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提纲 > 正文

语文课堂实现有效对话的探索|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语文课上,教师连珠炮地提问,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回答,这样热闹的课堂,如果被认为就是课堂对话,那是极端片面的。因为在课堂中的对话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那么,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如何深化教师、学生、文体之间的对话,引导有效“对话”,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对话式”语文课堂有别于“对话”类电视节目,它不是单纯的语言对话,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要围绕文本和教育原理组织有效的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始于教师备课。对话的范围、角度、深浅将会影响师生对话,影响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影响课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把握、达成和突破。教师只有先于学生对文本有一番“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对话,师生对话时才能成竹在胸,恰当引导,画龙点睛。因此教师要用心去感受、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精神。要通过字里行间感受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且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只有被文本感动了,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教学时才能以真情感动学生。还要重视文本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发现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因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有赖文本典范性语言的吸纳、积累、内化和运用。
  
  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这是学生自读自悟阶段,学生对文本有一个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入文本。
  1 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首先整体感知全文,感知某些字的字形,理解部分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一篇150。字到2000字的文章,以中等速度计,学生读一遍平均6分钟左右。如果考虑到公开课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吝啬学生与作者对话的时间,做做样子给听课教师看,让学生走马观花,草草朗读一遍课文就把文本撂在一边开始师生对话,或者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生生对话。这时的情形,学生连文本的字音尚未读准,句子尚未读通,也来不及思考,谈得上有什么领悟需要交流呢?很明显,师生或者生生对话交流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 要有自由的空间。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人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不是人被动接受文本信息的过程,而是人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被唤醒,被激活,引起共鸣,并形成各具特色、各不相同的“主观文本”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学会做一个隐藏者,如一位老师所比喻的,做一个“婚姻介绍人”,把文本介绍给学生后,该避让的避让,不要过多的居间聒噪,喋喋不休,要让学生投入地、潜心地与文本对话,以自己的“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中的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体验他们的境遇、真实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去扩展。
  
  三、师生之间的课堂对话
  
  在师生共同听完文本的声音后,交流也就水到渠成了,通过对话以达到在交流中共享与升华的目的。
  
  (一)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提出合理的预设话题,师生对话不是笼统意义上的对话,而是有特定目标的。这就是说,如果没有一定的话题,不管过程怎样愉快,形式怎样美丽都是毫无意义的。作为对话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根据文本正确的价值导向,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作为课堂对话的话题。同时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对话,问题设计不在多,而要问在关键处,还应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在教《最后一课》时,放弃了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主题归纳的旧模式,设计了小弗郎士是不是一个好学生?韩麦尔先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这样两个大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理由找根据~一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个个有理有据,争得面红耳赤,引出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前后变化的原因,理解了失去国土对人心的震撼,自然而然就深入到了爱国这一主题上。化难为易,轻轻松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为自己能积极参与而兴奋不已。我想我们每位语文老师都应做好引路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文意,对每一篇文章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见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关键不就这一“石”吗,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在这问题设计上做一做文章呢。
  
  (二)教师要及时调控对话。
  1 要掌握学生对话的时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愤”、“悱”之际组织学生与学生对话最好。如《醉翁亭记》写欧阳修寄情山水的宴游之乐,文中竟然用了10个“乐”字,游玩乐,宴酣乐,禽鸟乐,山林乐,与民乐,著文乐,等等,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呢?真是无忧无虑、忘情山水吗?学生就此展开讨论,他们推敲“――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联系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分析出由朝廷重臣被贬为滁州太守的欧阳修,怎么乐得起来呢?欧阳修励精图治,憧憬“乐民之乐”的政治理想,遭到诬陷排挤,确实不可能有忘情的欢乐,那么只能是寄情山水,借酒寻乐,抒发不为世人理解的情怀。
  2 是要密切关注和掌握学生对话过程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和引导点拨。对话冷场或陷入僵局时,要为学生指明思维方向。对话滔滔不绝,离题太远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回到讨论的焦点。如笔者在教授《背影》,同学们在预习课文之后先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谈对文中“父亲”的看法。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位女同学说:“我觉得这父亲”太婆婆妈妈,他爱儿子爱得过了头,简直是溺爱。照他这样地爱,必将爱出个窝囊废来。”一位男同学接着说:“一个20岁的青年小伙子,又有数次上京的经验,做父亲的为什么要如此不放心呢?先是要茶房陪着同去,后来索性自己陪同送行。这对培养儿子的自立能力有利吗?今后,他的儿子怎么能自立于社会?”……同学们的发言使我意识到讨论已有些离题,应及时介入。便微笑中带着严肃的口气说:“刚才大家谈了很多看法,对“父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听起来确实有道理。但是,读文章,尤其是读文学名著,一是要深入了解文章的背景;二是要把文章中的人物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去,从人物当时的处境、心境去分析人物的言行思想;三是不能以今天的观念去苛求历史人物。《背影》所叙的事情发生于1917年,那个年代正是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当时的父亲,丧母失业,一身重债,生意惨淡,精神上的痛苦和悲哀是可想而知的。我们能不能站在那个年代的角度去评价“父亲”呢?”在我的提示下,学生们重新思考讨论了这个问题,从而为理解文章中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奠定了基础。
  3 是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专心倾听,并对其谨慎地作出反应。即教师尽量少讲话,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讨论中获益较多;另一方面,教师不得不对讨论作出评价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四、学生的自我对话
  
  与自我对话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在与自我的对话中,或顿悟、或反省、或浮想联翩、或意气风发――如《皇帝的新装》总结时,听听学生的言语,你会惊讶: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啊?一个叫沈谦的小姑娘用这样的话来总结她读完这个故事的感受:“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美丽的花朵,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真善美、假恶丑,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另一个同学说;“爱美之心是人人都有的,而文中的皇帝却被自己的爱好局限住了,陷入骗子的陷阱。堂堂九五之尊竟被两个无赖之徒玩弄于股掌,我们应吸取故事的教训。”而当老师提出了一个拓展性的话题:你能否用一个高明的手段,将两个骗子骗回来绳之以法?孩子们的想法真是异彩纷呈:有的说可用鸿门宴,有的说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的说一定要让骗子尝一尝精神的折磨,等等。让学生与自我对话,可以让思想得到净化,灵魂去伪存真,性情得到陶冶,会让学生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坚定人生的追求,会超越现实的困惑与迷惘,汲取到营养和前进的力量。

标签:对话 探索 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