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排比句 > 正文

尔雅古诗词鉴赏答案【高考诗词鉴赏对比题型命题思路探析及应试对策】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文学鉴赏时运用对比手法,对材相同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阅读,从不同作者笔下塑造的相似而又各具特色的文学形象比较中探求作者的创作思想,领悟文学无穷的艺术魅力。对比阅读中,读者的思维得到拓展,收获往往超越对单篇文学作品的理解。近几年,高考诗词鉴赏题中,对比题型明显增多,已成为了诗词鉴赏命题的一种重要趋势,如全国高考卷2005年有四套,2006年有四套,2007年有五套采用了这种命题方式。
  这类题型的命题方式主要是选取两首或三首不同作者写相同题材,或使用相同意象的诗词,分析其中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所表达的各种思想情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同题材的诗词中用了相同的意象,表达不同作者大体相同的思想情感。例如2005年辽宁卷Ⅱ的考题是:宋代王安石的《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和宋代方惟深的《舟下建溪》中,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说出这两首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气氛?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情?这两首诗的首句中都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为诗歌营造氛围、表达作者的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而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的枫树,异乡的景物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显得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孤寂的氛围。这一特定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这两首诗题材意象相同,抒发了同一时代而不同时期的文人相似的心情。
  第二种是写同一题材的诗词,运用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相同的思想感情。例如,2007年湖北卷Ⅱ考题是:吴融的《华清官》和李约的《过华清官》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官,指出二者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吴融诗将华清宫外暗云端的飞雪、天气寒冷与宫内绿树碧檐、暖气融融形成鲜明对比,暗含着对统治者沉溺于玩乐,不关心政事的一种不满,而李约诗?将古今境况进行了对比,即古时唐玄宗在此游乐,而今只有草木在生长,在对比中借古讽今,警示统治者不能重蹈覆辙。这两首咏史诗通过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后人对国家盛衰的沉思。
  第三种是意象相同,但作者赋予意象的内蕴不同。意象是作者在诗词中用以表达情思意趣的感情对象,它浸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诗词就是要挖掘意象的内蕴,才能准确把握诗的主旨。例如2006年湖北卷Ⅱ的考题是: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和韩琮的《暮春沪水送别》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水”,各有什么寓意?请简要分析。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而韩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及社会的感悟。
  第四种是情态动作相同,蕴含的情感不同。诗词中,诗人常常用一定的动作情态来描写人物,在细微的动作中,体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2007年重庆卷Ⅱ的考题是:苏轼的《海棠》和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两首诗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苏轼诗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诗人夜里赏花,想象海棠会因夜深而睡去,特意点燃蜡烛,使它不致睡去。深夜赏花体现了诗人喜爱海棠盛开的真挚之情。白居易夜里赏花,发现盛开的牡丹中只有两枝残败,而诗人想到春将归去,因此把火看花,诗中的“惆怅”、“惜”等字眼将诗人的惜花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同是赏花,苏轼显得旷达,洒脱,白居易显得伤感,鉴赏这类诗,要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等,正如孟子在《万章》下篇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才能真正理解诗人动作情态中所蕴含的真情。
  第五种是在同题材的诗词中,选择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词,进行炼字品析对比,如2005年湖南卷Ⅱ考题是: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和李裕德的《登崖州城作》都写于作者被贬谪之时,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和心情有所不同,两诗都着一“望”字。和李裕德诗之“望”相比,柳宗元诗之“望”表达了什么情感?柳宗元是个有抱负的涛人,早年曾进行积极的政治活动,不幸失败使他终年处在忧危愁苦之中,他借山水消遣愁怀,“望”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又希望在朝旧交能一为援手的急切心情。“望”字中体现了两个文人各不相同的情怀。
  第六种是通过诗歌意境的感悟,对比两首诗中不同作者的情感。“诗言志”,诗歌诗歌不论塑造什么艺术形象,运用何种艺术手法,目的是为了营造意境,抒发感情。如2006年重庆卷Ⅱ的考题是:张维平的《新雷》中的“只待春雷第一声”和龚自珍的《乙亥杂诗》中的“化作春泥更护花”寄托的情感有何不同?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和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针对这种题型的命题规律,在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1 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对比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对比阅读的习惯。学习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篇目。把对比题型的命题思路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锻炼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将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进行对比教学,有意识引导学生对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对比赏析,逐渐使对比鉴赏形成一种思维习惯。
  2 在复习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反复练习。“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师要注重练习复习,在复习中,教师要选择典型的对比材料,材料既要有相同点,又要有区别,内容上才有可比性。在练习中针对材料选择最佳对比点,否则阅读材料各自独立,无法挖掘对比角度。选择好材料和对比角度,在比较中突出各自的特点,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对比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可以用历年的高考试题,或自己精心挑选材料,如复习中笔者对比冯延已的《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和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分析作者对比和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对比唐代韦庄的《台城》与刘禹锡的《石头城》,把握咏史诗歌古今对比、借古讽今的特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3 掌握诗词鉴赏基础知识要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诗词对比鉴赏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没有熟练掌握相关的诗词知识要点,对诗词缺乏整体感悟阅读的能力,面对题目却不知如何作答,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掌握必备的诗词知识点,储备知识便于学生做题。
  4 意象和意境是解读诗歌的关键,诗词鉴赏和考查的重点,要侧重领会诗词中情景交融的特点。从意境与意象人手,进,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旨,这也是解答对比性鉴赏考题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学生更直接的理解意象与意境,给学生一组景物或一句诗词,让学生进行小作文练习或扩展成为段落,在相同的景物中体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从而明确,情与景之间的两种融合方式:正衬和反衬。把握了意象和意境,诗词鉴赏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诗词鉴赏对比试题让考生在对比阅读中深入探求每位作者捕捉意象的异同,探求不同的作者是怎样在意象中寄托丰富的情思的,从原材料中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命题,使鉴赏者在对比阅读中把求同求异两种思维有机的结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诗词进行深层阅读,准确领会作者在作品中所使用的艺术技巧的作用,理解和把握在某个特定背景中诗词所表达的主旨,感悟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对比赏析中,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求异、求同思维能力。可以促使考生在平时学习、复习过程中,牢牢把握诗词鉴赏的基础知识,避免猜题押题,真正实现能力的迁移,提高诗词阅读能力。

标签:高考 探析 题型 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