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生活 > 正文

[试论高职院校体育资源与企业的融合] 全国28所重点高职院校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参观访问、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南京市8所高职院校体育资源及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的10家企业的职工体育文化状况进行研究。认为在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资源与企业的融合不仅能促进校企办学的效果,更能促进全国健身计划纲要的深入贯彻与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资源; 融合
  
  一、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资源与企业的体育文化匮乏形成一对矛盾体,如能把高职院校的体育资源与企业自己的体育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不仅解决了高职院校的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企业的体育文化的极大丰富,更能促进我国精神文化建设。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的江苏省南京市8所高职院校、10家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
  2. 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有关学校体育与企业及社会体育合作的著作和论文,以访问调查形式向专家请教,制定相关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所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 高职院校的体育资源现状
  (1)体育场馆资源状况
  体育场馆是体育教学、训练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1995年以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以及高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江苏省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
  走访的江苏省南京市8所高职院校的体育资源较为充裕。体育场地的器材与设施基本上能满足学校教学需要以及日常训练、课外体育活动需要,由于办学与教学评估工作的进行,一部分高职院校新修建了一批体育场、体育馆及健身设施,使高职院校的体育资源得到充实。
  从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基本上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这些体育资源仅限于学校内部使用,并未对外开放。
  从表2调查结果显示,8所高职院校共有4个体育馆,另有一所高职院校正在建体育馆,体育馆内包含篮球场、羽毛球场地、乒乓球场地、健身房等;室内羽毛球场27个,乒乓球场地22个,健身房9个;室外有10个田径场,10个足球场。表明场馆、设施充足,但利用率不高。
  (2)体育人才资源状况
  人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作为高职院校的高素质人才的体育教师、科研人员是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走访的8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男性92人,女性28人)的职称情况、学历情况、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表明,正教授和副教授职称占25.00%,讲师职称占67.50%,初级职称占7.50%;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44.17%,本科50.83%;从年龄结构看,25岁以下占9.17%,25岁~35岁占40%,36岁~50岁占36.67%,50岁以上占14.17%。从调查结果看,高职院校聚集了大量年轻、有热情、有经验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但被调查的120名体育教师中,95%以上的体育教师没有社区体育指导员资格,仅有11.2%的高校体育教师参加过校外裁判工作,说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参加校外体育工作严重匮乏,说明高职院校体育人才资源丰富,但参与社会体育少,利用率低,造成人才浪费,同时也说明高职院校体育人才利用率的意识有关。
  2. 企业职工体育文化状况
   (1)职工健身意识。
  从表3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企业职工的健康意识相应得到提高,但还有少数职工与极少数领导的体育意识显得缺乏。
  (2)职工健身场所。
  从表4显示,说明大多数职工选择免费场所锻炼,更加验证了有免费的条件好的场所更能促进全民健身。
  3. 发展建议
  高职院校的体育资源与企业的融合,不应该是学校、企业的一项阶段性、突击性的任务,它是学校走向企业、企业走进学校,创建现代“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构建终身体育体系的系统性工程。因此,要实现高职院校的体育资源与企业的融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观念,合理优化体育资源配置。
  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服务企业是一项艰巨、复杂、实战并具有开拓性的一项伟大工程。因此高职院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必须统一思想,大力宣传高职院校体育资源与企业体育文化相互融合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服务于企业,实现全民健身运动。
  (2)开发高职院校与企业体育文化互动发展模式,建立新型运行机制。
  只有注重开发高职院校体育资源与企业互相发展的模式,才能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才能不断促进企业体育文化的发展,真正做到“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了使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应加大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力度,通过建立新型运行机制,使双方能够互相沟通、互相配合、共同规划、共同管理,实现工作规范化,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四、结论
  高职院校具有完善的体育资源,掌握最前沿的健身理念、方法和手段,而企业相对体育经费匮乏,场地设施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不仅影响企业的和谐发展,更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解决好学校体育资源与企业的融合,那将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晨曦,张宏成.江苏大学城体育服务
   体系构建设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8
   (12).
  [2]孟广丁.徐英微.论高校体育教学与社区
   体育服务的互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3).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

标签:试论 融合 高职院校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