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孙双金走近李白评课稿

时间:2017-05-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对话诗仙:聆听千年“遥远的绝响”——特级教师孙双金《走近李白》教学赏析

对话诗仙:聆听千年“遥远的绝响”——特级教师孙双金《走近李白》教学赏析

【场景一】 晨雨初听:推窗便得凌云烟

李白诗歌以雄奇瑰丽取胜。孙老师甫一开场就以一首七绝《望庐山瀑布》打头阵,一出手便要让学生感受到李诗那“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气概。请看:

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诗歌王国中那最璀璨的一颗星。(课件出示课题:走近李白。)你们了解李白吗?

生:李白是诗仙,他一生作的诗很多。

师:是的。那么,诗仙写的诗跟常人相比有何不同呢?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第一首。(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听孙老师先来朗诵一下。(朗诵:日照香炉生紫烟……)谁也想来诵一下?(几个学生分别诵读,之后齐诵。)

……

师:香炉峰上生出的是什么烟?

生:紫烟。

师:我纳闷啊!我去看的时候都是白色的云雾、云霞,为什么李白看到的却是紫色的呢?用你们的小脑袋猜猜看。

生:因为李白富有想像力。

师:可是,再富有想像力也不能把白的想像成紫的呀!

生:也有可能烟是白的,但石头却是紫的,所以李白看上去是紫的。

师:石头是紫的?这是您想像的吧。我去过庐山,那儿的石头不是紫的。

生:我想,是那儿的晚霞把烟染成了紫色的。我看到过晚霞是彩色的。

师:晚霞是通红的。红彤彤的晚霞映在香炉峰顶端的白色云雾上,把它映染成紫色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朝霞,把云雾染成了紫色。那紫色的云雾升啊升啊,一直升到哪里?生:天上。

师:这样的情景只有天上才有,只有天上的神仙才能看到。诗仙看到了,把它写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诵一诵。(生齐诵。)

师:哎!虚无缥缈、如梦如幻的浪漫的仙境,我已经都感受到了。这就是诗仙的风格!

[赏析]:一个“紫”字把庐山飞瀑写得极为出彩,而学生在孙老师指引下的研读活动则更加精彩。也许你会问:难道读解古诗就非得从“头”(即首句)开始吗?其实,此句不仅位置居首,更兼妙谛独具。孙老师这样做看似比较“强势”,但实际上更是在为之后的读解活动提供范式、借鉴和样板,因为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引领而完全“放权”,则学生的探究活动常会因少了“箭头指引”而“徘徊难行”。可以说,在全课教学“晨雨初听”之际,孙老师便让学生“推窗观天地,挥毫凌云烟”,确实先声夺人、不同凡响!

【场景二】千年一叹:诗仙落笔果不凡

《望庐山瀑布》四句皆绝,因此对学生而言,究竟最钟情于哪一句完全拥有个性化的选择权。于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孙老师就充分放手。请看:

师: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白的诗写得与众不同呢?

生:“疑是银河落几天。”他把庐山瀑布比作银河,一般的诗人是想不到的。

师:我们都想不到,只有李白想的到。因此他是诗仙!这是怎样的想像呢?

生:丰富的想像。(师插:丰富的想像,一般人也能做到,不能成仙。)

生:夸张的想像。(师插:夸张就夸张,不能说是夸张的想像。)

生:超凡的想像。

师:超凡的想像,哎,超越了凡人。我本来想用一个词:神奇的想像。既然你们说超凡,那就听你们的,我用超凡。(板书:超凡)

师:还有哪里写得好呢?再想想看。

生:我觉得“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用得好。一般的诗人不会用“挂”,这也是李白的一个神奇的想像。

师:你有一双慧眼,看见了那个“挂”字,把瀑布挂起来啦!还有哪里写得好呢?

生:我觉得“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飞流直下”写得好,“飞流”写出了瀑布来势汹涌,“直下”写出了山特别险峻。

师:你欣赏这句前面的,还有人欣赏后面的吗?

