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两免一补”教育政策落实情况优劣分析 两免一补政策的内容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两免一补”是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随着政策的推进,广大城市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开始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两免一补”在推行中给学生、家长及其学校都带来了很大好处,但是也为学校在学籍管理上、教学上造成了一些困扰。笔者了解“两免一补”在实施中取得的成就和所带来的问题之后,给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两免一补 义务教育
  我国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模式应当是补偿性社会政策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结合。前者主要是指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社会救助政策、住房补助政策及其各种基本权利的保护政策等。后者主要是指有关促进弱势群体的社会参与机会与能力以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整合的政策,如针对弱势群体的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积极的扶贫政策等。[1]
  “两免一补” 就是一项这样的针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政策。“两免一补”最初是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和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随着政策的逐步推进,目前该项政策也已惠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了了解广西落实“两免一补”教育政策执行情况,我们对x市做了专题调研,总共走访了5所学校。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两免一补”在推行中给学生、家长和学校都带来了很大好处,但是也为学校在学籍管理上、教学上造成了一些困扰。
  一、各种好处
  (一)学生烦恼得到减轻
  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似乎相信,通过被假定为恰当的教育和规训,人们就会被训练为遵守规范的人,并且因此就具有了良好的品质。[2]而学生显然就是这些被教育和规训的人,因为在家庭中,他们要听从父母;在学校中,他们要遵从学校或教师的言行。
  过去提到收费,学生也是异常烦恼。每次学校安排收费时,学生首先要受到家长严厉的盘查,有时还会受到家长的臭骂;如果学生要不到费用,可能还要看教师的坏脸色。部分学生经常夹杂在家长和教师之间,所以显得比较苦恼。实施“两免一补”之后,学生不再为向家长要学费而烦心了,也不因不能按时缴费受教师的盘问和责备。
  (二)家长减轻教育负担
  过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于农民自身,农民家庭缴纳的学杂费成了维持学校运行的重要经费来源。这直接导致农民家庭教育负担过重。据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统计,在中国农村家庭中,子女教育开支占了家庭收入的近1/3。此外,实际上很多农村家庭的收入都是非现金形式的,无法折合成货币。所以农民手中并没有多少现金,交学杂费非常困难。现在实施“两免一补”之后,可以减轻农民家庭的负担。
  (三)学校摆脱学生欠款苦恼
  对比效应告诉我们,人对一个对象的评价不是孤立的,常常受到先后发生或者同时存在的事件或任务的影响。而学校在“两免一补”前后的经历正好可以用对比效应来说明。
  实施“两免一补”之前,学校直接对学生进行收费,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学生拖欠学费。“两免一补”之后,学校只需把前来入学的学生统计好,然后上报给上级就可以了,学校的经费直接由上级财政划拨。这样,学校就无须为学生的欠款而担心了。据一些老师介绍,他们学校每年都有拖欠学费的情况,个别学期甚至会多达几万元。实施“两免一补”之后,这种情况就不复存在了。
  (四)薄弱学校影响力加强
  众所周知,教育资源通常是指:经费资源、校舍资源和教师资源。而这些薄弱学校则可能同时处于三种资源的贫乏之中,所以造成的直接效果是学校入学人数相对较少,学校运行相对困难。“两免一补”后,随着外来务工子女的到来,薄弱学校又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薄弱学校能满足外来务工子女最低限度的入学就业需要;接受他们入学延续了薄弱学校的关闭和教师转岗,同时使这些学校发展起来。[3]
  (五)家长与学校关系得到缓和
  “两免一补”之前,家长对学校收费看法不一,在无力改变收费状态的情况下常常对学校表现出不友好的情绪,或对学校进行辱骂或不支持学校的号召,造成了家长与学校关系的不和谐。“两免一补”之后,家长节省了教育费用,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上,家、校和谐关系建立起来了。
  (六)农村贫困可能得到改善
  农村的贫困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育的贫困,国家政策和法律都规定了公民个人有受教育的权力,但是由于经济原因而享受不到这种权力。农村人口如果能很好的接受教育,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够成为其提高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如果没有国家财政的投入,没有“两免一补”的资助,那么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还是很低,入学机会还是很少。长此以往,就会出现一种恶性循环。那就是政府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水平落后―教育机会短缺―劳动力素质不高―经济发展缓慢―教育投入不足。[4]正是由于国家对农村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这种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避免。
