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入团申请书 > 正文

浅析刘白塔遗存的文化特征及与周边文化的关系_北海公园白塔里有条龙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关键词】刘白塔遗址;北福地二期文化;釜鼎系统;赵宝沟早期文化   【摘 要】燕山南麓地区是史前釜鼎系统、筒形罐系统两大文化近距离接触地带。?河流域河北三河刘白塔遗存,主体特征属釜鼎系统的北福地二期文化,与同处?河流域,以河北三河孟各庄遗址一期、北京平谷上宅遗址⑧层为代表的燕山南麓兴隆洼文化距离最近,也是目前唯一的釜鼎系统文化遗存,其中少量的筒形罐、器表各类划压纹饰等因素,应是受兴隆洼文化的影响。两种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率先演变为以上宅遗址⑦-④层为代表的赵宝沟文化早期遗存。
  刘白塔遗址1984年发现,1991年第一次试掘虽然注意到了其陶系、器物组合,特别是典型器物特征等方面与上宅文化有明显区别,基于地域及认识上的局限,仍将其视为上宅文化的一个发展阶段[1]。1999年,文启明先生的《蓟运河上游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初探》[2]依据当时发表的资料,对?河、州河流域的蓟运河上游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做了排序,指出以刘白塔遗址为代表的第四段遗存与太行山东麓“北福地甲类、南杨庄中期遗存有很多相近之处”。同年,《河北考古五十年》[3]将刘白塔遗址列入北福地文化系统。2001年刘白塔遗址第二次试掘获得的资料[4],特别是2003-2004年北福地发掘资料的公布[5],有助于认识刘白塔遗址的文化归属和与燕南兴隆洼文化[6]、上宅文化[7]、北福地二期文化[8]、后岗一期文化[9]的关系。
  一、刘白塔遗存的基本特征
   刘白塔遗址位于燕山南麓北京东部?河下游右岸的二级台地,1991年、2001年两次试掘,遗迹目前仅见圆形锅底状灰坑一种。出土陶器的特征相同,泥质红顶陶、红陶占多数,胎质较细腻,火候较高,器形规整。红顶陶数量多于红陶,有极少的红皮灰胎陶和灰陶。器类有碗、钵、盆、小口鼓腹罐,碗、钵的数量最多。碗多圆唇、薄圆唇,敛口深斜弧腹,或直口斜收腹;钵多浅弧腹,厚方唇或圆唇,极少尖唇,敛口或直口,薄壁;折腹钵敛口,上腹圆折,个别细泥陶钵器表磨光;盆多厚唇缘直口,深斜弧腹,或敛口弧腹,少数窄折沿敛口,斜弧腹;罐的数量极少,方唇直口,短颈,圆鼓腹,素面;泥质灰陶仅见一件斜方唇敞口浅斜腹钵。泥质陶除一件红顶圈足碗外均为平底,器表多素面,少数器表唇下有一周凹弦纹或凸棱,个别磨光;未见彩陶。夹砂陶数量少于泥质陶,极少夹蚌陶,多呈黑褐色或深褐色,器形多釜,均手制,火候较高,器形规整。另有盂、碗、大口深腹罐和极少的器盖、鼎足。釜侈口,多仰折沿,弧鼓腹或弧腹,圜底,有少量圆唇、厚方唇敛口无沿釜。据复原的四件和残器的腹壁观察,釜的形体较小,口径多大于腹径和器高。盂未见完整器,厚圆唇外侈,多直口,腹壁较直。深腹罐高仰折沿,侈口,深弧腹微鼓。釜、盂、深腹罐的口沿均抹平,稍显光泽。器表多有纹饰,以平行划压纹或斜平行划压纹组成的三角形纹、网格纹为主,另有少量戳点纹和压划纹、戳刺点纹构成的组合纹,少见浅细的刷抹痕。碗敞口,斜直腹,平底,个别唇下饰一周“    据目前考古资料,刘白塔遗址陶器在陶系、器类、器形等方面与太行山东麓的南杨庄遗址一期[13]遗存多有共同或相似之处。两者均以泥质陶占多数,尤以红顶陶地位突出,碗、钵类器最多,主要炊具为圜底釜,表明二者应属异地同源,均源于镇江营―北福地二期文化,分别沿太行山东麓向南和燕山南麓向东发展。刘白塔遗址的炊具是折沿圜底釜,鼎的数量极少,不见支脚,并有少量大口深腹罐和盂、碗、盆等;泥质红陶和红顶陶中,碗、钵大多敛口,斜弧腹或斜收腹,盆多厚唇缘,碗、盆唇下常见一周凹弦纹或凸棱,多平底器,极少圈足器,不见圜底器,是主体的镇江营―北福地二期文化与燕山南麓兴隆洼文化融合的结果。南杨庄一期的炊具釜、支脚和灶,釜圜底显尖,沿面常见有一周凹槽,器表仅为刮刷痕而不见其它纹饰,夹砂陶的器表纹饰也存有明显的差别;红陶、红顶陶钵大多直口或近直口,圜底器多于平底器,盆均敛口,泥质红陶、红顶陶碗、钵、盆器表唇下不见凹弦纹或凸棱,无圈足器和夹砂大口深腹平底罐等,是镇江营―北福地二期文化沿太行山东麓向南拓展过程中,与冀南地区同时期文化结合或受其影响的结果,其后继者是后岗一期文化。
   有学者依据对主要陶器特征及演变轨迹和镇江营、南杨庄、石北口[14]等遗址地层叠压关系的研究,确认镇江营―北福地二期文化是后岗一期文化的直接前身[15]。刘白塔遗址主要陶器的器类、器形特征与镇江营―北福地二期文化相同或相近似,可能因人群迁徙年代稍晚于镇江营―北福地二期文化,应早于后岗一期文化,而非“与后岗一期文化早段大体相当”[16]。南杨庄一期、刘白塔遗存,应各自代表了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麓同一系统的两类史前文化遗存。
   刘白塔遗存到来之前,燕山南麓蓟运河上游地区是兴隆洼文化的势力范围,到了公元前5000年前后,源于太行山东麓以釜鼎系统为代表的镇江营―北福地二期文化集团,沿燕山南麓逐步向东扩展,改变了这一小区大口深腹平底罐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传统。目前与刘白塔特征相同的遗存近年在天津蓟县弥勒院[17]虽有所发现,但内涵简单。刘白塔是目前北福地二期文化系统东北端一处重要的遗存,也是与同处?河流域以上宅遗址第⑧层、孟各庄遗址一期遗存为代表的燕山南麓兴隆洼文化近距离的接触点。面对强大的土著文化,决定了刘白塔遗存的弱势地位,两种文化相互交流、碰撞,釜鼎系统的北福地二期文化刘白塔遗存,在吸收了燕山南麓兴隆洼文化的筒形深腹罐和器表的压划斜线几何纹、戳点纹等文化元素后,可能因文化实力相对单薄,最终融入到筒形罐文化系统,而“率先演变为赵宝沟文化”[18]。参考北福地二期文化碳十四年代测定数据,刘白塔遗址的年代下限不会晚于距今6700年;上宅遗址第⑧层年代距今6580± 120年[19],第⑦层木炭标本测定年代距今6540左右[20],北福地二期文化刘白塔遗存的年代,与上宅遗址第⑧层大体相当,早于上宅文化―赵宝沟文化早期或可与之相衔接。这是否预示着刘白塔遗存在融入到燕山南麓兴隆洼文化的同时,催生了上宅文化―赵宝沟文化早期遗存,或对其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以此为桥梁,逐步扩展到冀东地区的唐山滦河流域[21]。因燕山南麓山前平原地势低洼,距渤海海岸近,受当时大暖期暖湿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剧增,迅速抬升的海平面造成来水量增多的河流宣泄不畅,使平原地区洪水横流,或有被淹没的危险,上宅文化―赵宝沟文化早期向南发展的空间、自然生态环境受到限制,遂向燕山以北推进,形成了繁荣期的赵宝沟文化。
  三、结 语
   目前,燕山南麓以刘白塔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遗存发现不多,发掘面积较小,遗迹仅见灰坑一种,虽然发现经烧烤的泥墙壁残块,却未发现房址和墓葬等遗迹,出土遗物也不甚丰富,整体系统的文化面貌特征尚待更多实物资料的发现。但其典型器物组合和陶器的主要特征是基本清楚的,整体而言,刘白塔遗存不属于同处燕山南麓?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和上宅文化―赵宝沟文化早期的北方筒形罐文化系统,也不完全等同于太行山东麓的镇江营―北福地二期釜鼎文化系统,它所代表的只能是这一地区史前文化的一个阶段,而且是一个较重要的阶段,应是镇江营―北福地二期文化与以上宅遗址第⑧层、孟各庄遗址一期为代表的燕山南麓兴隆洼文化相互融合后的一个地方性文化类型,并对上宅文化―赵宝沟文化早期的形成产生了相当重要的的影响,其主体和前身是镇江营―北福地二期文化。根据镇江营―北福地二期文化夹砂陶釜的腹部由深腹微鼓到浅鼓腹,器体渐矮,泥质陶钵、碗、盆由敞口浅腹到微敛口深腹的器形演变轨迹,结合刘白塔遗址同类陶器的器形特征等,刘白塔遗存年代上稍晚于镇江营―北福地二期文化,与燕山南麓的兴隆洼文化有一段年代重叠,早于上宅文化―赵宝沟文化早期和后岗一期文化。
  
