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入党申请书 > 正文

给钱谋个出路:温州一个普通家庭的“借贷”风波 温州有什么出路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1年10月,“温州老板纷纷出逃”成了中国公众最关注的社会新闻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4月至今,温州当地已有25名中小企业主因无法偿还债务,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而选择出逃,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企业,他们所欠的债务中,有一半甚至超过一大半来自于民间借贷,这些企业主的逃离,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逐渐蔓延到周边其他城市,一场“借贷危机”大有风雨欲来之势。温州约有一半的家庭被卷进这场危机。
   把钱投进民间借贷市场,给百万积蓄谋个出路
   在温州众多出逃的企业主当中,温州龙湾区“百乐家电”的总经理郑珠菊是目前唯一被刑拘的一位,这也成为了此次民间借贷危机第一案。2011年10月17日,在郑珠菊被刑拘一个半月后,笔者来到了浙江温州,试图通过郑珠菊的案子,剥开这场“借贷危机”中的每一个环节。笔者来到郑珠菊位于龙湾区城北城中街26-46号的“百乐家电”商场,希望在这了解到一些情况。商场门面紧闭,显得很冷清。旁边的一位商户告诉笔者:“这商场关门快有一个多月了,之前,还经常有人来这门口蹲守,大多是来要钱的,整天闹哄哄,还有人砸门,可自从她(郑珠菊)被抓起来后,到这来要钱的人就少了,来了也是白来。”
   问起郑珠菊的为人,大家对她的评价不错。外人眼中,这位1962年出生的女企业家,能成为龙湾区最大的电器经营商,拿下格力空调在温州龙湾区的总代理,跟她吃苦耐劳,过人的经商才能是分不开的。虽然她露面的机会不多,不过见着谁,她都是笑脸相迎,商场的生意看上去也一直不错。
   2011年8月26日,郑珠菊全家人的手机突然全部关了机,商场也关门了。很快传出风声,说郑家人因欠下巨额债务,举家出逃了。当天,就有上百人聚集到“百乐家电”门口来要债,车流和人流把路堵得水泄不通,每个人的情绪都很激动,其中还有年过半百的老人。附近的商户们都想不通,那样一个雷厉风行,事业做的风生水起的女强人,怎么会在一夜之间成为负债几亿的“罪人”。
   通过当地一位媒体朋友的帮助,笔者联系上了“郑珠菊案”中的一名受害者王栀子。34岁的王栀子是一名社区医生,丈夫张斌是温州某政府部门的公务员,说起卷进这场“借贷危机”的经历,她的脸上充满了无奈和悔恨。
   “我和我老公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两人工资加起来一万多,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儿,父母都有退休工资不需要我们养,房子是结婚时公婆给买的,无需还房贷,加上前几年老公炒股赚的钱,存款有50万左右。2007年底,我婆家原本的老房子拆迁,我们分得了几十万的拆迁款和一套67平米的房子,考虑到‘房市’有走低的趋向,2009年,我们把房子买了,这样我们的存款加起来接近150万。”
   150万的存款却成了王栀子和丈夫最大的烦恼,把钱放在银行利息太低,股市、楼市又都不景气,以前100元钱还能买很多东西,现在100元钱也只能买几斤肉,钱放在那里不动,只能是缩水贬值。
   2009年10月,王栀子去亲戚家喝喜酒时,无意中听表姐提起,她把家里的200万积蓄都借出去了,以每月两分的利息计算,每月可拿到4万的利钱。王栀子得知表姐他们大都把钱借给一些担保公司,然后由担保公司统一筹集起来,借给那些急需用钱的中小企业。经表姐这么一说,王栀子有些动心了,她并不是图能拿到多少利钱,只是想着,把钱灵活运用起来,不至于让它们变成死钱。