  二、各种困难
  (一)学籍变动频繁
  由于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学校的入学人数增加了许多,进入学校的外来务工子弟也相对的多了起来。这些外来学生的到来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其主要表现在学籍管理上。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籍在入学时办理,随着接受教育直到毕业基本上都不会变动。除了偶尔的学生流动变换学籍之外,一般都不会花费学校太多精力。但是当流动学生呈现频繁状态时,就对学籍的管理带来了一些重复性的工作。致使学校每个学期都要进行学籍的重新制定,直接或间接给学校其他管理造成了一定困扰。据老师们介绍,他们的学校中有农民工子弟,这些学生很大程度上属于学校的流动学生,其中一部分是经常流动的。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而言,学校每个学期都要进行重复性的学籍制定与管理。
  (二)教师与学校周边娱乐场所人员关系恶化
  “两免一补”的“补”就是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费,这笔生活费通常都会一次性的发给那些寄宿生,或由他们自己掌握或由他们的家长来领取。
  但是,部分自己掌握补助金的学生得到补助后,经常去附近的娱乐场所游玩;更有甚者,居然在晚上翻出学校围墙跑去上网;致使老师们不得不在晚上轮流守夜防止学生出去。当老师们去学校周边的娱乐场所寻找学生时,还时常与这些地方的人员发生冲突。
  (三)学校财政状况仍然不佳
  对于学校而言,校园维修费、水电费、教学设备费、实验室费用、教学材料费用、教师培训、科研费用、其他摊派费用等等,都要包含在有限的公用经费中。在此情况下,学校的资金就显得比较紧张。一些学校的领导直言不讳的告诉笔者,如果没有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他们还会收取学生的费用,这样的话,学校才能持续运行。  
  (四)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实施“两免一补”的学校,不少外来务工子弟开始涌现。在这些流动的学生中,有的学生成绩较差。由于记忆力较弱,缺少良好的学习方法;加之学生家庭教育脱节,学生家长没有时间和能力关注他们的学习;在学校班额大的情况下,老师不可能充分照顾到他们。这样导致了他们的学习进步慢,拉了整个班级甚至年级的后腿,使教学质量下降。据一些学校的统计,外来学生家长的职业大多为:苦力、菜农、个体户、出租车司机等等。这一类人的年龄大多在35岁左右,学历基本上属于中学水平层面,对自己家的学生帮助不大,所以就部分导致了他们学生成绩的落后。
  三、几点建议
  (一)制定适宜的学籍制度
  教育部门应该和公安部门联合起来,在婴儿出生以后,就给他们制定身份证。用一个身份证号码就可以办理任何个人信息包括学籍编号,这个学籍号在全国范围内通用。不论学生们流动到哪个省份,流入地的教育部门只要登录教育部门网站就可以确认其学生身份。这样就可以避免每个学校每个学期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
  (二)开设必要的课程
  对于城市的学生而言,计算机课程已是一门很平常的课程了,而对于乡村学生而言,计算机可能还是比较奢望。为此,乡村学校可以采购少批量的电脑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此外,还可以制定一个措施,每个成绩得到提高的学生可以奖励他上计算机课程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他们出去上网,从而缓解教师、学校与周边环境的和谐。
  (三)规范学生资助政策
  在学生资助政策方面,学校、村委会或者居委会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联合起来,在基层政府的监督下能够有效的厘清学生的家庭状况。对贫困学生的补助发放形式要制度化,避免一次性划拨补助款,力求让真正困难的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笔经费。
  (四)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投入资金力度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全国财政收入中,中央财政收入占51%,承担义务教育经费不足2%;省级财政收入占10%,承担义务教育经费11%;县乡两级财政收入约占20%,却承担义务教育经费近70%。[5]虽然从整个国家、省级层面来说,全国、各省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额是非常庞大的,但就承担义务教育经费而言,基层政府的负担还是太大了。况且,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还是比较少的。
  
  注释:
  [1] 郑杭生,李迎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2]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7
  [3]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42
  [4]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亚洲管治研究中心.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5年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64
  [5]宁本涛.教育财政政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124
  
  作者简介:孟洋(1985―),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方向。

标签:优劣 落实情况 两免一补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