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评论 > 正文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谁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2007年,党中央召开了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会议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这一命题,而在这个命题的过程中,并没有将毛泽东思想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此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本文从分析毛泽东思想没有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因出发,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关键字: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渊源 继承与发展
  
  一、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把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创造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从而形成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主要有:(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党的政策和策略理论;(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坚持实事求,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观点、立场与方法之中,实事求是就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落脚点。它以独创的理论丰富并发展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全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而获得的宝贵财富,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科学指南,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共中央十七大会议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包含着三大内容,分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它不仅是对这三大思想的整合,而且还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统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是我国新形势下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是突破经济文化落后和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难题的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着的开放着的理论体系。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并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体系,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则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创造性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更加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没有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原因
  第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我国历史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产生并成熟于二十世纪的前中期,其时代背景的主要特点是“战争与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社会面貌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1982年党的十二大讲话)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产生并趋于成熟。可以说,毛泽东思想是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两者所包含的内容及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毛泽东思想主要包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以及党的建设理论等,其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而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主要包括三大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这三大内容一脉相承,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形成再到成熟都有着极为严密而且系统的逻辑结构,如果要把毛泽东思想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就无法处理好保证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完整性的问题,从而有可能破坏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理论精髓,这一点是不可取的。
  第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和创新理论。从哲学理论方面来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体现,但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阶段来分,我们认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而作为第二次飞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属于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创新理论,因此,没有把毛泽东思想归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是以并列的方式来划分。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体系,在党的十七大中确定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没有将毛泽东思想纳入其中,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是并列而非包含关系的两大体系,但是两者却有着非常密切的逻辑关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泉,没有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表明了毛泽东思想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渊源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1、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中的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例如,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的角度深入研究分析了我国的社会历史的实际发展情况,创造性的提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而这一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除此之外,毛泽东思想中的实践认识论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对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继承和发展,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继承和发展,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继承和发展等三大方面。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在讲话中曾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思想,它既是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
  2、从政治经济方面来看,在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毛泽东就曾经提出过“有计划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肯定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积极作用”,但在后来对社会主义发展道理的实际探索中,主要坚持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主要中央领导人开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提出了“计划经济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看法,这种经济体制的创新就是对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3、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方面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不断的进行探索,但是在总体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直到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发展社会主义的继续探索中,在对毛泽东思想进行认识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首次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做出了准确的回答,即“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从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理的探索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探索,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毛泽东曾就我国的发展道路提出了“通过技术革命”“加快工业化”“走出一条中国化式的工业道路”[3],但是在后来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没有找到正确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则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中的这一内涵,吸取教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十二大开幕词)。
  
  五、 结束语
  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先后诞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还在继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将得到更加丰富和创造性的发展,更加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10:1―13.
  [3]丁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4―5.
  [4] 石仲泉.再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4):13―20.
  [5]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49.
  [6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 龚子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探析――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B07):168―169.
  [8] 鲁法芹.论毛泽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中的地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7.
  [9] 十二大以来的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79―580.

标签:毛泽东思想 浅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