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排比句 > 正文

【中学历史教学应进一步明确蒋介石在抗日战争的作用】 抗日战争电视剧排行榜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蒋介石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国际社会认可的中国国家政权的领导人。在蒋介石1927年4月12日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到1949年退到台湾期间,虽有过几次下野,但始终大权在握。而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趋向缓和,蒋介石更是有效地掌握着中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大权,在国际舞台上以中国领导人的身份出席国际会议,他是中国战区总司令。从这些基本情况来看,蒋介石无疑是中国政府领导人。同时,中共的“逼蒋抗日”、“联蒋抗日”政策本身也说明,蒋介石是中国政府的领导人,中共抗日需要蒋为核心的政府的统帅和支持。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中国共产党联蒋抗日以后,也是承认蒋的领导地位的。八路军、新四军是按照国民政府的部队序列命名,八路军、新四军主要军事领导人名义上仍要得到国民政府的任命,没有国民政府任命的陈毅对外只能为“代军长”……即使在国民政府无法控制的敌占区,共产党为抗战需要而建立的地方政府也只能是边区(地方)政府。抗战期间,蒋介石出于阶级利益出发,发动三次反共高潮,但中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始终没有破裂。作为中国政府的最高领导者,他的地位没有受到实质性动摇。?
  1?蒋介石在全民族抗战期间是始终坚持抗战的。七七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略企图,国民政府先后进行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大规模会战,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它粉碎了日本速胜美梦,并为战略等物资的转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条件。相持阶段,以蒋为首的国民政府仍继续坚持抗战,并派出远征军与盟军密切配合,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为继续抗战得到了难得的国际援助。期间出现了三次反共高潮,但统一战线仍在,国共同抗日的局面仍在,国民党正面战场仍在,直至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至少说蒋介石在全民族抗战这个大方向是顺应了(也许是被动的)历史潮流的。?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远东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力军。从1937年至1941年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陆军。此后虽然有几十个国家相继对日宣战,但也没有降低中国战场的重要作用,中国的战场仍然牵制、打击着日军总兵力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战后日本出版的史学著作也公认:“在英美开战后,日军主力仍然陷在中国战场上。”中国的抗日战争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肯定了这些,就要客观承认蒋介石在这一时期的对日作战的史实。?
  3?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期间逐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不但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还第一次以大国领袖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参加了中、美、英三国领导人出席的开罗会议,并发表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开罗宣言》,在国际上首次以国际文件的形式明确地要求日本占领包括台湾在内所有中国领土无条件归还中国。1943年经过艰苦的谈判与斗争废除了列强在中国的一些特权。其夫人宋美龄女士赴美的“夫人外交”,征服了一向高傲的美国人,也为中国赢得了难得的国际声誉。1946年中国成为与美、英、法、苏同等的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创始国,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华民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际地位的提高,当然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但蒋介石在这一时期的作用不是可有可无的,蒋介石在反共反人民的阶级立场不能抹杀他的积极方面。蒋介石在抗日战争后很多人和一些党派对他还报有幻想也许多少能说明一点。这里我们对蒋介石的认识是限定他对在特定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上,评价的内容和范围不是他的一生全部活动。?
  4?蒋介石能否与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相提并论?的确,苏、美、英三国在二次大战中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中国也同样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牺牲。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战斗。
  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的斗争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国家。我们没有理由枉自尊大,但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枉自菲薄。充分认识这一点也许就会让我们能更充分的认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的领袖蒋介石。蒋介石在抗日上的确有“不抵抗”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劣迹,至使大片国土沦丧,尤其是在全面抗战后他也有过摇摆,但此后始终没有再向日本帝国主义出卖国家的主权。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二战前后的所作所为也并非无可指责。国不论大小、贫富,人不分种族,一律平等。一事一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八年全面抗战来说蒋介石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国的抗日领袖,世界反法西斯的战士。?
  “历史人物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好人’与‘坏人’的评判,而是许多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体,理清这一矛盾体的过程,就是使人成熟和睿智起来的过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学习者通过对历史活动的重要承载者的评判来培养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过程。对此我们中学历史教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蒋介石这样一位充满着矛盾与悖论的复杂历史人物,让一名中学生作出客观的评判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中学教材对国统区正面战场抗战承载的信息不足也不尽“客观”的前提下,我们的一些中学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惟书”,不“惟真”,在传统“师道”还很浓的氛围里,大部分学生的“创新求真意识”是很难发芽成长。因此“课改”势在必行,教材、教法、观念、手段非改不可。 ?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历史教参》,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国近现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4]顾学周,《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5]《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第六期

标签:抗日战争 蒋介石 历史教学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