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评论 > 正文

[14岁以下童龄透明隔腔CT与临床研究?] 透明隔囊肿CT

时间:2019-01-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目的:探讨透明隔腔(CSP)的CT表现及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新生儿HIE与CSP宽度的关系。方法:回顾14岁以下患儿1788例,其中有透明隔腔877例的CT表现,测量CSP的横径、纵径,比较各年龄段:CSP的发生率、CSP横径的均数,新生儿HIE与非HIE的CSP宽度。结果:透明隔腔的CT表现为位于侧脑室之间,边界清晰的水样密度影,年龄越小,CSP的发生率越高,~1月、~2月、~3月、~6月、~1岁、~5岁、~9岁、~14岁CSP发生率分别为86.14%、81.18%、43.4%、23.91%、21.77%、20.69%、13.43%、12%。出生到14岁为49.05%、1岁以下为59.54%,并测得各年龄段692例和185例HIE新生儿CSP横径均数,及各95%参考值。185例HIE新生儿CSP的横径、纵径均比312例非HIE新生儿的大,重度HIE 的横径均数均比轻度、中度的大,新生儿HIE的CSP发生率为95.85%,比非HIE的81.25%高。结论:年龄越小,CSP发生率越高、横径均数亦越宽, CSP增宽与促进HIE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 透明隔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中国分类号】 R72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85-02??
   随着CT、MRI等影响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透明隔腔(Cavum Septi pellucidi;CSP)更简便、直观的检测出,以往认为CSP无任何意义,近年来报道逐渐增多,看法有所不同,本文总结我院检测的头颅CT发现877例CSP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4月~2010年6月在本院诊治并做头颅CT检查的从出生1h到14岁的患儿1788例,男1216例(68.01%),女572(31.99%)。发现CSP的877例(49.05%),男611例(34.17%),女266例(14.88%)。新生儿中临床拟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HIE)的193例,均有明确的窒息史,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或青紫、反应迟钝、意识改变、呼吸改变、惊厥、抽搐等症状。CT检查亦符合HIE表现。均按HIE诊断标准[1,2]而确诊。本组193例HIE中有185例有CSP,8例无CSP。新生儿有CSP共497例,其中非HIE有CSP的312例。?
  1.2 方法:使用日立PRONTO型全身螺旋CT机,OM基线,扫描层厚、层距7mm,在三脑室上部层面或侧脑室体部层面行CSP左右横径、前后纵径测量,分别记录CSP大小(mm数),采用spss软件包行均数±标准差,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
  2 结果?
  不同年龄、性别CSP的分布见表1。?
  表1 年龄、性别CSP发生率比较?
  ?
  经多个样本率的比较,卡方值=713.7026 P=0.0000 有极显著差异。?
  从表1看到,从出生1h到14岁,CSP发生率为49.05%,随着年龄的增大CSP的发生率越小,~1月内为86.14%(497/577),~2月81.18%(151/186),两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249)。?
  不同年龄段患儿头颅CSP宽度比较见表2。?
  表2:不同年龄段患儿头颅CSP横径均数(mm)比较及95%的参考值(mm)?
  ?
  (注表中在1月内的312例是497例减去新生儿HIE有CSP的185人,为非HIE有CSP的312人,其余各年龄段均为非HIE的。)经方差齐性检验,各组方差不等(卡方=31.9703 P=0.00),经方差分析组间 F值=1.2378 P=0.2794 P>0.05 各组间两两均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大,CSP宽度均数亦缩小,但经方差分析无显著差异。各组95%均数参考值见表2。从出生至14岁692例的CSP横径均数为4.573±1.788,95%均数参考值为1.069~8.078mm,本文CSP的宽度最小为2.2mm,最大为17.7mm,纵径最小为3mm,最大为24.4mm。185例新生儿HIE的CSP横径95%参考值范围是2.3803~9.4445mm,纵径的为5.8045~17.6637mm,312例非HIE新生儿CSP横径为1.196~8.079mmm,纵径为3.7916~14.4344mm。?
  表3 HIE分度与患儿CSP横径(mm)比较?
  ?
   从表3看出,HIE患儿头颅CSP的横径的重度与轻、中度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 中度CSP横径比轻度的宽,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中度的HIE有98人中有6人无CSP,轻度的HIE有66人,其中2人无CSP。1月新生儿HIE的CSP发生率95.85%(185/193),非HIE的新生儿共384人中312人有CSP,其发生率为81.25%,两率间比较概率P=0有极显著差异,表明HIE的CSP发生率明显大于非HIE的。?
