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求职 > 正文

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索|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如何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展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成为我们课程改革的必究之路。
  
  一、 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
  
  1. 创设富有趣味的情境
  儿童的思维常常是从好奇开始的。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对事物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一些富有趣味性,故事性的情境,有效的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一群小鸭在河边玩耍的画面,问一共有几只鸭子。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自然地进入情境,加上他们细心的观察,积极地交流,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岸上的8只加上水中的7只一共是15只;另一种是大鸭子10只加上小鸭子5只,看见头的加上看不见头的,白色的加上灰色的等等。在这样的情境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探索中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2. 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有利于唤起学生对新知识探索的欲望,有利于认识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学习用近一法取近似值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今天想到商店里去买6斤色拉油,老师家里有几只装5斤油的油桶,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师要常几只油桶去打油?”通过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不但使学生很轻松的理解“6÷5=1.2≈2个”必需用近一法取近值,而且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 3. 创设平等、和谐的情境。
  创设平等、和谐的情境是学生主动探索,开阔思维的重要保证。有些教师怕课堂纪律乱,怕失去自己的“威信”,上课时一本正经,板着脸孔,学生想说的不敢说,想做的不敢做,这样会泯灭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失去自主探索的热情,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要从神圣的“领导”位置上走下来,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做学生主动探索过程中的帮手。要相邻学生,尊重学生意愿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解放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求知方法。
  
  二、 实施鼓励性评价――增强自主探索的动力
  
  评价,变过去的单纯性评价为注重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索,在教学中应多实施鼓励性评价,尽量从正面引导入手,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肯定他们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体会进步。在评价中,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笔者都会予以表扬,并送他们一些激励性的名人名言,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表扬后进步就更大了。另外,还要充分肯定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在教学中只要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即使错了,也要对这种精神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它会有效地强化学生主动探索,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克服不必要的顾虑――害怕错了,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三、 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提供自主探索的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的重要方式。
  1. 动手操作
  著名心理学爱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的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状态中去,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同时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更加深刻地领会知识,获得新的体验与感悟,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计算”一课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在“底面积×高”之后忽略了再乘以,其实是学生对“等底等高”为个条件不注意,抓住这一点,为了突出等底等高这个条件的重要性,我让学生分组操作,分组都有一对圆柱和圆锥,其中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圆柱与圆锥不同时等底与等高,其余的几组都是等底等高。过了一会儿,让各小组汇报情况,第一小组倒了3次,还未倒满,而第二组的同学大叫说,倒了3次装不完,其余的几组都是倒了3次刚好倒满,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我接着安排各组互相交换器材再进行实验,并要求找出其中的原因。通过再次的操作,学生明白了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那么圆锥体体积的公式如何推导呢?学生很容易推导出公式:圆锥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于是我又追问: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说:“在等底等高时,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有的说:“在等底等高时,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还有的说:“等底等高时,圆锥比圆柱体积少,圆柱体积比圆锥多2倍”。……在这节课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 合作交流
  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供的组织方式。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讨,汇报交流,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开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把小组合作交流的重点放在一般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在对称性方面的不同点上,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研究材料,并要求小组合作探索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因为材料的不同,有的学生说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说是,针对这个不同的结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通过操作,观察、验证、争辩、交流、意见达成一致,不仅对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学习了探究数学的方法,体会到数学内容的辩证关系。
  数学教学说到底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获得丰富的知识,找到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增进情感的体验。
  (惠柏青 江苏省灌南县张店小学 222500)

标签:引领 探索 自主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