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贵州经济平稳发展 保持贵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经济工作的要求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地处西部贵州正在大步赶上来,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贵州克服通胀压力加大和要素供给偏紧、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和年初遭受凝冻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统筹抓好扩投资、调结构、增活力、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呈现出“增速加快、投资增加、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环境趋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被2012年初贵州省人代会称为创造“贵州速度”。这为“十二五”实现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基础。
  一、2012年创造“贵州速度”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
  回顾2011年上半年,贵州全省生产总值2278.06亿元,同比增长15.3%,是近20年来同期的最高增长速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70.29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利润总额178.8亿元,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效益逐步好转,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高于全国同期水平6.7、21.2、20.4、和2.8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分别由去年同期的第28位上升至第6位,由第19位上升至第2位,由第31位上升至第7位,由第19位上升至第11位。2011年前三季度,贵州省生产总值增速由2010年的全国第29位升至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第14位、升至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第29位升至第5位,一般预算收入增速由第10位升至第4位。以说2011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提速进位、工业化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强势起步、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发展动力显著增强、民众生活明显改善等五大特点。贵州省省长赵克志说:“几个重要经济指标净增额同时突破1000亿元,这在贵州历史是从未有过的。同时生产总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的位次大幅前移,在贵州历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
  “贵州速度”就是讲贵州精神。“深圳速度”象征的是特区人锐意改革、创新进取、分秒必争的气魄。“浦东速度”体现的是上海人开放包容、敢想敢闯、勇争第一的胆识。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打响,东部产业转移加速推进,贵州面临的发展机遇和获得的政策支持都是空前的。后发的贵州能否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发展,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最终还得看贵州人自己有没有这个志气勇气。如果没有加速发展的责任感,没有加快转型的紧迫感,没有推动跨越的使命感,贵州人的志气从何谈起?不讲速度,说到底就是自甘落后。
  “贵州速度”就是讲发展思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已经确定,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战略已经明确。但是,省内各地发展的基础不一样,面临的困难各不同,依托的资源有差异,能否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提速转型,考验的是广大干部的作风、视野和能力。唯有扎根基层沃土,向群众学习,充分依靠群众,才可能化发展的共识为发展的行动。唯有走出夔门,向先进地区看齐,吸纳别人的成功经验并和自身实际相融合,才可能真正探索出速度快、质量好、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贵州速度”就是讲工作干劲。空有美好的蓝图,没有十足的工作干劲,速度永远不可能提起来。贵州发展得够不够快,贵州发展得够不够好,关键在工作干得如何。“贵州速度”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指标要求,但它的深层意义在于――速度可以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推动贵州人大胆去想、去闯、去试、去干,去打破既有的框框套套,去创造性地去谋划发展。“贵州速度”的提出,体现的是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是你追我赶的工作状态。贵州人只有精神百倍干劲十足地去干,才可能真正地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
  二、“贵州速度”就是要突出把握好稳与进的辩证法
  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中央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科学决策。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稳中求进”是积极应对国内外新情况、新问题的正确方针。“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必须深入理解“稳中求进”的内涵和意义,把握好“稳”与“进”的辩证关系。“稳”是为了“进”。“进”是方向,是目的。说一千道一万,发展是硬道理。离开了“进”而单纯求“稳”,就可能在“四平八稳”中丧失机遇,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需要“稳”。“稳”是前提,是基础。如果没有稳妥的政策措施、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进”就可能是盲目冒进,难免摔跟头。在一定意义上讲,“稳”与“进”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没有“进”,长期的“稳”就无法实现;没有“稳”,“进”就无所凭借和依托。
  其一,“稳中求进”是一个积极的方针,而绝不是一个消极的方针。它所摒弃的是那种对客观形势和条件缺乏冷静分析,对需要与可能、优势与困难缺乏清醒认识,头脑发热、盲目蛮干的行为,但绝不意味着可以胸无大志慢慢来,遇到困难“等、靠、要”。应当认识到,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运行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大环境下,保持“稳”已属难能可贵,实现“进”更是重大成就。“稳中求进”同我们党近年来强调的“好中求快”是一致的,两者的深层含意都在于处理好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我们既要追求一定的发展速度,更要追求发展的高质量,决不能单纯求“快”而忽视发展质量。有时为了保证发展的高质量,宁可放慢一点速度。其二,“稳中求进”体现了求实态度与进取精神的统一。在发展问题上,我们党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强调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鼓足干劲,奋发进取,不能不求上进、无所作为。这两者的结合,实际上就是“稳中求进”。
  可见,“稳中求进”作为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符合国内外形势的客观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把这个总基调落实到实践中,需要掌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方法,既做到“稳”――方针政策稳妥、发展步子稳当、社会大局稳定、领导作风稳健;又做到“进”――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精神状态锐意进取、实际工作有效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前进。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就能够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取得更大成绩。