   第二天,跟着表姐一起,王栀子来到了温州悦达担保公司。这家担保公司看上去很正规,营业执照和相关证件都有。公司负责人接待了王栀子:“咱温州人喜欢炒房炒股,可现在股市楼市都不景气,谁也不敢轻易把钱往里投,说实在话,投资民间借贷市场,算得上是目前最理想的一种投资方式。”后据笔者了解,温州85%的家庭和个人都曾涉及到民间借贷。其实除了温州之外,国内每个城市都存在着民间借贷问题,在笔者的老家安徽宣城,很多老百姓都不愿意把钱放进银行,而选择借给别人,让钱生钱,从而达到保值的目的。另一方面,国家银根收紧,贷款难成了许多中小企业最大的难题,企业要想生存,只能四处想办法筹钱,而从民间借贷,似乎成了最快捷最可行的办法。两者相互依存。在这个过程中,催生了许多担保公司和担保人,小的担保公司大多以1-2分的利息把老百姓的钱集中起来,然后再次3-4分的利息租借给大的担保公司,等企业把钱拿到手,往往要支付5分以上的利息。
   回去跟丈夫商量后,王栀子决定先借出去20万。一个月后,她如愿拿到了4000元的利息钱。随后,她又投进去30万。每月1万的利钱,足以支付家里的日常开销。
   老板纷纷出逃,普通家庭卷进“借贷危机”
   2010年春节,王栀子去亲戚家拜年时,表姐把她拉到一边,神秘兮兮地对她说:“咱亲戚几个想合伙筹点钱,直接借给别人,你要不要参一股。”“借给谁啊?”“‘百乐家电’的郑珠菊。”对于郑珠菊,王栀子并不陌生,她几乎垄断了龙湾区的家电市场,一个女人在商场立足并不容易,王栀子一直很佩服她。“她生意那么好用得着借钱吗?”“生意越好才越要借钱,她进货要钱吧,人员开销也要用钱,很多代理商从她那里拿货,大都是年底结算货款,那么大的一个商场,一年的周转资金没有几千万怕是撑不住。”表姐还说要借钱给郑珠菊的人很多,她那人爽快,给别人的利钱从不拖沓,这回他们还是通过关系才跟郑珠菊联系上的。
   王栀子家离“百乐家电”并不远,第二天下班后,她特意绕路去“百乐家电”看了看,虽临近傍晚,来买电器的人仍络绎不绝。前思后想了好几天,王栀子最终同意把家里的150万全都借给郑珠菊。亲戚几个共筹集了510万,以每月3分的利息,跟郑珠菊达成了协议。
   一个月后,王栀子如愿拿到了4.5万的利钱,她带着丈夫和女儿出去大吃了一顿,并给双方父母都买了东西。看着家里的存款“蹭蹭”往上涨,王栀子别提多高兴了,如果照这个速度增长下去,几年下来,存折上的钱将会突破500万大关。
   2010年5月,到了月底王栀子却一直没拿到郑珠菊给的利息。表姐告诉她:“郑珠菊跟咱们商量说,利息能不能一年一给,每月的利钱将滚入下一个月当中,一年后一次性结清。”一年之后会是什么样,谁也说不准。表姐却一再劝她:“人家那么大商场在那摆着,难道还能跑了不成。”王栀子不好意思说斥资,只得同意,她盘算着等一年期限一到,就马上把钱拿回来。
   2011年5月是王栀子他们跟郑珠菊约定结算利息的时候,可在家等了很长一段时间,郑珠菊那边也没丝毫动静。也就在这时,渐渐有些流言在温州城中传开:知名的波特曼咖啡老板严勤,因向民间借入高息资金,最终无力支付利钱,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选择出逃;三旗集团老板陈福财也因为类似的原因,而出逃在外。传闻的版本越来越多,甚至有人传言,温州已有几十家企业的老板逃到了国外,弄得大家人心惶惶。张斌在政府部门工作,很快就打听到了确切的消息,严勤和陈福财确实不在温州城。王栀子原本悬着的心更加没了着落,她连夜给表姐打电话,要把钱收回来。
   可是两个月过去了,郑珠菊那边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期间,王栀子又去过“百乐家电”几次,每次去,商场的生意都很好,一切都井然有序。直到郑珠菊出逃前一天,商场的员工也都没发现她有任何出逃的迹象。
   2011年7月底至8月中旬,温州再曝巨邦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和霞出逃;锦潮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列竣出逃。一则则摸不清也弄不明的传闻整日揪着王栀子的心,她能做的就是每天从“百乐家电”门口过一趟,看它是否在正常经营。可不管王栀子他们怎么防,最害怕的事还是发生了。