生:我喜欢那个“三千尺”。因为这句中,李白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说得好啊!(板书:夸张)李白的夸张是一种怎样的夸张呢?

生:疯狂的夸张。(师插:用这个词,就把诗仙搞俗了。)

生:不要命的夸张。(师插:那,就更俗了。)

生:极度的夸张。

师:是啊,这是极度的夸张。(板书:极度。)刚才是超凡的想像,现在是极度的夸张,这就是诗仙。谁来诵一诵这首诗,带我们入仙境。(一生吟诵。)

师:你的嗓音真好听,已经把我带到半空中了。你来诵。(一生吟诵。)

师:到了八重天,离九重天还稍有点路。你们一起来诵,把我带到九重天。(生齐诵。)师:好的,我在九重天上了。(生大笑,鼓掌。)

[赏析]:由于有了研磨首句时的“样板示范”,此时孙老师就把阅读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其在与文本的无痕接轨中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地感受诗仙笔端的不凡神韵。适时,孙老师又以“还有哪里写得与众不同”设问,让“挂”字的化动为静、“飞”字的铿锵有力和“疑”字的惊人魂魄等“飞流直下”般一一呈现。于是,学生感悟到了超凡的想像和极度的夸张是诗仙的亮丽“名片”。我们看到,在诗意灵动的课堂上,个性读解似“忽如一夜春风来”多点开花,学情推进如“一折青山一扇屏”次第展开!

【场景三】山居笔记:梦里真真语真幻

李白的诗不仅佳构迭出,更是风格多样。一首气势磅礴的《望庐山瀑布》之后,孙老师又链接了一首静谧深沉的《夜宿山寺》。请看:

师: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一首诗当然是看不出他的风格的。下面再来看一首,看是不是也有仙人之风?(配乐出示《夜宿山寺》,教师吟诗)谁也来诵一诵?(生诵诗。)师:听你诵过后,我只回到解放前。(生笑)还没到唐朝。你来。(一生诵。)

师:到了宋朝了。(笑)古色古香的味儿怎么才能出来呢?慢一点儿,悠扬一点儿。谁再来?(一生诵。因其投入、动情,引来掌声一片。)

师:我特别欣赏你最后一句的诵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味道!

生:这首诗是李白在深夜时所见,当时是非常宁静的。刚才他读得非常平静,又舒缓。我的启示就是,以后读诗要根据诗人所在环境、心情,读出它的高低、抑扬顿挫。(掌声。)师:这就是水平哟。你哪里像是小学生,简直就是小李白嘛!

生:我觉得这首诗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星辰”是天上的星星,“天上人”就是天上的神仙。他不是写得很现实,而是非常浪漫,写出了朦朦胧胧的感觉,让人陶醉。师:让我看看你的眼睛,不仅是慧眼,简直就是火眼金睛!像俺老孙的一样。(笑声)朦朦胧胧,宛如仙境。你的手摘过什么?

生:摘过水果。

生:摘过美丽的鲜花。

生:我摘过星星。

师:真的?告诉我,你在哪里摘过星星呢?

生:树上的假星星。

师:噢,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李白再世了呢!只有诗仙才能想到他的手能摘到天上的

星星啊!诗仙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那天上的仙人仿佛就在他的左边,右边,在他的头顶之上。李白的诗写出一种仙境!这就叫诗仙啊!有味道吧?我给你们放点儿音乐,你们都来诵一诵。(播放古筝曲,学生自由练读。)

[赏析]:《夜宿山寺》空灵朦胧,以飞动的气势、精当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而充满“仙人之风”。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李白作为“诗仙”在遐思、冥想和憧憬时的如梦如幻,也让教学文本的配置实现了一种“互补”和“多样”,为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提供了“又一个舞台”。在幽默舒朗的读书指导后,孙老师以“你的手摘过什么”设问,让学生“悠然心会”般体悟到“只有诗仙才能想到他的手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啊!”这些随心化用、大雪无痕的教学智慧,都足令我们长久回味!