  “贫穷落后”不是贵州的代名词,更不是贵州的固有 标签。“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贵州任重而道远,努力创造一个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的“贵州速度”,是贵州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创造“贵州速度”要充分认识贵州现阶段基本省情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发展方式粗放;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弱,教育事业发展滞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市场机制不完善,基层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这些问题,将采取措施,在发展中努力加以解决。但是,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喀斯特山区省份,仍是全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发展困难最大的地区,与全国的差距还在拉大。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对贵州工作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但是,作为西部落后省份,要实现这一目标,由于历史、现实原因,面临着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第一,扶贫攻坚难度最大。一是,贫困面大。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苗岭山区是贵州三大集中连片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覆盖了全省72个县级行政区。二是,贫困人口多。按照人均年收入1196元的贫困线标准,目前贵州尚有贫困人口418万人,占全国总数的15.6%,贫困发生率高达12.1%,而全国仅为2.8%,两项指标均为全国第一。三是,贫困程度深。2009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3005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3%,处于全国挂末位置,特别是以麻山、瑶山为代表的极贫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700元左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左右。可以说,贵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全国扶贫攻坚的‘硬骨头”,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4月指导贵州抗旱救灾工作时指出,需要“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纳入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来考虑”。
  第二,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最差。一是,自然条件相对恶劣。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省人口占全国的2.59%,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1.83%,其中山地和丘陵占92.5%,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土地承载压力大。同时,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干旱、冻雨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交通方面,铁路营业里程仅占全国总里程的2.1%,并且全部是标准低的客货混运铁路,路网密度仅为除新疆、青海、西藏三个地广人稀省份以外其他地区平均水平的80%:公路等级低,2010年全国等级以上公路、高速公路占公路总里程比重分别为79.2%和1.7%、西部为69.3%和1.2%,而贵州仅为47.1%和0.8%,处于全国挂末位置。水利方面,贵州人均供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全省有130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64亩,低于全国1.18亩的平均水平,工程性缺水问题非常严重。
  第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低。2009年,贵州全省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财政总收入分别仅为全国的1.15%、1.09%、0.94%和1.1%。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40.3%,是新疆的一半、西藏的三分之二,居全国末位。在人口规模相近的省份中,贵州生产总值仅相当于辽宁的四分之一、福建的三分之一,不到黑龙江和陕西的一半。城乡居民收入比高达4.3:1,大于全国3.3:1的平均水平。15岁及以上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19年,比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还低0.66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53.4%和18.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8和5.8个百分点。全省人口预期寿命68.6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岁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仅为59.4%,比全国低17.7个百分点。
  第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任务最重。2010年,贵州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8万人,数量仅比新疆少51.9万人,比内蒙古多749.2万人,比西藏多979.1万人,比宁夏多1031.6万人。贵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尤为突出,在全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有36个属民族自治地区,在100个一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中,有79个属民族自治地方或民族乡,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60%以上。
  贵州地处西南地区中心,在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时期,贵州是西南大后方;红军长征11个月,红军在贵州开展革命工作达半年之久;“三线建设”时期,贵州是国家的战略腹地。创造“贵州速度”,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创造“贵州速度”主要思路和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发展条件上实现重大突破。推进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机场等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连通内外、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连接周边省会城市、全国主要经济区的快速铁路建设,开工建设一批客运、煤炭及原材料运输专线,新增铁路通车里程3000公里左右,铁路通车总里程争取达到5000公里。加快实施“六横七纵八联”高速公路网规划,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4500公里,打通连接周边省份的高速公路通道。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工程,提高公路通达深度和技术等级;加快重点城镇、重点工矿区、旅游目的地、支线机场、航运码头或港口与铁路、高速公路的快速联络线和公路运输枢纽、集散性道路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推进民用机场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省的民用航空运输网络。积极引进一批航空企业到贵州设立基地航空公司,拓展国际国内航线,增加航班密度。加快乌江等水运通道和水库库区航运工程、农村渡口改造工程建设。提高航道等级和通航能力。基本解决制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物流问题。按照现代水利的要求,加强水源建设,建成黔中水利枢纽和“滋黔”一期等工程,新建一批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城乡供水体系,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9亩、人均基本口粮田达到0.5亩,解决1299.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城乡电网建设改造,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加强信息、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缩小城乡信息差距。