   2011年8月26日,表姐给王栀子打来电话称郑珠菊一家人手机都关了机,商场也关了门。听到这么消息,王栀子几乎没站稳,她赶忙拨通了丈夫的电话,夫妻俩往“百乐家电”赶去。等他们到的时候,“百乐家电”门口已经围聚了上百人,每个人的情绪都很激动,路边还有坐在地上痛哭的老人。王栀子握着丈夫的手禁不住发凉发抖。张斌安慰妻子别着急,他先去把事情弄清楚。没想到,反馈回来的消息却是,郑珠菊共欠债权人的现金借款、银行承兑汇票等高达2.8亿元,其中现金1.8亿元,银行承兑汇票1亿元左右,其中金额最大的两个受害者借给郑珠菊1360万和1400万元。大家的脸上都充满了焦急和担忧。
   “借贷危机”蔓延全国,别让老百姓成了替罪羊
   2011年8月27日,郑珠菊主动联系上了借钱给她的那些人,要求双方派代表到龙湾区的滨海大酒店谈判。当天,郑珠菊没有现身,只是派了人来。债主们一致要求,郑珠菊应该清点自己的所有财产,商量一个可行的还款计划。郑珠菊没答应,双方不欢而散。债主们当即向龙湾区公安分局报了警。就在郑珠菊出逃后没几天,很快,又有十几家企业的负责人相继出逃。
   2011年9月9日,温州市龙湾区有公安分局传来好消息,郑珠菊已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内被警方抓获。得知这一消息,王栀子紧绷多日的神经终于有了片刻的松懈。
   采访过程中,王栀子一直不停地掉眼泪:“这钱,是我和丈夫打拼多年的血汗钱,如果就这样没了,我该怎么向家人交代,虽然老公没怪我,可他什么都不说比打我一顿都让我难受,当初我逞能非要把钱借出去,现在好了,把钱丢了。”笔者一再劝王栀子事情应该没她想的那么糟。王栀子心里也是抱着期望,希望公安局那边把事情调查清楚后,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让他们的血汗钱不至于全打了水漂。
   送走王栀子后,笔者随后又联系上温州利顺担保公司的总经理刘扬。说起这场“借贷危机”之所以会在温州爆发,刘扬说这跟温州人做生意的习惯分不开:“温州人做生意,不喜欢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大多数经营者在经营某一个产业时,往往还会涉及到其他产业,比如说房地产或股市,而这几年,市场不景气,没有哪一个领域是能赚到钱的。到最后,他们只能借钱,找谁借,银行借不到,只能找老百姓借,利滚利,他们背负的债务就越来越多,就像一根绷紧的线,绷得太紧最终肯定会断。”
   笔者在温州大街上随便看了看,一条不足两公里的街道,担保公司就有13家之多。一位从事皮包制品的老板告诉记者:“正因为有这么多担保公司在,企业主们心里大抵有个依靠,万一不行,还可以从担保公司借钱,民间借贷成了一条退路,就像一堵墙,给企业主们壮了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企业的利润肯定不足以支付民间借贷所产生的利息,无非是拆东墙补西墙,搏一回罢了,搏生意会好,搏国家的政策会放松,搏楼市和股市里的钱能解套。”如果真如这位老板所说的那样,这些企业主拿着老百姓的钱去搏,却唯独忘了,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搏不起也输不起。
   2011年10月10日,此前出逃至国外的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已经回到温州,愿意竭尽全力解决公司所面临的危机。这个消息,无疑给阴霾多日的温州带来了一丝丝的阳光。
   率先在温州爆发的“借贷危机”已经蔓延到江苏、福建、河南、内蒙古等地,所有人都期盼着,那些出逃的企业主们能尽快回来,承担他们该承担的责任,别让无辜的百姓成了他们的替罪羊。(应主人公要求,文中张斌、王栀子为化名。)

标签:温州 借贷 给钱 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