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评论 > 正文

高职院校多元文化冲突与对策:多元文化价值冲突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多元文化冲突的教育改革转型期,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寻求策略,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提高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文章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系特色文化建设为例,阐述了校本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传统文化与新潮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人文文化与技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儒家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冲突与重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多元文化冲突融合对策
  [作者简介]赵红深(1958-),男,湖南衡山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医药系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湖南 衡阳421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学会2010-2011年全国科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院系特色文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732222)和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课题“职业院校院系文化的拓展与实践”(项目编号:XJK011CJl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 85(2012)05-0034-03
  目前,我国正处于多元文化冲突的教育改革转型期,各种文化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院校以及精品课程、示范实训基地等重点建设项目的热潮中,各院校之间、各院系及科目之间,不仅在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学科水平、科研实力上进行着激烈竞争,在文化软实力上也进行着比拼。
  一、校本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湘环学院)坚持以农林为特色、园林和畜牧兽医为亮色、护理药学为底色的办学定位;坚持“正德强技、爱国荣校”的校训,“勤俭勤奋、至朴至善”的校风,“爱生爱教、求真求精”的教风,“好学好问、吃亏吃苦”的学风;坚持“人才强校、专业兴校、质量立校、勤俭持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依法治校、协调发展”的治校方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依法办学”与“让学生学到真本领,找到好工作”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就是“湘环文化”,即校本文化。
  医药系以药学专业群为主,医药系特色文化,就是医药系在长期教育教学、实验实训、管理和服务活动中形成的、教职员工共同持有的良好行为规范和为师道德准则的总和,是莘莘学子在学习生活、实训社交等成长成才过程中总结积累、传承发扬的优秀品格和良好风貌之集成,是以“药”为核心,整固药学文化的基石、辐射系部文化的魅力,是传承药学知识、培养药学人才。开发药学资源、通联药业四方、结交药界朋友,是以药正德、以药强技、以药授业、以药办刊,是医药系广大师生共同拥有的一种价值观和文化理念。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的社会化,文化的交流和合作日益深入,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外来文化泛指外国文化、外地文化、外校文化,而与校本文化相冲突的外来文化主要为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征服改造”、对家庭关系的“个人本位”、对民族邻邦的“征服天下”与我国倡导的“天人合一”“家庭本位”“怀德修远”是有很大差异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影响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传承,阻碍了大学生道德观念和先进思想的形成。有的学生学习不努力,表现不积极,评优、评助却吵着争着要,拜金主义作祟;有的学生有公寓不住非得自己租房,欠学费不交却抽名烟喝名酒,追求享乐;有的学生想方设法躲避集体劳动,甚至连自己衣服都不洗,好逸恶劳。
  对于校本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既不能一律排斥,也不能全盘接纳,而是要积极吸取其精华,自觉抵制其糟粕。实行文化开放与对话,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渐进式开放策略,趋利避害,以求得自己的发展;根据校情况和时代特点,坚持校本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反省和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坚持校本文化自主性的前提下建立稳定、有序、协调、互动与共存的多元文化。
  二、传统文化与新潮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作用下形成的积累和流传于中华民众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叫做中国传统文化。湘环学院在六十多年的中专办学、j十五年大专办学及近年专业硕士培养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并保留下来的办学理念等被称之为湘环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之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重义轻利的处世哲学、道德至上的价值标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湘环传统文化之好学好问的求知风尚、实干兴校的工作作风、重能培养的教育观念,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等,对完善大学生人格、加强大学生修养、培养大学生进取、提高大学生素质、增强大学生能力、丰富大学生生活、实现大学生就业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新潮文化泛指现代文化、潮流文化和非正式组织文化。现代文化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现代实践中形成的活生生的文化,反映现时代的基本特征,具有全球性、开放性、多样性、功利性和快捷性的特点。新潮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崇高科学、反对迷信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自主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但现代文化重个体、轻群体的特点容易引导大学生强化个人利益取向、削弱集体价值意境,导致利己主义思潮泛滥;追求经济利益的特点也带来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影响大学生精神追求和思想素质的提高;重功利轻价值的特点使得大学生产生急功近利思想,出现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