【场景四】霜冷长河:几时方把痴心断

前两首诗虽然都“借景抒情”,但若论胸臆抒发的豪迈直率、慷慨激昂,则似乎更当推接下来的一阙《秋浦歌》。请看:

师:李白的诗宛如仙境,既具有超凡的想像,又极度夸张。我们再来看一首。(课件出示《秋浦歌》,教师诵读。)

师:一首诗,有它的诗眼。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呢?

生:愁。

师:愁啊,你怎么能看到李白的愁呢?他内心的愁怎么能让我们看到呢?

生:“白发三千丈”是很夸张的一个句子,这首诗是他晚年的时候作的。我觉得他那时候一定有很多的忧愁,就写到头发特别的白。

师:头发白了,“白发三千丈”原来是因为内心的忧愁才这般长啊!对着镜子照一照,不知那明亮的镜子里,什么时候我的满头青丝变成了满头白发?

生:李白的诗,都是很夸张的。让人从夸张回到现实。这首诗是李白晚年作的,他很想报国,但是皇上不重用他,因为他受小人的忏悔,所以很悲伤。

师:小人诋毁他,诽谤他,小人是不会忏悔的。

生:我从“何处得秋霜”看出来,李白的内心非常冷,因为秋霜也是非常冷的。

师:你都能看到诗歌中的温度啊!即使是诗仙,也有忧愁啊!但是诗仙写愁不像我们常人,写得悲悲切切,凄凄惨惨,诗仙的愁写得那么豪放,那么夸张,那么洒脱,那么飘逸。来,我们一起来诵一诵。(生齐诵。)

……

师:李白是酒仙,是诗仙,李白是一座高山。如果你们还想学习的话,下次我再给你们上《李白是人》《李白是侠》。下课!

[赏析]:此诗以“白发三千丈”起笔,用“缘愁似个长”自解,彰显诗仙落笔之雄、愁苦之深。李白以鲲鹏自喻而常思入世,但终于只能“待诏翰林”,报国无门而痴心难断,这岂能不让他“白发三千”、“霜冷长河”?一个“愁”字积聚着足够的“言语浓度”和“情感温度”,是当仁不让的解读“中枢”。教学中,孙老师抓住“诗眼”,既让学生受到“言语”层面的有效习练,更借此搜寻一把开启诗仙心门的“钥匙”。于是,学生触摸到了“诗歌中的温度”,课堂也便有了魂魄,语言和精神得到了整体共建、协同发展!

【感想】

孙双金老师是当前国内小语界的领军人物,这堂课除了具备他一贯的雄浑豪阔、挥洒自如的风格外,似还有如下几点需要我们认真领会和深入把握:

1、选文本,简约而不简单。孙老师说,真正能体现李白诗仙风范的是《将进酒》《蜀道难》等,但最终我们看到了这三首更贴近小学生视界的绝句。应该说,是文本的“低难度”让全课在容量“满载”的前提下得以轻装前行,堪称“简约而不简单”!

2、重自悟,学法彰显主体。古诗难教,难就难在学生自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平衡点很

难“定位”。孙老师以“李诗有何独特之处?哪儿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等精巧之问或点击、或指引、或串联,让学生的读解“扁舟又向镜中行,小草清诗取次成。”

3、品经典,书香温暖童年。孙老师说,此课其实还只是《走近李白》第一部分《李白是仙》板块,后两部分将在日后“亮剑”。一堂课竟如此“宏篇巨制”,足见挖掘之深邃、设计之完备,因为孙老师曾说:“当代学子理应走近李白,学习李白,崇敬李白。”

在“情智语文”观日臻成熟、硕果挂枝之际,孙老师推出了《走近李白》。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探测出他内心的律动和憧憬--让“情智共生”的语文课堂点亮孩子们童年的心窗。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跟着孙老师,与诗仙对话并聆听到了那一声穿越千年的遥远的绝响!从这样的课堂里走出来,他们的家园就会更明净,他们的天空就会更高远,他们的前程就会更锦绣,他们的未来就会更闪亮!

