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面试技巧 > 正文

区域创新系统 区域创新支持系统研究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通过文献梳理,对创新及创新系统进行分析,提出创新支持系统的概念及结构,从创新网络建设、信息数据库建设、金融、法律、信用体系和市场以及人文环境等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创新支持系统 创新系统 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的源点是兴趣、好奇、执迷不悟的内在动力驱动外在行为,还是需求、利益驱动的外在行为。两者一个是个人天生的本性,其创新性具有持续性和坚韧性,而在利益驱动下的创新行为必将围绕市场而进行,其行为具有需求导向、短期性、可变性。但无论何种创新,如将创新成果进行延展和持续提升,必将置身于某一系统之中,以促进创新行为的不断发生和创新水平的提升。
   1.文献梳理
   1.1创新的含义
   创新一词最早由熊彼特提出,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以下五种情况: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取得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给来源、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1]对于创新能力的研究学者给予了热切的关注,在CNKI网以创新能力为主题的各类文章达125341篇,其中各类期刊和优秀博硕论文110016篇,2006年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后,各类期刊和优秀博硕论文67984篇,创新能力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学者们给予其一不同的定义。美国哈佛大学的戴维?珀金斯博士认为创造力不能被认为是瑟缩一脚的个别学科,应成为历史、科学、文学、文法,甚至拼写的一部分。海纳特博士等一般把创造力理解为某种能力、力量和才能,表达为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的幻想力(庞国斌,2004)。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视创新能力是本我欲望的升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认为普通人的创新能力完全是由创新人格所致;心理学家认为创新能力主要是一种智力品质,并且主要表现为创新思维。吉尔福特认为有两类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关,第一类是发散思维“切片”,包含了与发散思维有关的所有智力成分,第二类与转换有关,是一种基于一种体验而产生另一种新形式的能力,转换是智力模型中产品纬度的一部分(姜丽华,2007)。我国目前所强调的自主创新有三种实现形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
   1.2创新系统及其构成
   创新系统的概念是基于创新的相互作用模型的,这一概念的关键是经济体(区域或者国家)的创新能力不仅取决于单个独立的行为者( 企业、 大学、 科研机构和政府组织) ,而且取决于它们作为一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3]程新章于2005年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创新系统的要素构成。
   区域创新系统概念1992 年才开始出现。丁焕峰等将其视为四个部分,最为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前提的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区域创新系统核心的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系统基础的制度创新、区域创新系统新内容的区域形象及区域营销创新。[4]1999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指出: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 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多元、 动态、 竞争、 协作、 开放的体系, 它是站在区域整体的高度, 从企业、 高校、 科研院所、 中介机构、 金融机构及政府等各个关系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的、互相作用的整体的角度出发来建构的,不只是针对微观的企业、 高校或科研院所等单个要素。 [5]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是指一个区域内有特色的、 与地区资源相关联的、 推进创新的制度与组织, 其目的是推动区域内新技术或新知识的产生、 流动、 更新和转化[6]。创新支持系统是在这一意义上提出的。李建伟博士于2005年设计了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系统。[7]
   2.创新支持系统构成及作用
   在先前的研究中并没有将创新支持系统独立进行分析,这就忽视了创新支持系统作为独立于创新主体系统的支持性作用。创新性活动①作为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其不但有创新的主体行为过程,更要有为其提供健康成长的支持环境,这一支持环境现阶段主要包括政府的政策主导下的基础设施、地区人文教育环境、金融环境、技术市场环境、创新贸易环境、法律环境等。在政策引导下,创新主体行为系统将凝聚在一个创新网络集群内,以一定程度的松散的结构进行网络交流,促成创新水平的螺旋形提升。
   创新支持系统是指在创新过程中,为保证主体创新各环节顺利进行而期支持性作用的各个整体有机整合形成的相对松散的系统。其各组成部分在支持区域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1.基础功能支持。为创新活动各参与体之间的交流及创新成果与区域外组织进行技术及贸易交流进行基础交通方面的准备。包括机场建设、公路建设和铁路建设;技术信息数据查询和相关资料的查询、目前各地创新情况等。包括数据库系统建设、信息交流场所及相关的交流活动,网络速度是保证信息畅通的重要手段之一。2.知识资本支持。人才培养计划。3.经济支持。政府金融为主导下的金融衍生品设计、证券市场、保险金及退休金、住房公积金投资计划。肃清不良市场环境,为企业提供合宜的贷款保证;金融担保机构建设,为企业,尤其中小及微型新创技术型企业进行贷款担保;风险投资机构建设,补充创新型企业进行创新初期对资金不足的需求。4.技术交流支持。技术交易市场主要服务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有些创新发明人并不擅于自己组建公司,也不懂运营,尤其是一些高校、研究机构的组织或个人,受国家制度制约,不可能独创企业。所以专门从事研发的组织或个人非常需要有一套机制为其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技术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解决目前这种问题的较好的手段。同时,也可以为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供交易平台。5.创新贸易支持。创新贸易环境建设同技术市场环境建设有时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主要为创新各个阶段成果转化后的贸易活动进行有效安排。包括各种贸易中介结构的建设、贸易服务咨询组织建设、进出口贸易服务等。6.法律支持。法律环境建设是创新各个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性保障,要求从法律上对其平等性、权利性进行保障。
   3.创新支持系统建设的政策建议
   3.1政策主导构建创新网络集群
   创新网络构建的重要作用在于保持区域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8]现代企业的创新,在空间上表现为明显的集群分布特征;在方式上则由过去单个分散企业的独立行为甚至是企业家的偏好越来越转向于众多企业集群而采取集群行为(王孝斌,王学军,2011)。集群将众多单个企业的价值链整合为一个以传递知识流为载体的价值网络,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超越了产品联盟,而是从知识学习、共享与创造为核心的生态网络关系,同时企业的创新模式从封闭式创新转变为开放式集群创新。(王孝斌,王学军,2011,P37)
   政府在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注意分析区域优势,建设创新基核,围绕基核进行创新集群建设,为持续创新系统的形成进行战略布局。
   3.2信息数据库
   在所有必要的知识齐备之前,从事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时机尚未成熟,如果过早进行创新,势必遭遇失败。[9]如果要进行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必须先了解世界技术发展水平。信息数据库是我们探视世界技术知识现有水平和可能的发展趋势的窗口、增加各自领域的视野、将自己的方明创造进行著作权保护的一种便利方式。政府需要重视科技数据库的建设,购买一些共享数据库,为创新行为主体提供各类信息支持。
   3.3走“技术金融一体化”道路
   技术金融一体化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与金融、技术创新与金融发展结合日益紧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客观现象与动态过程。谢勒指出马克思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基本天才在于它能够把资本积累和不断的技术创新结合起来。
   政府在制定金融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各类政策时,需要注意创新行为的长期性,避免短期投机行为。短期投机行为不但不利于创新而且会阻碍甚至破坏创新。
   3.4法律环境建设
   我国目前在企业中存在着严重的违反保密协议、泄漏企业技术知识财产的行为。法律环境建设不仅是为企业在国内的商业行为进行法律约束,更是为企业走上国际商业舞台奠定法律意识基础。我国近几年频发国际法律官司,一个重要原因是“想当然”、商业法律意识薄弱。
   3.5设置中小企业管理的专门机构
   中小企业管理专门机构设置的意义在于,重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给与一定金融支持,更是对其进行知识、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扶持。
   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成立于1953年,为美国2300万中小企业在企业初建、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提供金融、财政、技术和管理支持。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创新发明是在小企业实现的,人均发明创造是大企业的2倍。(李建伟,2005,P163-164)
   3.6技术贸易市场建设
   构建专门的国际会议展厅,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技术展览会,进行国际技术贸易交流。
   数据显示,2006年―2010年,北京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额从697.3亿元增至1579.5亿元,年均增长22.7%,对地区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率也逐年提高,由2006年的6.6%提高到2010年的9.0%,技术交易额占全国的40%左右。2010年,北京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584.6亿元,占交易总额的37.0%,比上年增长57.0%。[10]
   3.7人文环境建设
   2010年《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东部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中西部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中西部地区建立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提升人才培养与创新服务能力,结合产业转移重点办好特色专业。支持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振兴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11]
   为提升地区人文环境,储备智力资本,有必要与国际、国内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建设分支机构;培养地区创新型企业家、高层管理团队、基础技能型人才;引进方面主要是引进高端人才和创业创新型人才;注重地区人力资源的梯队培养。
  