  传统文化是新潮文化的根基,新潮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是未来文化生成的前提。传统文化与新潮文化存在结构、制度、形式、观念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冲突,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保持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化之中,为大学生所推崇和学习。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要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综合与创新相结合、“古为今用”与“以今为主。为今所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优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大环境,营造浓郁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推进改革传统文化的教学进程;注重教学内容的把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双向沟通,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改革考试考查方法。
  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高校教授如云、博士成堆,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是精英文化的发源地和主要辐射地;高职院校培养具有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也是大众文化较为流行的地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在我们学校常常发生冲突与碰撞,也常常出现交流和融合。
  精英文化是一种以探求真、善、美的价值为基本职能的文化,是学术创新、科研产出、服务地方经济的高雅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华部分。湘环学院现有40余位教授,200余位副教授,20余位博士,10余位省级学科带头人,有园林技术等2个国家精品 课程、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2个国家示范建设项目,油茶改良推广等6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课题。这些精华,构成了湘环学院的亮点,照亮了整个学院,辐射到衡阳乃至湘南,为区域农林经济增长、农民生活改善、城市文化氛围营造、市民素质提高、大众文化内涵提升,提供了知识支持、技术运用和观念指导。
  大众文化是反映工业化技术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日常生活,在大众社会中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化品位,为大众所接受和参与的精神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湘环学院的校训、校歌、校风、教风、学风等传统文化,湘环学院报、湘环广播台、湘环校园网等校园媒体,湘环技能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节、读书节,校运会、学代会“四节两会”,计算机过级、大学英语过级等资质证普及,毕业生双证书制度推行,等等,都需要全体湘环学子的参与。这就是湘环学院的大众文化,继承和发展了湘环传统文化中许多优良的文化形式,赋之以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和生活内容,体现了湘环职业特色既具有商品产业性、娱乐消遣性、强烈渗透性和意识形态性等特点,也具有社会主义性、师生性和高职性的特征。湘环大众文化的主体内容反映的是党和国家的高职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既为湘环师生所创造、实践和发展,又为湘环师生所消费、感染和服务。
  湘环学院的大众文化推动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进步,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平台,促成了湘环学子统一价值观的形成,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大学生现在大都崇尚各类文体明星,甚至通俗文学或电子游戏里构造的超人、英雄,冲击、弱化了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众网络文化虚拟的梦幻享受,极大地降低了大学生改造世界的实践热情和亲身体验的实际感受,模糊、淡化了大学生的社会理想、人生抱负、民族精神和传统道德,浸渍、消解着精英文化。同时,大众文化也抵制不了西方文化糟粕的侵蚀,色情、暴力、享乐、拜金等腐朽价值观四处蔓延,封建迷信、蒙昧主义、反文明、伪科学等文化垃圾也不时在校园出现,潜规则、性意识不断凸显,导致青年学生容易迷失价值方向。
  建设和谐院系文化,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促进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第一,精英文化应缩短与校园现实状况、社会现实生活的距离,变“曲高和寡”为“众星捧月”,以一种更平和、更具包容性的目光审视学院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以更具正气、更具自省精神的形象尊重广大师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石鼓文化大讲台的红火,衡山科技示范园合作实训的辉煌成绩,常宁、益阳等地油茶技术推广的效益,充分证明湘环学院的精英文化走近了师生,走近了地方,走进了生活,实现了自我调整和完善,获得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广大师生和社会的价值认同。第二,大众文化要进行人文提升,全面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培养其健全的文化反思和批判意识。第三。规范大众文化自身的发展。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大众文化发展,强化学院大众文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校园文化制度,规范校园文化市场,引导学院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第四,一方面,利用精英文化的智力支持、学术培养和思想指导对大众文化进行全方位、高密度、长时期地渗透和改造;另一方面,利用大众文化为精英文化提供学生思想动态、刺激动力和受众市场。第五,相互借鉴,共同发展,逐步走向兼容与综合。
  四、人文文化与技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精神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高职院校科技文化的体现形式就是技能文化,人文文化的体现形式主要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高教之基,技能文化是职教之本。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大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称之为人文素质教育。湘环学院医药系在重视德、智、体等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人文素质的提升。从2007年起,开展了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的研究与实践,增强人文知识,拓宽创造思维,创新学习方法,凝练人文精神;2008年创办了《药韵》文化月刊,开高职院校主办系刊之先河,树系部特色文化建设之大旗,造专业院系特色教育之氛围;举办“药学杯”班级文体赛事,举办演讲赛、辩论赛、书画展等“李时珍学习节”系列活动,举办“药韵?