篇二:走近李白 教学赏析

走近李白 教学赏析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行三人再一次走近了绿城南宁,再一次走进了全国“园丁之秋”的课堂,再一次领略了名师的风采,王琳、于永正、孙双金??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一次次心灵的震荡,特别是孙双金老师的课上得大气磅礴,令人神往。把我深深的折服了。在短短的两节课里,孙老师选取李白的诗篇为学生展示了李白作为诗仙和作为诗人的独特风格,让学生在欣赏李白诗篇的同时领略了李白的风骨。孙老师从诗境入手,整体感悟,然后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让学生的情感之水汩汩流出。他那极富个性的男高音,反复天籁唤醒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和我一起走进了一个个美妙的世界。

说心里话,当看到孙老师授课的题目《走近李白》时,我是即佩服又心存疑虑的,给小学生讲李白不容易,一堂课要讲四五首古诗,更不容易。可是孙老师却把课讲得深入浅出,生动精彩,轻而易举地达成了他的教学构想。不禁深深折服于名师对文本解读的独到、对古诗诵读的引导、以故事串联结构的匠心。

《走近李白》是一节古诗欣赏课,分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主题是:李白是仙(李白作为诗仙酒仙的风骨);第二课时的主题是:李白是人(李白作为常人的情思)。

课的结构看似简单,但细想又有与常人不同之处:孙老师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将这些诗歌串连,这些故事既让学生充分了解每一首诗

歌的产生背景,又能让学生更近距离地走近李白。不仅是学生,在座的老师们也被孙老师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在报告中,孙老师也强调: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经常给学生讲故事,因为学生喜欢听故事,对故事的记忆也是最深刻的。

课的手段也不复杂,虽说用了多媒体,但只不过是起到了出示几首诗歌的作用,相当于幻灯片。用孙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要用多媒体来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尽可能的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不过,其中所配的音乐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有极强的古典韵味。其中在诵《秋浦歌》时选用的是《红楼梦》中一段凄婉的音乐,效果相当好。

孙老师的评价,是那么机智而幽默。在他的课堂上,他总是夸这个学生是“独具慧眼”,那个学生是“火眼金睛”,而我要说真正有一颗慧心,有一双慧眼的人应该是孙老师啊!在孙老师的课上,答对了就要表扬,答错了,拐个弯还是表扬。正因为如此,孙老师的课上,经常会看到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的场面,而这正是孙双金老师一直倡导的一堂好课的标准。这种“独具慧眼”的评价让我的心振奋起来,我突然之间想见我的学生,给他们我最真挚的夸奖。

孙老师的文化底蕴,是那么的丰厚。孙双金老师在讲台上风度翩翩,光彩照人。他出众的才华、缜密的思维以及和学生之间特有的默契,把教学活动引入艺术的殿堂。在他的课上,我们如沐春风,对于他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语文素养及教学机智,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台下,那一两千名来自各地听课老师们不时的掌声及会心的微

笑,更见证了名师的魅力!从孙老师的身上看到了我们所缺乏的语文专业素养!我们自叹不如,但从名师那闲聊式的话中,我们知道归根结底就是广泛的阅读。他们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不断阅读。我想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挤时间大量地阅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让我们的学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不懈的追求。

“走近李白”的教学过程设计以“李白是仙”“李白是人”两个环节为主题,以李白的经典绝句为主块,用故事来串联和推进,以吟诵、想象、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和感悟李白诗的浪漫色彩、超凡想象和极度夸张,领略和领悟李白的仙风仙骨,引导学生去感知李白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如开课以“你了解李白的一些什么?”学生在这一问题的冲击下,调动已有的知识,回答李白是诗仙。从而开门见山呈现了教学的主题。教师巧妙地点击“李白不仅是诗仙还是酒仙呢。此话怎讲?有诗为证。”随即出示《饮中八仙》,教师娓娓道来诗中的故事。学生兴趣盎然地听完故事,老师话锋一转,“作为诗仙李白的诗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来看一首。”教师随时的点拨既是一首诗赏析的小结,又是另一首诗赏析的开始。如“这样的想象只有天上的神仙才能看到。诗仙看到了,把它写下来了,我们一起诵一诵。‘日照香炉生紫烟??’”“作为诗仙,一首诗是看不出他的风格的,我们再来看几首李白的诗,看是不是有仙人之风?”

