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排比句 > 正文

【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反思】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面对环节众多的教学,面对教学中的问题,当我们以经验的方式无法化解的时候,就需要通过反思来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同时。反思教学会使我们从“日常教学”中觉醒过来。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那么,教学中有哪些问题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反思的前提性问题。有了反思的对象,也就有了反思的着力点,有了分析的范围和改进的方向。本人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是教学设计问题。实际的教学进程和效果有时是与教学设计的意图相一致的,但也难免产生两者不统一的现象。教学反思中捕捉这类事件,无疑有助于完善日后的教学,积累教师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学设计涉及的内容太多,这里我只想谈一点,如何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作业设计。
  
  1 着眼于应试,导致低效重复。
  [案例文本]苏教版第十册《三亚落日》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练习设计]
  ①给下列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再组词:
  卜 ( ) ( )
  列 ( ) ( )
  ②照样子,写词
  红扑扑_____________
  潇潇洒洒_____________
  ③、将“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
  改成:_____________
  [反思与启示]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仅仅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如案例所示,一些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有时脱离文本空谈词汇积累,有时无视高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训练有数量无难度,有时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相应的能力也越高。其实,正是这些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抹杀了孩子个性,使他们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变得千篇一律,毫无生机。因此,我们的练习设计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尽量淡化那些不能形成语文能力的“走样’的“基础知识”,减少那些机械琐碎的应试型“习题化”的“基本训练”。
  
  2、一味拓展,忽略回归文本。
  [案例文本]苏教版第七册《但愿人长久》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练习设计]
  ①填空:中秋节是农历的___月___日,在这一天人们都有_____________的风俗习惯。
  ⑦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③你还了解哪些节日?阅读有关资料,说说人们是怎样欢度佳节的,
  [反思与启示]
  在本段文字中,中秋节是个时间背景,人们的“欢欢喜喜”度佳节与苏轼的“心绪不宁”思亲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境。在练习设计中,引导孩子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体会“团圆乐”,有助于学生对苏轼创作《水调歌头》的背景的理解。然而教师对中秋文化、节日文化的一味拓展,忽略回归文本,导致了“一行白鹭上青天”式的“离题万里”的现象。
  在笔者看来,超越文本有两层含义:一是突破“文本”的限制,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带着生活体验理解文本,二是让学生阅读“文本”外的文章,增加积累,引领学生在举一反三中感悟文本。但这样的超越一定要把握好“度”,好的练习设计应努力体现“超越文本”与“回归文本”的统一。
   3、迷信写作,缺乏“再感悟”。
  [案例文本]苏教版第十一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哲学家去世了。学生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在最后补丁一章: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练习设计]
  你注意到心里浅浅滋生的杂草了吗?你想怎样用美德去占据它?如果哲学家还活着,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反思与启示]
  许多次听课,发现教师在讲课之余,常常要求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写作训练。有时候,设计巧妙的写作训练不但帮助学生升华了对文本的认识,而且促进其进行创造性思维,为其提供了个性化的表达空间。可更多的时候。就像案例所示,练习设计要么写作的立足点局限于对文本知识和中心的简单迁移上,学生写下的内容更像复述课文或更像品德的自我审视,要么为激发写作兴趣所创设的情景单薄、牵强,写作训练变成学生说套话,空话的温床,也谈不上对文本的再理解、再感悟。
  二、是动态生成问题。新课程把教学看作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学中师生交往多了,对话多了,出现一系列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自然也多了。例如教学《孔子游春》一课,在讲到“孔子论水”这部分时,我让学生根据文中的省略号,仿照文中的句式说一说水还有哪些特点。绝大部分学生能按照我预先设想的去回答,可有一个学生却说水是一个恶魔,因为水会冲跨海堤,?灭城镇,面对这生成的资源,教师需要从教学要求出发加以把握和利用,从而改变教学的预期行为,重新构建教学全过程,我当时便反问他:“水有时会变成一个恶魔。有没有我们人为的原因?”通过讨论。同学们进一步明白了环保的重要性。这是一个课堂生成的目标。课后就得反思这样处理是否合适?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三、是教学效果的问题。教学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行为等是不是产生了预期的变化?是教师在反思时需要着重把握的问题。教学总是有一定的目标指向的,总是要达到一定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要求的。反思需要围绕这些内容展开。
  四、是教学资源问题。为上好一堂课,课前我们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语文教学,很多课,教师和学生事先都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并希望把这些资料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但事实和预想是否一致?后来,我们会不会遇到更好的资源?这些都值得反思。
  反思之后当以再实践来检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以后再反思:为什么有的方法是行得通的,有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在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就可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反思之后要学习。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而后学,学得更有效,思得更深刻。实践、反思、学习应当是一个不断循环,相互融合的过程。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我们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反思。

标签:生命力 反思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