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一条野蛮生长的文化产业道路】

时间:2019-01-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出版人 张小波      张小波:凤凰联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 作家,知名文化商人。   生于196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城市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最早策划《中国可以说不》系列而崛起于中国出版界,成为成功书商。 从此,张小波就与中国图书市场的风云变幻密不可分,他用《求医不如求己》、《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国不高兴》、《山楂树之恋》等一本本畅销书搅动着公众的阅读趣味和取向,引领出版之风潮。
  
  “我们是一个野蛮生长的状态去介入影视行业。第一我们不太熟悉;第二电影并不神秘,它可能和出版、和图书态势是一样的,因为我们一直以做畅销书为己任,以做有影响力的图书为己任。”
  
工业化流程的重要性
  《影视圈》:2007年凤凰联动出版《山楂树之恋》引起很大的轰动,能介绍一下当时售卖电影电视剧版?的情况吗?
  张小波:当时我们影视剧的转让?还是充分维护作者的利益。比方说张纪中,当时他跟我谈买电影版?,5万人民币。那我自然觉得很低,不是你一定要刻意注重多少钱,而是本身体现一个价值观,再大的导演和再大的制片人也不能低估它的价值。后来相继很多人都来找过,当时李路三顾茅庐,又因为朋友关系,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是我们并没有降低,开的就是8万美金。电影版?也是,电影版?数次转手。我们8万美金首次卖给一个影视公司,辗转几次,最后才到张艺谋。
  对我们来讲,书做完了,它转化成其他的文艺样式,我们的使命就完成了。
  
  《影视圈》:正是因为图书的成功,才带动后续其他文艺样式的成功。
  张小波:这个自然的,国内都认为我们这个策划做得还是不错,包括新浪微博都把这个作为一个出版策划的典范,但是作者一直对我不满意,我们做出版的肯定会面临作者的挑剔。当然我们不可能因为这个丢弃市场这个最大的东西。包括张艺谋的电影,从我自己的角度讲,是和书本有些差距的,听说电影的某些投资人也对张大师的这个结果不是特别赞成,也数次跟我聊过。
  我当时写微博开一个玩笑,我说陈凯歌的《赵氏孤儿》都是憋尿之作,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是急于拍完然后去小便,憋着一泡尿把它拍完的,到处都是仓促的感觉。
  
  《影视圈》:到现在为止,《山楂树之恋》码洋有多少?
  张小波:去年有个统计,近三百万册。你说和影视剧的关系也有,促进我们图书的销售。但主要是我们前期的策划还是比较到位,比较成功。其实这样的小说你们可能不知道,很有可能就做死掉。我们现在无法返回做假设,比如我就找了一家出版社,里面的人都是按部就班的古板作风,印一点就上市了,它可能就一万本不到,默默无闻,到达不了终端,这是两种命运。
  图书一定本身具有畅销的潜质在里面,我们后面有一些回顾,比如当时我们确定目标人群应该是40岁以上的有过“文革”背景的女性,后面发现这个人群扩大到了更多的年轻人,于是就发现我们这个策划做得很保守。因为《山楂树》是一种新的爱情范式,就是当代女性心目中永远缺位“老三”这样的角色,这也是对当代男人普遍性的反动。
  后来,我们也跟张伟平的公司做了电影版的图书,他们给我们独家的照片。李路的电视剧我们就没有打算再做类似的图书,还是有些反思,大家还是希望看到一个比较干净的书,不太愿意把演员的照片往上面放。
  