用故事来串连与推进也是本课设计的一大特点。四个小故事,首先用《饮中八仙》讲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故事,

引出李白不仅是诗仙还是酒仙,接着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徐凝的《庐山瀑布》和苏东坡的《戏徐凝庐山瀑布》组合成一组故事,让学生在饶有情趣的故事中比较、欣赏。诵读李白的诗,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了李白诗的想象奇特,宛如仙境,气势之磅礴以及李白诗仙的高贵与风骨。最后再用“李白醉酒答湖州司马”的故事作为“李白是仙”这个环节的结尾,让学生再次感受李白的高傲与不屑一顾。

孙老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细节激发学生思维。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让学生读“日照香炉生紫烟”后,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般看到的都是白色的云烟,为什么李白看到的香炉峰上升起的却是紫色的云烟呢?这个问题挑起了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和文本之间的矛盾,很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因为李白想象力丰富,”“可能是因为太阳映照在白色的云雾上,成了紫色的。”“可能李白喜欢紫色。”??当学生的思维遇到困顿时,老师巧妙一引,“红彤彤的晚霞,也可能是朝霞映在白色的云烟上,把它染成了紫色的,那紫色的云烟升啊升,一直升到了天上。这样的情境你看到过吗?”“我也没有看到,只有李白看到了,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宛如仙境的图画。来,我们一起诵一诵,‘日照香炉生紫烟??”。二是对关键字眼的讨论。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告诉我,你的手摘过什么?”“摘过水果”“摘过鲜花”??“你们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吗?只有诗仙李白才能想到他的手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啊!李白已到了一种仙境,这就叫诗仙。”一个“摘”字生出了如此丰富的内容。

从孙老师的《走近李白》这一课例中,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探测出他内心的律动和憧憬——让他一直所提倡的“情智共生”的语文课堂点亮孩子们童年的心窗。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跟着孙老师,与诗仙对话并聆听到了那一声穿越千年的遥远的绝响!从这样的课堂里走出来,他们的家园就会更明净,他们的天空就会更高远,他们的前程就会更锦绣,他们的未来就会更闪亮!回顾这堂课,真正做到了孙老师在《情智语文——我的教学主张》一文中所讲的“让儿童的脸红起来了,让儿童的心动起来了,让儿童的情生起来了” 。

孙双金老师在讲台上风度翩翩,光彩照人。他出众的才华、缜密的思维以及和学生之间特有的默契,把教学活动引入艺术的殿堂。在他的课上,我们如沐春风,对于他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语文素养及教学机智,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台下,那一两千名来自各地听课老师们不时的掌声及会心的微笑,更见证了名师的魅力!从孙老师的身上看到了我们所缺乏的语文专业素养!我们自叹不如,但从名师那闲聊式的话中,我们知道归根结底就是广泛的阅读。他们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不断阅读。我想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挤时间大量地阅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让我们的学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不懈的追求。

篇三:孙双金《走近李白》

孙双金《走近李白》课堂实录

师:老师们,早上好!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好!

师:谁来背两首古诗?你们最喜欢的古诗是什么?

生:我最喜欢杜甫的《望岳》(背诵: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你最喜欢杜甫这首诗中的哪两句话?

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你以后在人生道路上,一定也能“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你还喜欢谁的诗歌?

生:我最喜欢李白的《静夜思》(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师:现在虽然是白天,但你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夜晚……我们已经触摸到李白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情怀。谁再来背一首?