   注:本文所阐述的创新性活动主要指技术创新,创新支持系统主要是针对技术创新的支持系统。
   项目基础:河南省科技厅2011年科技攻关项目(112400440060)
   河南省教育厅2011年一般人文社科项目(2011-ZX-061)
  
  参考文献:
  [1]勾晓瑞.打造全员参与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7:21-23。
  [2]信凤芹,朱孔来.论集成是自主创新的基本实现形式[J].管理世界,2011(2):184-185
  [3]程新章.创新、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J].上海大学学报,2005(11):39-44
  [4]丁焕峰.论区域创新系统[J].科研管理,2001(11):1-8。
  [5]刘建华.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J].中州学刊,2008(3):60-62。
  [6]王“水+景+页”晨,夏国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西区域创新系统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6):66-71。
  [7]李建伟.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理论与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5:P4。
  [8]邹樵,吴丁佳宝,姜杰.共性技术扩散的网络与外溢效应[J].管理世界,2011(1):182-183。
  [9]彼得?德鲁克著,蔡文燕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103。
  [10]闫傲霜.技术市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E].中国技术市场信息港,https://www.省略.cn:2011-7-20
  
  作者简介:
   勾晓瑞(1971-),女,汉,吉林省吉林市人,洛阳市应用经济研究中心、洛阳市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成员,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标签:支持系统 区域 创新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