  ――――――――
  [1]a. 廊坊市文物管理处等:《河北三河县刘白塔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考古》1995年8期;b.刘化成:《试论上宅文化》,《华夏考古》1999年1期。
  [2][16] 文启明:《蓟运河上游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初探》,《文物》1999年11期。
  [3]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考古五十年》,载《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2000年。
  [4] 廊坊市文物管理处等:《河北三河县刘白塔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次试掘》,《文物春秋》2004年2期。
  [5][8][15]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北福地-易水流域史前遗址》,文物出版社,2007年。
  [6]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10期;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考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1期。
  [7]a.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等:《北京市平谷县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8期;b.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等:《北京市平谷县北埝头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发掘》,《文物》1989年8期。
  [9] 张忠培,乔梁:《后岗一期文化研究》,《考古学报》1992年3期。
  [10]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等:《河北三河孟各庄遗址》,《考古》1983年5期。
  [11]陈国庆:《试论赵宝沟文化》,《考古学报》2008年2期。
  [12]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镇江营与塔照》,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13]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正定南杨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3年。
  [14]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永年县石北口遗址发掘报告》,载《河北省考古文集》,东方出版社,1998年。
  [17]天津历史博物馆考古部:《1979-1989年天津文物考古新收获》,载同[3]。
  [18]闫亚林:《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文化格局的变迁与筒形罐系统的文化趋势》,《中原文物》2010年3期。
  [19][20]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十年来北京考古的新成果》,载同[3]。
  [21]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迁安安辛庄新石器遗址调查和试掘》,载《考古学集刊》第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责任编辑:张金栋〕

标签:白塔 文化 遗存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