生:我喜欢李白的《夜宿山寺》(背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师:听了你的朗诵,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如梦如幻的、静谧的、山上的寺庙里那种独特的情境之中。李白的诗很多,我们再背一首《早发白帝城》……

生:(齐背)

师:今年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逝世七十周年。引用鲁迅的话来引入今天的课。他说,一个民族如果不能产生自己的伟人,那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但一个民族产生了自己的伟人,后人却不知道崇拜自己的伟人,这个民族是更可悲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是诗歌的王国,在诗歌灿烂的星空中有许多闪亮的星星。其中最闪亮的一颗,就是谁?

生:李白。

师:好,今年我们就走近李白,学习李白、研究李白,去欣赏李白、崇拜李白。好,上课!生;(起立)

师:你了解李白吗?后人都怎么称李白的呢?

生:称他叫诗仙!

生:酒仙。

师:是的,李白不仅是酒仙,还是诗仙,(板书:李白是仙。)我们来看看唐朝另一位诗人怎么称李白的呢?

(出示杜甫《饮中八仙》。师吟诵:“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师:这个酒仙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唐玄宗与爱妃杨贵妃在沉香亭畔欣赏牡丹……马上弹起了美妙的曲子,可李隆基并不高兴:“……陈词滥曲,去,把李太白找来……只听到高声歌唱……李白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快,皇上有请。……君自去,我是酒中仙。……把李白扶上马……唐玄宗亲自调了醒酒汤。……拿酒来!我李白斗酒诗百篇……于是,杜甫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饮中八仙》。读……生:(读)

师:从这首诗中看出李白是……是……

生:诗仙。

生:酒仙。

师:诗仙和酒仙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走进李白的诗歌。

(出示:《望庐山瀑布》)

师:(朗诵)《望庐山瀑布》,谁来诵一诵?

生:(朗诵)《望庐山瀑布》

师:真好,给点儿掌声。我感觉飞流三千尺的瀑布扑面而来。好,我们也来朗诵。

生:(齐诵)

师:“香炉”是庐山上的一个……

生:山峰。

师:是的,山峰,不要这么犹豫。放松一些。为什么香炉峰上生出的是紫烟呢?

生:可能是李白喝醉酒了。

(笑)

生:可能是阳光照射的原因。

师:……升腾起来的就是,紫色的云霞。这样的紫色云霞升啊升啊,一直升到哪里去了?

生:天上。

师:你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吗?

生:没有。

生:没有。

师:这样的景象我也没有看过。这种景象只有仙境中才有。我们来读。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

师:有点儿的感觉了,把我们带到半空中了。(笑)谁再来读?

生:

师: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你最欣赏哪一句呢?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

生:……夸张

师:…… 读。

生:……

师:只有三百尺,还不到三千尺。

生:(再读)

师:你还喜欢哪一句?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把银河……这是什么呢?

生:这是幻想。

师:准确的说,这是……

生:想像。

师:(板书)这是怎样的想像呢?

生:这是非常疯狂的想像。

师:你把疯狂英语联想到诗的意境,可不没了。

生:这是非常美好的想像。

生:这是非常夸张的想像。

生:……

师:孙老师觉得这是非常神奇的想像。……这是李白最大的区别。我们一起来朗诵。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我来配上音乐,(播放音乐)谁来诵读?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我仿佛看到一个小女孩儿站在我的面前。谁再来?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这是一个奔放的李白,该放的时候,该收的时候,第三、四两句更好。谁再来?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这是李白的知音啊!你是一位女李白。

(笑,鼓掌)

师:后人去了庐山,都不敢写诗……唐朝中期,一位叫做徐凝的,他挥笔写下了《庐山瀑布》(出示: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直。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生:(读)

师:这里的徐凝把庐山比作什么?

生:比作白练。

师:两者比较,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更喜欢李白的,他的诗歌很夸张。

师:你的呢?

