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拟人句 > 正文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及对策_浅析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批毕业生的就业成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关注的焦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大,特别是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为突出。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要从多方面入手,着重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开拓就业的新途径,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
  
  地方高校实行省地两级共管以地方为主的办学模式,其办学宗旨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全国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下,新建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不容乐观。地方高校不断探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第一,本地就业较多。地方高校是由地方为主管理的高等学校,主要承担地方人才培养,其办学目标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地方高校生源本地较多,在全国其他地方招生有限,因此,毕业生就业在上本地较多。
  第二,面向基层。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高等教育要调整原有的结构,使其能够更加直接地为生产领域服务,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成为当前地方高校的办学目标。为此,应用刑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上以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职业技能的传授为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和学生人文素质等相关方面的教育。地方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大多数毕业生就业面向基层和生产实践的第一一线。
  第三,就业单位受限制。地方高校招收学生的生源与重点大学在整体素质上相比,有一定差距,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此外,用人单位在学历层次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一般企业招聘的一线技术岗位又只需中职或职业学校毕业生即可,造成地方本科毕业生就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二、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了当今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而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毕业生总量大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有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6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仍然艰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也指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等重点工作。
  (二)就业结构性失衡
  由于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多,在用人的层次结构、录用标准、选聘方式、雇用条件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着重毕业生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就业更多的去向为企业、单位基层,而作为企业招聘基层员工更多选择的多为中职和技校毕业生。这就造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尴尬”局面。
  (三)毕业生自身素质的下滑
  地方高校招生生源多为限于地方,与重点高校相比,生源整体素质有一定差距。由于地方高校从管理上较宽松,学生在校学习氛围没有真正形成,学生更多的时间并不是花在学习上,导致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此外,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对前途感到迷茫,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择业观存在误区。而现今的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逐年提高,中小型企业继续人才,毕业生又不愿到这样的单位就业。
  三、解决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由多方面因素引起,而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除了受普遍因素影响,也有自身一些困难的限制。因此,地方高校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社会、用人单位方面
  国家应不断加大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宣传,特别是大多数的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2010年底教育部发文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各地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并完善政策,多渠道拓宽毕业生就业。基于此,社会各界及各用人单位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给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作为地方高校就业的阵地,特别是基层和地方各中小型企业,出台一系列吸纳毕业生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地方高校
  地方高校作为培养毕业生的单位,毕业生的素质及各种能力的培养都依赖于在校期间学校的培养。因此,地方高校应从多方面着手,为毕业生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1.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地方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要进行深入研究,在培养模式上,要重视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创新、适应性强”的人才。借此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国家,锻炼学生的意志。地方高校可以提供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双学位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他们在毕业就业时有更多的选择,增加就业竞争力。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大赛、社团活动等。构建校园文化景观。尤其是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服务和了解社会,锻炼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增加在就业竞争中的砝码。
  3.加强就业指导,
  地方高校培养的学生今后面向的是社会上一线工作岗位。从学生刚入校到大四,整个大学生活都要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意识教育。
  地方高校应在学生刚进入校学习时,对他们进行就业意识教育。让学生一进入高校就了解到自己将来所追求职业的要求,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及环境因素,确立合理的职业发展方向,并据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提升文化修养和职业技能素养,确定在校期间的行为方向。大三之后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这要求学校首先要及时了解就业市场情况,并能进行正确分析,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使得学生能够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形成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地方高校应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技能培训,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同时,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努力开拓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的就业市场,向各用人的企事业单位推荐毕业生。
  (三)毕业生自身素养提升
  首先,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努力学好自己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多方面的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更注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特别是在课余时间,要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工作经验及动手能力等。
  其次,地方高校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同时摆正位置,客观、公正、全面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提高自我调试能力,实现以市场为本位的转变。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地方高校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正处于发展期的地方高校,在做好教学、管理的同时,要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而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要化解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要通过社会、高校和企业努力、协作,同时毕业生自身的努力尤为重要。因此,只有通过多方面努力才能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叶春桥.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2):
  46-48.
  [2]李进.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J].科技信息,2010(19):194、127.
  [3]温亚丽.浅论新形势下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和措施[J].河南教育(中旬),2011(02):45-46.
  [4]姜伟.探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对策[J].成功(教育),2011(04):254.
  [5]孙杰.对我国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反思与启示[J].职业教育,2011(04):
  175-176.

标签:浅析 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