  第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在开发培育主导产业上实现重大突破。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以重大技改项目为抓手,以名优品牌为引领,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增强电力、煤炭、烟酒、装备制造、民族医药等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 的支撑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提高建材、化工、冶金、林产品等产业的竞争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实施产业园区建设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快工业产品从原材料粗加工向精深加工、配套加工转变,突出抓好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等重点产业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工业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变,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优化重组,对生产要素、上下游产品和营销网络等进行整合,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强企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强地质工作特别是矿产资源整装勘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到201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比2010年增加1.5倍,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旅游大省建设,着力发展金融、信息、现代物流、工业设计、软件、服务外包、动漫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第三,加强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人口素质上实现重大突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全面实施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以师生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着力突破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整优化高等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幼儿园建设,重点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推进工程,到2015年全省三分之二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支持大村落和社区、居委会举办幼儿园。大力实施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基本解决农村初中寄宿生住宿问题。新建或改扩建90所高中阶段学校,到2014年以县为单位基本实现初中毕业生能够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构建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完成花溪高校聚集区和贵州大学等省属高校新建或改扩建任务,调整高等教育布局。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民办教育,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为学校配备校医,为寄宿制学校配备管理人员。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科技计划管理、科技合作创新和科技发展环境建设,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社会发展科技保障、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五大工程,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集中力量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各类急需人才,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四,推进城镇化带动战略,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坚持走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的山区城镇化道路,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实现黔中城市群重点突破,大力发展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节点中小城市。突出自然、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努力建设一批交通枢纽型、旅游景点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和小城镇。大力增强城镇要素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抓好建设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强化产业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城镇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管理水平,开创城乡统筹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新局面。
  第五,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在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重大突破。把扶贫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向绝对贫困发起全面总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实施集团化扶贫、项目化扶贫。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扶贫项目为支撑,按照“整体规划、县为单元、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综合开发”的原则,在抓好整村推进的同时,开展整乡整县推进,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进行脱贫攻坚。坚持分类指导,对丧失基本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主要通过农村低保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鼓励有条件的县加快脱贫步伐,采取摘帽不摘政策的办法,对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继续保留原有扶持政策,并给予奖励。加快山地农业扶贫开发,深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加快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2012年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2015年70%以上的建制村通油路,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和维护,加快农村客运站场建设。2014年完成统计在册的农村危房改造。2015年,按照国家扶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比2010年减少一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新增城镇就业135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250J7人以上。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第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实现重大突破。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现代经济、现代产业和社会发展,把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完善清洁生产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和江河水系污染治理,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实施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推进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和草地湿地恢复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森林管护,提高森林覆盖率。开展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结合乡村规划和农村危房改造开展村庄整治,用三年左右时间使村庄面貌有较大改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产业园区和城镇新区规划建设尽可能向低山丘陵发展,尽量少占耕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参考文献
  [1]《领导干部手册》,贵州省统计局等,2011年6月。
  [2]《贵州省2011年1-12月统计报告》,贵州省统计局等,2012年1月。
  [3]《统一思想集中心思凝聚力量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贵州日报》,2010年8月25日。
  [4]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贵州日报》2010年11月4日。
  责任编辑:郭渐翔

标签:贵州 较快 平稳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