生:我也更喜欢李白的诗歌,他的诗歌夸张、大胆。

生:徐凝的想像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而李白的想像,我们做不到。

师:这就是诗仙……

生:李白的诗歌把我们带入仙境,而徐凝的诗读了之后,我们还在人间。

(笑声)

师:有不同的说法吗?我喜欢不同的意见。

生:“雷奔入江不暂直”,暂时的。

师:苏东坡也来到庐山,……想到李白的诗,他也作罢。随行的和尚就……徐凝的诗给苏东坡看。你猜猜看,苏东坡怎么做的呢?

生:

师:苏东坡鼻子里哼了一下。

(笑)

师:(出示《戏徐凝瀑布诗》:)为什么苏东坡不喜欢徐凝的诗呢?因为他也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朗诵一下。

生: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师:后人称李白是仙,可不是仅凭一两首诗来定论的。(出示:《夜宿山寺》,朗诵)谁也来?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一首诗,有诗眼。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呢?

生:高。

师:真准。谁来朗诵?

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有味儿。从哪些句子当中看出呢?

生:从“手可摘星辰”中看出。

师:一伸手就能摘星辰。你的手摘过什么?

生:(不知所措)什么也没摘过。

(笑)

生:我的手摘过苹果。

生:我的手摘过……

师:你摘过星星吗?

生:没有。

师:你摘过星星吗?

生:没有。

师:你摘过星星吗?

生:没有。

师:我也没有摘过星。……

师:把这种仙境,把这种仙气诵读出来。

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掌声欲起又止)

师:你让我看到入梦如幻,虚无缥缈。我们一起来。

生:(齐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你看,李白的诗中总是充满了……夸张,充满了神奇的想像。

让我们再次走进李白的诗。

(播放音乐,出示《秋浦歌》)

师:(朗诵: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掌声)

师:你来。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热烈掌声)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热烈掌声)

师:我的白发有三千尺那么长啊!原来是忧愁有这般长。对着镜子,不知怎么一夜满头青丝怎么变成了白发。如果上一首诗是“高”的话,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呢?

生:长。

生:愁。

师:长,是看到的。愁,则是……你欣赏这句话中的什么呢?

生:我欣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师:……在诗仙的眼中,忧愁都是豪放的呀!我们一起来诵一诵《秋浦歌》。

生:(齐诵)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你知道,李白为什么有这么长的忧愁吗?生:因为李白写诗这个年代已经是国破家亡。

师:安史之乱……

生:他已经超过了五十多岁了(57)……

师:说得好。李白是一个胸怀大志满腔抱负的人。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一次,湖州司马迦叶遇到李白,问了一句:先生尊姓?他……即兴赋诗一首。

(出示: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师:以后有机会,孙老师还会给学生上《李白是人》,《李白是侠》。下课。

简评:这堂课应该说是孙双金老师“情智语文”典型课例。可以说是一堂诗歌赏析课,也可以说是关于诗人(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孙双金走近李白评课稿)的研究课,亦或是一节语文综合实践课。从这节课,我们看到孙老师极富诗意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朗诵。看得出教师情与智的全额投入、情与智的深度融合。整堂课的确让人如坐春风,你听到的是书声琅琅、抑扬顿挫,教师则是字如玑珠。教学过程的转、承、启、合如行云流水。教学内容紧扣主题“李白是仙”,选李白诗四首,重点研读了《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秋浦歌》。选评价李白其人、其诗的诗两首:杜甫的《饮中八仙》、苏轼的《戏徐凝瀑布诗》。对比诗一首。共七首。对小学生来说,虽有学过的两首,但容量可谓大。只是一路走来,因以故事串起来,这一首首诗篇犹如项链上的颗颗珍珠,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并越往后越渐入佳境。这不能不归功于执教者驾驭课堂的能力及个人的语言魅力:个人语汇丰富、积累厚实,朗诵基本功深厚,评价语机智多样

标签:李白 走近 评课 走近李白手抄报 走近李白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