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诗词 > 正文

90后生育意愿超级低 试探我国中等收入家庭的生育意愿数与出生性别比的关系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影响一个家庭的生育意愿有微观因素也有宏观因素,对于出生性别比也是如此;生育意愿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而生育意愿又往往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制约。中等收入家庭是根据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文化教育等方面来划分的,所以可以看出中等收入家庭的很多构成要素都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相似。那么这些中等收入家庭的生育意愿数是怎样的情况,以及现实中他们的家庭的出生性别比又是怎样一种情况,生育意愿数与出生性别比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正是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
   关键词:生育意愿; 生育意愿数; 出生性别比; 中等收入家庭
   人的基本需要是人自身的种族繁衍,而生育是人类繁衍的唯一源泉,也是婚姻和家庭的重要功能之一;生育行为不仅仅是个人或者家庭的事,更是关乎社会结构的稳定和民族乃至人类种族的绵续与生存。所谓生育意愿 是指人们对生育的综合看法,它主要包括数量、质量、性别等方面的期望和偏好;其中生育意愿数是指家庭的理想生育子女数,出生性别比是指某个人终生生育的孩子中,每100个女孩所对应男孩子数。
   家庭作为生育的载体,也是生育传承的基本单位;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父母与子所构成的稳定的三角关系。中等收入家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阶层,当今世界各国的政策都在鼓励扩大中等收入阶层,这样能更好的缩小贫富差距,缓解贫富矛盾。学者张宛丽对中等收入家庭 做出定义,主要是指具有中等以上国民教育学历水平,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拥有较高学历,掌握并提供市场稀缺的职业专业技能。这个定义从收入、社会地位、个人能力、生活方式等对中等收入阶层做出了比较全面的诠释,可以看出中等收入家庭的很多构成要素都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相似,而学者贾志科发现我国居民的生育意愿的变化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城乡差别,而不同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背景等的生育意愿也明显不同。
   一、中等收入家庭生育意愿数
   随着改革开放30年,计划生育政策也实行了20多年,人口生育迎来一个新时代,当初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孩子,如今现在都已经或者即将迈入婚姻生育大军,他们的生育观本身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宏观上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导致人们的生育意愿的改变;而对特定的人群和阶层,工作条件、收入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是影响生育变化的主要因素。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提到当人口增长超过供养能力(尤其是经济能力)时,正面的抑制因素会发挥作用。西方人口经济学家莱宾斯坦也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的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父母想生孩子的数目会逐渐减少。
   相对经济发达地区的低收入家庭由于生育子女成本过高,社会责任过重,一般选择生育数为一个;而落后地区则由于传统生育观和经济改善主要靠劳动力的增加,所以生育意愿数较高。一般而言,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文化程度较高、工作环境良好的,对子女数量要求一般是一孩。如果没有现在计划生育政策,一些数据显示,中等收入家庭倾向于生两个,并且绝大多数希望一儿一女。
   据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调查资料 估算,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意愿子女数分别是1.94、1.86、1.69、1.59、1.58个。其实已有的研究表明受到较好教育的父母生育意愿数较少(张晓辉、戴维W?休斯等,1995);随着科学知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生育意愿数的追求降低(刘俊荣,2000)。
   二、中等收入家庭的出生性别比
   2002年,调查 表明从生育意愿性别比来看,文化程度越高,选择男孩的趋向减少,而选择女孩的趋向增多。低收入人群多是从事体力劳动,由于人口数量意味着劳动力的多少,男女性别则被认为是劳动力的质量标准。所以,在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下,低收入家庭为了更好地开展生产或取得更多的收入,往往倾向于生男,所以性别比比较偏高。而中高等收入家庭,主要是脑力劳动者,对子女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而对于子女的性别要求也不如低收入家庭那么强烈。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各城市平均人口性别比是100.32,其中家庭户是99.42,集体户是116.61;各镇的平均人口性别比是101.43,其中家庭户是100.71,集体户是128.83;乡村则是103.07,其中家庭户是103.07,集体户是159.93。
   根据上面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城市的出生性别比较之镇的出生性别比一直要偏低一些,而镇相对于农村的性别比也要偏低一些。越是小户家庭,对孩子的性别要求越低;高收入的人对男孩的偏好较弱。
   三、中等收入家庭的生育意愿数与出生性别比的关系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口普查和生育的调查数据显示,从1981-2005年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条件下,第一胎孩子性别比比较正常,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一般情况下只有一次顶多两次生育的机会(少数民族除外),所以从第二个孩子起,父母便对孩子的性别有了要求,出生性别比陡然增高,并且数量越多出生性别比就越不正常。家庭成员职业层次越高和经济收入越多,抚养子女多花费的经济成本、精神成本以及相应产生的边际成本也越大,因此多养孩子本身就是很不经济的行为,也不利于整个家庭的和谐发展。所以大多数中等收入家庭的生育意愿数在两个,而且倾向于儿女双全,这是中等收入家庭在比较生育子女的成本与收益之后所作出的理性选择。(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
  
  注解:
  ① 李英,贾志科,李晓娥.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J].武汉:湖北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2008(5)
  ② https://www.省略/Article/TypeArticle.asp?ModeID=1&ID=498&Page=1
  ③ 贾志科.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变化[J].人口与经济,2009(4):24-28
  ④ 陈胜利,张世琨.当代择偶与生育意愿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 李英,贾志科,李晓娥.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J].武汉:湖北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2008(5)
  [2] 贾志科.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变化[J].人口与经济,2009(4):24-28
  [3] 陈胜利,张世琨.当代择偶与生育意愿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
  [4] 张子毅,等.中国青年的生育意愿――北京、四川两地城乡调查报告[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38
  [5] 顾宝昌,徐毅.中国婴儿出生性别比综论[J].中国人口科学.,1994(3)
  [6]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M].
  [7] 陈卫红,白领阶层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
  
  

标签:试探 意愿 生育 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