民生”系司联合文艺晚会、“药趣”校企联合文化沙龙,提升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技能文化是一种以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为物质载体的知识形态的理论体系,它包括技能知识、技能成果、技能思想及教育传播,属于认识和实践的范畴,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的文化。医药系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加大了技能文化打造的力度。一是实施了课改工程。制定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融教、学、做、走为一体”的课程培养方案,建立纵横式结构体系、单元教学计划和模块教学方法,形成菜单式课程配方、拼盘式个性发展的教学设计模式。二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把“讲堂”变成“学堂”,把“课堂”变成“店堂”,校门连着厂门,教室连着科室,系企合一、系科合一、系店合一,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开办“民生堂班”“江南班”“宏康班”等订单培养,开辟了上海、深圳、长沙等地的58家医药企业、医疗卫生单位实习实训基地,完善了廉桥中药集市见习考察、南岳深山采药实践、暑期药品超市团体打工锻炼等职业实践。三是成立专业技能协会,开展技能活动。2009年4月,以我系牵头,成立了全院性“医药营销口才与策划协会”“中草药形态与功能鉴定协会”等专业社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技能活动,尤其是“普及与提高、训练与考核、活动与课改、培训与展示”四结合的技能节竞赛活动颇受欢迎。现在,校、系、班三级技能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四是采取“校企对接”,融入企业精神。以医药院所、药品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采取顶岗实习,实行校企合作、校社对接,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铺垫,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毕业上岗角色转变的快速适应。
  技能文化体现人类求真、求实、理性、规范、公正、宽容、批判、创新、效率、协作等科学精神;人文文化则体现人类求善、求美、寻求真爱等人文精神。技能文化的核心范畴是“真理”,人文文化的核心范畴是“价值”;技能文化追求“合规律”,属于工具理性,人文文化追求“合目的”,属于价值理性;技能文化讲客观世界,讲“天道”;人文文化讲主观世界,讲“人道”;技能文化教你“做事”,人文文化教你“做人”;前者研究主体,后者研究客体。这两种文化教育在校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冲突和碰撞,我们必须促进其合理交融。这不仅是两种文化的交融,两种教育的交融,而且也要实现两种文化所蕴涵的知识、思维、方法与精神的全面交融。两者交融就是“主客一体”“天人合一”@。而要实现这种交融,最根本的就是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紧密结合。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首先,在学院、系部、专业的 建设发展规划上,要树立两种文化教育双管齐下、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其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原则。再次,在教育培养方式上,要把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最后,在管理服务策略上,要善于把握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
  五、儒家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冲突与重塑
  湘环学院坐落在湖南境内,受湖湘文化感染较深,而湖湘文化受几千年专治社会主流的儒家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进入21世纪的今天,湖南经济崛起、政治发达、文化进步;然而,儒家文化的遗存仍清晰可见、根深蒂固,特别是人治文化的阴影还或多或少地弥漫于湖南人们的思想、意识、信仰、情感和行为当中。湘环学院作为高职教育单位,虽然没有社会上的儒家人治盛行,但一是不可能封闭于真空,二是以湖南生源为主体,所以,仍摆脱不了这种文化残余的侵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礼轻法的社会风气。一些大学生当利益被侵犯时,不是拿起可靠、公正与客观的法律武器,而是“私了”,找关系、送人情以寻求解决;评优、评助、入党、就业等,不是以积极奋发、品学兼优等条件去争取,而是请吃送礼、托人打招呼,甚至死缠蛮要。二是遵例从众、随波逐流的认识思维。按老规矩办、按惯例办,按领导办、按潜规则办;抱有“大家同意我也同意,他们几个考试舞弊了我不舞弊就吃亏了”的思想,泯灭了自由民主意识和独立人格。三是势力观念。尊贵卑贱,谁有权我就跟谁,谁有吃我就与他玩;看不起特困学生,忽视心理疾障、成绩差的学生等弱势群体;自卑认命,消沉懒惰。四是重义轻利、重色轻友。老乡会、哥友会等,有酒大家喝,有事共同担,遇见不良现象不指出、不报告,反而包庇、纵容。五是不关心集体。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职工待遇的提高,认为都是领导的事,寄希望于领导与上层的关系。凡此种种,影响着湘环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法,造成湘环学院发展的负重前行、步履维艰。
  制度文化是团体成员在法律和民主社会里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国家和公民讲法律法规,乡村和农民讲乡俗民约,高校和学生讲制度纪律。湘环学院素有制度健全、纪律严明、办事规范的传统,尤其是近年来,依法治校已写进治校方针,绩效制度顺利实施、南北校区深度融合、二级院系重组整合、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权财事宜阳光操作等举措深得师生的认同。但是,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它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艰巨性和长期性我们必须有个清醒的认识。要进一步从师生员工的心理结构、行为模式等方面进行法律精神、校规制度的教育熏陶,实现观念和精神层面上的人治文化向制度文化的转变。
  培养师生的三个意识:第一,要培养师生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高职教育的激烈竞争,生源市场的你争我夺,我们再不能也再没有资本可吃,必须要有危机感和主人翁意识,每一个师生员工都是湘环学院的主人,各人做好各人的事,各人看好各人的门,为学院的发展、进步,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第二,要培养师生的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健全学院的各项管理制度。第三,要培养师生的公共精神和团队意识。遵守公共道德和行为准则,教师严谨治学、诲人不倦、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管理人员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学生尊师爱友、文明诚信、勤学苦练。
  寻找创新的四条途径:第一,加强硬件建设,加快发展步伐,夯实学院制度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第二,发展民主政治,营造和谐氛围,优化学院制度文化建设的政治环境;第三,加大监督力度,执行严明纪律,巩固学院制度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第四,普及法制教育,加强制度学习,提高学院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素质。

标签:对策 冲突 高职院校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