦幻的世界里,人的思维主宰着整个片子,虚幻的表现可以存在于人物角色、可以是场景、可以是动作表演、可以是故事情节等等,正因为动画的这种以幻想为特征的动画视觉传达设计,在我们大脑中各种东西的存在发展的可塑性就更强了,这难道不和错觉大师埃舍尔给我们的启示一样――创造不可能的世界吗?正如薛燕平在《世界动画电影大师》一书中写道:“在动画片创作的世界里,我就是上帝。我可以创造生命、构建环境、甚至决定谁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死去。一切完全控制在我的手中,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我喜欢这种安静、孤单的生活方式。”用人的思维的这种特有魔力去创造“万变”的故事、事物,创造一个不可能却又合情合理的超现实的魔幻世界。让“变”―来展现动画的魅力吧!

标签:更有 魅力 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