  表4 新生儿HIE与非HIE头颅CSP横径、纵径分别比较?
  ?
  从表4看出新生儿的HIE与非HIE的CSP横径、纵径分别比较,均是HIE的大,且有极显著性差异。?
  发现vergae氏腔36例,均与csp并存,无单独存在,其均数宽度为7.86±2.68mm,长度为14.71±4.21mm。CSP中有11例,左右横径宽度超过10mm的透明隔囊肿,SP囊肿见多为双侧呈弧形或腰鼓形低密度影。?
  3 讨论?
  透明隔(septi pellucidum,sp)是2个大脑半球间的分隔,两侧脑室间的一个双层半透明的膜,在两层SP之间,有时可出现1.0mm或更宽的腔隙,称为SP间腔(cavum septi pellucidum,CSP),腔内含有一些液体。亦称第五脑室。在两侧侧脑室前角间或体部之间见长条形、三角形尖端向后或梯形低密度影,宽度不等,CT值与脑脊液相等,(0-10HU),边缘清晰,两侧壁与侧脑室相隔。本文1788例中CSP阳性为877例(49.05%),新生儿有193例HIE的经临床症状及CT改变证实而诊断[1,2],其中185例有CSP,非HIE的CSP共有692例。 ?
  透明隔腔在出生时常存在,潘恩源等观察在新生儿发生率为83.3%,其宽度均未超过10.0mm,为3.0±1.29mm,而且随月龄增长,逐渐闭合[3]。一般认为新生儿期CSP一般多存在,生后2月逐渐关闭,本文~2月为81.18%,而~3月以后均明显减少,新生儿有CSP497/577(86.14%)与之相仿。陈杰等CT扫描21~80岁530例,发现82例(15.47%)[4]。本文1岁以上至14岁441例发现75例(17.007%),张开华等报道8月~13岁,CSP发生率34.2%(41/120)[5]。本文6月~14岁发生率为18.91%(139/735),出生到1岁为802例/1347例(59.54%)。新生儿HIE的CSP重度的横径、纵径均比轻度、中度的大,且均有显著差异,均为P<0.01, HIE的CSP横径、纵径均比非HIE的大,并有显著性差异(横径t=7.743 纵径t=9.966 均P=0),认为CSP宽度增加与HIE有关系,是新生儿脑中线结构发育不全有关佐证,与郝国祥研究的HIE的发生与CSP增宽程度有直接关系[6]相似。?
  Vergae(V)腔亦称第六脑室,前部为穹窿前肢,下部为海马联合,上部与后部为胼胝体,在轴位CT上,V腔在胼胝体下缘,两侧脑室后角之间呈三角形,尖端指向前,为脑脊液密度影。V腔与CSP是同一个腔,其意义与CSP相同,本文有36例合并V腔,年龄最大为16岁,最小为1天,36例中有29例为1个月内的、其中7例为HIE患儿,余2月的3例,9月、1岁、6岁、16岁各1例,共7例,均与CSP并存,无单独存在的,V腔横径、纵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8.2138±3.057mm、14.7143±4.2138mm,横径最窄3.9mm,最宽20.5mm,纵径长度最短8.3mm,最长25.1mm,?
  透明隔囊肿,与CSP并无严格界限,囊肿是两侧脑室间的含液结构,宽度达10mm以上,囊壁向两侧突出,而不是平行[7]。而王克勤认为,当透明隔腔横径大于3mm同时呈弧形向两侧膨出时,则称透明隔囊肿[8]。本文有11例,CSP横径宽度大于10mm的透明隔囊肿,横径最大的是6月女孩,为17.7mm,最小为10.4mm, 横径均数为12.5455±2.307mm,纵径均数为20.9727±5.4198mm,最大30.1mm,最小13.9mm,11例中有4例为HIE患儿,中、重度各2例。?
  透明隔腔属于一种颅脑器官源先天性畸形,其发生率占正常人的5.5%~20%,CSP临床症状的发病率高低不等 ,CSP的形态及有无随着颅内其他畸形有关[5]。后天因素也可引起透明隔腔或囊肿。如外伤引起的SP撕裂、或透明隔本身分泌液体而引起透明隔腔或囊肿,CSP常伴有大脑边缘系统发育异常而引起神经症样或分裂症样、精神异常等,也逐渐有所报导[8]。??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584.?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100.?
  [3] 潘恩源,陈丽英主编.儿科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
  [4] 陈杰,单国进,劳群.透明隔腔容量定量分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19(13):231-232.?
  [5] 张开华,郭斌.透明隔的CT表现和临床〔J〕.实用全科医学,2004,2(1):10-11.?
  [6] 郝国祥.CT测量透明隔腔宽度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及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298-2299.?
  [7] 姜明武,杨涛,宿宝贵.透明隔腔的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5):356 -358.
  [8] 王克勤.160例透明隔腔形成临床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1,24(4):53.

标签:临床研究 透明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