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入党申请书 > 正文

[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动获取的探索式教学,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奠定基础.?
  下面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谈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通过化学实验渗透研究性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化学是化学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学科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现中学化学教学目的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有效实施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且必要的前提条件,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可通过实验设疑法渗透研究性学习.实验设疑法分为五个步骤:预习、实验、设疑、解疑、总结.其中预习是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实验提要,自己预习,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完成实验操作;设疑是教师根据实验现象,以纲扣本精心拟设与实验有关的问题;解疑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解答问题;总结是根据学生的解疑情况,经教师点拨,使知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使学生能进行创造性复合思维.?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过去仅是有条理地讲清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告诉学生要背会性质,做完课后练习题,一节课即告结束,而今要通过多重探究,设置一系列问题.如设计实验来证明是二氧化碳还是水或是碳酸使石蕊变红,这时学生可设计出多种实验,如将干燥的石蕊小花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发现石蕊小花仍为紫色,这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将湿润的石蕊小花放入二氧化碳中,小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物质,是这种新物质使石蕊变色,由此引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这一性质;甚至有的同学还想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的酒精溶液来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教师可提出以下一系列问题:只有二氧化锰可以做反应的催化剂吗?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代替?能否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锰为催化剂?通过这样的实验设疑,可使实验内容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可以启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
  二、通过开放性习题渗透研究性学习 ?
  所谓开放性习题是指答案不唯一或者条件不确定或者具有多种不同解法的试题,由于该类试题往往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层面考虑问题的机会,使之在讨论、推理正确答案和最优解法时,能进行创造性辐射思维,从而提高创造性思维品质.?
  例如,如何证明是盐酸中的氢离子使石蕊溶液变红,而不是氯离子和水分子?可设计排除法,因为氯化钠溶液不能使石蕊变红从而排除了氯离子和水分子;也可以取多种酸分别和石蕊反应,结果均可使石蕊变红,即可推测出氢离子使石蕊变红等,答案可以有很多种.?
  又如,可设置一些结合生活实际的开放性习题:如果你是环保局局长将怎样改善我市的空气质量?在你家中可采用哪些节水措施?对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就环境保护方面你有哪些合理化建议?等等.这些学生关心并且能够畅欲言的题目,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通过课外活动渗透研究性学习?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除了从课堂上获得化学知识外,在课外,学生有着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新知识和新领域,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学了碘的升华,可做“巧取指纹”.?
  另外,还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做很多课外实验.如可用食醋和鸡蛋壳制取二氧化碳等,通过以上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研究性学习没有固定的教材,为了获取资料,学生可走向书店、图书馆、网站、商场、医院等,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只提出问题,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方法的可行性等都由学生来完成.研究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和品质.
  

标签:渗透 研究性学习 化学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