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聘任书 > 正文

情感,让语文课堂如此精彩:精彩课堂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不否认这样的看法,但我总希望能使我的课堂少些许遗憾,添些精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要学好语文,必须揭示文章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要体会文章的情感,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受到文章的感染,与作者心心相印,同忧喜,共憎爱。这种道理的陶冶和情感的共鸣,反过来能促进学生更好地领会和学习文章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妙处,更能促进学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为此,我学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运用丰富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让情真意切的语言感动学生
  ?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教学中,我常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去创造良好的教学意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突出表现在教学导语、过渡语和总结语的设计三方面。?
  我精心设计导语,以教师深情的叙述激发学生的情感。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学,我这样设计导语:在教学前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几个人,在干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看完后说:“看到一位将军抱着一个孩子,身边还有一个抬头望着。”,将军身后的桌子上摆放着一楼水果和一叠碗,桌子的一角按放着一部电话。显然是聂将军简陋的办公室。从两个小女孩衣着可以看出聂将军对这两位小女孩关心倍至。看完图后问学生,你知道这两位小姑娘是谁家的?有点学生说是孤儿,有点学生说是日本侵略者留下的;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表示肯定后。教师引导学生,“这两位小女孩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八路军战士从战火中救出了两个失去父母的日本小姑娘”大的五六岁。小的不满周岁,还负了伤。当时日本是侵略者,八路军为什么还要救出这两位日本小姑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的情绪因此被调动起来。?
  在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过渡语言的设计与表达。如指导《丑小鸭》第3自然段的朗读前我这样过渡:野鸭子们不理他,小鸟讥笑他,猎狗们在后面狠命地追赶他,他只好白天躲起来,晚上才出来找吃的。夜已经很深了,四周静得可怕,月光照在孤零零的丑小鸭身上,他是那么孤独,那么可怜!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这样的过渡语,使学生随着丑小鸭的遭遇,真切地体会到了他当时的心境,激发了学生准确表达的欲望。?
  不仅如此,情真意切的总结语也能升华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回味无穷。如在《不合群的小蝌蚪》一课结课时,我这样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是那么可爱!青蛙妈妈呀,天天忙着捉害虫,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宝宝,已经好些天没见着宝宝了,这会儿,她得了个空,正焦急地找自己的宝宝呢!请快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儿启示吧!(提示:启示中应写清外形特征)听着老师的述说,“青蛙妈妈”们下笔如有神,不仅启示写得好,还感受了当妈的难处,受益非浅。?
  
  二、 让美丽动人的画面感染学生
  ?
  祖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许多具体情境是学生不可能直接感知的。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缩短时空距离,为学生的学习搭桥铺路。运用画面再现当时的情景,便成了我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的常用手段。因此,我常常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绘制各种图画,用美丽动人、形象逼真彩画再现文章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想象,促使学生会意、入境、动情。在《九寨沟》教学时,开始就出示一组九寨沟的图片,让学生对九寨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学生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易于学生体会到作者在面对如此美景所产生的感情。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再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一张张五彩斑斓的图片,让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声。原本抽象地语句,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学生自然而然的就领会了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接着我又放了一段课文录音,同时又出现了湖泊、雪峰、原始森林的镜头,穿插了鸟鸣声,他们被这些美好的景色所吸引,他们仿佛也置身在了这个童话般的世界。原始森林的葱翠、五彩池的清澈见底、雪峰直插云霄……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了耀眼的光芒。一切看到的、听到的都使课文变的灵动、悦耳。学生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旅行,视觉和听觉上都得到了享受,有的同学甚至情不自禁的闭起了眼睛。这种巧妙的电教媒体使用使学生入境动情,使学生与作者同享诗意般的境界,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此时此刻,老师再请同学们打开书学习课文,那么,同学们对本文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了。?
  
  三、 让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
  ?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读”是主旋律,已成为当今小学语文界的共识。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指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地朗读,让学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徜徉在文本语言之中,“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具体落实阅读教学目标。学生口诵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活脱脱地表达出来。他们在阅读中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
  如我在设计《月光曲》一课时,就充分利用了朗读,帮助学生领悟文章情感,了解人物性格,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这样提问:“同学们,《月光曲》的谱写过程是多么感人啊!快读一读,把文中的‘贝多芬’换成‘我’,边读边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尽情地表达出来!”学生们好奇地捧起课本,如饥似渴地朗读起来。当读到“盲姑娘渴望亲耳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却又怕哥哥难过,安慰哥哥:‘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一段时:?
  生:“多么善良的姑娘啊,她是那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
  生:“没想到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依然有人那么喜欢我的音乐。她虽然穷,但我一定要满足她的愿望,亲自为她弹奏一曲。”?
  (当学生读到“贝多芬……推开门……?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时”)?
  生:“是她吗?这就是那位善良的好姑娘吗?那断断续续的琴声是出自她的手吗?她真是身残志坚啊!”(这不正反映了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同情、关爱,反映了盲姑娘坚强、善良的品性吗?)?
  
  四、 让悦耳动听的配乐熏陶学生
  ?
  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将那些感情真挚、悦耳动听的乐曲配上生动感人的文字,进行配乐朗读,那更是情真境美,这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更能开启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如在教学《采莲》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采莲小船、采莲人,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你们欣赏过美丽的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你有过乘着小船穿梭于荷花中的想法吗?那感觉一定美滋滋、乐陶陶。这节课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诗歌《采莲》,一起去感受湖中采莲的快乐吧!”然后,我让学生聆听诗歌的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为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我借助多媒体演示“微风吹来,荷花、莲子充盈摇摆的情景”。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花和莲子“香”的气息,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自由畅想湖中的情境和采莲人采莲时的神情、动作、语言,使学生激情涌动,欲罢不能,由此体会人们采莲时的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样板也是一种引导,教师提供一个漂亮的示范,一个诗意的样板,如果能激发学生的美妙的思维,能荡起学生无限的情思,我们为什么不能这么去勇敢地做呢?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语言的表达和倾诉,语文的素养和底蕴虽不能通过诸如告诉、教导、训诫等手段而获得的,但提供、示范、观照一个鲜活的例子,从而引发学生去感觉、领悟、精思、玩味。让学生在情感中陶醉,在表达中愉悦,在文字中涵养,这不就是语文所能散发的独特魅力和韵味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真,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是课堂美丽的极致。
  

标签:语文课堂 情感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