  《影视圈》:据说,《山楂树之恋》所产生的产值已经达到了十个亿,你怎么看?
  张小波:其实像这样的模式是否可以复制也是我们想的,但是具体到每个个体,可能我更愿意做的是尝试不同的。我们做出版就是这样,我们早年做出版就是非法的、半非法的,到现在可以合资了,这需要有人一步一步挪着往前走。出版我做了二十多年,艰难困苦也是一言难尽,影视界毕竟还是开放很多。
  《山楂树》有无数个偶然,环环相扣,不然信息就到达不了接受终端。我跟很多新锐导演比较熟,我们都希望有一个阳光法案,第一,正规;第二工业化的流程;第三,解放整个民族集体想象力,这个很重要。
打造无障碍产业
  《影视圈》:你怎么看待影视与出版的联姻。
  张小波:我们公司现在也变成了出版公司和影视公司,大连万达也参与投资了,近期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资金进入,我们目前就是小试牛刀。明年我们也会投资很多的影视作品,尤其以电影为主。现在有一个动向,中影集团的张强副总都在向出版界找人才要求合作,他说,第一,源头在你们这儿,第二,你们的营销比我们要强。
  我就觉得这个产业链放弃了后端很可惜,有的人专注于做出版业挺好,但我觉得有某些东西可能目前的电影不具备,电影是需要新势力、新血液进来,像张艺谋、陈凯歌电影圈学院派出身的,他们好像天赋使命要求他们拍电影,其实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是需要有其他行业的有智慧的人士加入。尤其目前电影形势瞬息万变,无论是好莱坞对中国电影压迫式的进攻,还是本土化叙述,显然中国电影界缺人才,缺一种飞扬的想象力,异于西方的哲学结构,有本土化的艺术表达,包括技术性的完美呈现。我们希望很多出版人都能够进入这个圈子,他们是另外一种力量,应该去荡涤一下目前影视圈里那种不好的东西,甚至是低端的东西。我了解到,出版界不光是我,有很多出版人都在跃跃欲试进入,读客华楠将来都会跟电影界合作。
  我们是一个野蛮生长的状态去介入。第一我们不太熟悉;第二电影并不神秘,它可能和出版、和图书态势是一样的,因为我们一直以做畅销书为己任,以做有影响力的图书为己任。香港安乐公司的老板江志强也跟我们说过一句话,韩国电影卖得最好的前几部都是本土电影。如果我们电影环境再宽松一点儿,产生的想象力是爆炸性的,不可估量的。
  《影视圈》:具体怎么样表现?
  张小波:我们现在有这么一个模式争取把出版跟影视能够打通,无障碍地变成一个产业。我们委托作家,我们有这么一个故事贝壳,有这么一个创意,你们有没有合作的作家,我们知道作家创作的习惯,他的叙事能力,他对哪些素材处理得比较好,我们可以进行委托性创作。同时,我们承诺你的其他艺术样式都介入,这是我现在做的事。
  当然好的出版人可能还要超越这一点,你要有能力把你变成当中的一环。我这个创意可能会高于某些作家,我们可以进行指导性创作。前面能够把一些作家聚拢,后边能够以新的姿态、不同于传统的姿态进入新的领域。可能做起来比较艰难,但是至少大的形势让我们可以这么想了。
  《影视圈》:现在难度在哪里?
  张小波:难度还是在初级阶段,作家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个拿过来就能用的故事内核,这个比较少。你翻遍中国的图书市场,真正能够转化成电影样式直接可以用的作品不太多。导演、制片人都是苦恼于这个东西。
  《影视圈》:你的压力在哪里?
  张小波:我的压力非常大。毕竟这个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一定会有很多事情出现,高风险,但是它是一个趋好的局面,无论是来自美国好莱坞、还是西方世界的竞争,我们必须直面竞争。你可以适当地恐惧,但是不能过度恐惧,这个适当的恐惧是一种压力和激励。
  《影视圈》:对你来讲,从出版初端到电影产业的终端,这一条商业化的运作你是非常清晰和熟练的吗?
  张小波:目前已经摸得比较清晰了,但是真的进入实践的时候可能我们还必须以一个比较低的姿态先膜拜,熟悉、践行,可能还要付出一些代价,我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标签:文化产业 野蛮 生长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