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亲情作文 > 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堂实录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和学生心灵相通,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 应把语文教学同生活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 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环境
  
  课堂上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氛围,学生才能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态度亲切、和蔼,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教学实践中,我在语文课堂努力创设一种生活的情境,尽量让学生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学生一起动手分别把教室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灿烂 ”、“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等不同的风格,让学生在绿绿的草地上,红红的花丛中识字学文;在蝉鸣的林间小溪旁,浩瀚的星空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在稻浪滚滚、瓜果飘香的丰收园里吟诗作文;在千姿百态的窗花和圣诞老人的祝福中进行言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充满乐趣。
  除此以外,教室里还根据本地的特产和本班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辟养植角,让美丽的鲜花、可爱的小动物伴随孩子的学习生活;开辟探索角,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知道但目前靠自己的力量还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和研究内容公布出来,请有意者共同探讨、研究,培养孩子的探索与合作精神;设立知心信箱,让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和心理上遇到问题的孩子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二、 构建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应该从生活中来,与生活相结合。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要尽可能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相联系,拉近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人,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 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课《狐假虎威》,我在教学设计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狐狸吗?为什么?问题出来之后,有几个同学举手发言。
  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我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但我也不忘回归课本。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但我们书上说了“狐假虎威”是什么寓意啊?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最后出示成语应用:自读下面的话,同桌说说谁借着谁的威风?
  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
  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不必作深奥的逻辑分析,已经意会,无需言传,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知识确实比较轻松地达到真正理解。
  2.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一年级学生学前教育的差异较大,利用拼音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互动学习。学习拼音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让学生说出本小组同学名字的发音,以此来认识自己和同学的名字,也使自己为同学提供服务时更为方便。小组间的竞赛活动非常有利于拼音教学。如教学“?o ou iu”以后,可以设计出带有拼音及相应文字的彩图。如:“小河水,流流流,绕过九条沟,流到姥姥家的村东头。村东头,有九棵柳。啾啾啾,九棵柳上停着九只鸟。雄鸡叫,太阳照,九只鸟儿都飞了”等句子。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分别在发下的三张红旗形的纸上写上带有复韵母?o ou iu的音节。比一比哪一小组合作得好,得到的红旗多。这项作业,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开展语文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3.在操作实践中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听、说、读、做等各项基本活动中,动手实践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的记忆最为深刻。根据这一规律,我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挖掘教育教学资源,创设活动情境,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秋姑娘的信》这一课的教学可以设计实践性的作业。比如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园里采集落叶(也可让学生自行组织采集),然后在小组或班上交流,说说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颜色是怎样的,联系前段时间的观察,说说树叶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落叶制成标本,剪、贴画成书签进行展出,让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到享受劳动成果的喜悦。
  
  三、 引进生活化的作业方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学生除了在语文课上学语文、用语文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语文课外学、课外用。学生作业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
  1.环境识字
  要求一、二年级学生通过看动画片、少儿节目,阅读“自读课本”和拼音读物,通过吃糖果、喝饮料、跑商店、看广告、外出探亲、旅游、观察四季气候等,
  每天识一字,上不封顶,多多益善,鼓励多识字。然后要求学生将所识的字写在环境识字本上,注上音,组一个词,并写一个句子,还配上精美的插图,做到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与组词、谜语、儿歌、造句、绘图相结合。
  2.谈天说地
  每天下午20分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听广播、看电视、参与街谈巷议等多种渠道获取天文地理、科学珍闻、自然和生活常识、名人趣事、伟人业绩、英模故事、新闻消息等作为演讲的材料。“谈天说地”课由学生轮流主持,每周一名学生主持,负责组织领导、指名发言和小结。“谈天说地”课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每次发言6-8人,兼顾上、中、下三种不同水平的对象。
  3.办手抄报
  手抄报就是学生自采、自编、自写,用钢笔书写的一种报纸。它由刊头、小标题、正文、插图、花边等组成。每张手抄报根据版面大小,安排相应材料,内容多版面紧,可节选、概括;内容少版面宽,可插图补充。操作时,学生先要根据总的要求确定好报名,然后开始搜集材料,这样学生要阅读大量的文章,通过众多的材料选出适合自己报纸的内容,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比较、选择、筛选材料的能力。同时,这些文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手抄报还可以由抄写别人的文章,而变成刊登自己习作的园地,成为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才能的快乐天地。
  4.自由读写
  把国家规定的语文授课时间一分为二,以五分之四的时间用于课堂教学,精讲多读,打好基础,以五分之一的时间开设大阅读课,大量阅读,着力于智力开发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每周辅导1次,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 a.激发阅读兴趣;b.推荐优秀图书;c.指导读书方法:精读、泛读、浏览、速读;d.读书笔记辅导;e.辅导读书活动;f.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5.生活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从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
  作为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写一些教材上的写人记事状物的文章,还应加强交际应用的作文训练。如尝试让学生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为自己的学校设计一句形象语;给班级创作歌词、班训;为班里开展文艺活动撰写小品、相声、短剧。此外,还让学生写寻物启事、招领启事、招聘启事、竞选报告、广播稿、主持词、建议书、介绍信等。
  6.诗词诵读
  古今优秀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理性美,更积淀着民族不灭的灵魂。新课程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主要采取课内与课外两个渠道,积累与巩固两个层次,诵读与游戏两种方法,整合与开放两种形式进行操作。要确保诵读的时间。可利用课前一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背优秀诗文,并要开展经常性的诵读活动。
  总之,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关注学生的完整的生命。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新课程改革中,重构学生的课堂生活显得尤为重要。从改善课堂生活的内容、方式、时空、评价入手,营造生活化课堂,是重构学生的课堂生活的有效途径。

标签:生活化 实践 语文课堂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