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实施方案 > 正文

虚假新闻案例2018【透视新课改的虚假现象】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师头脑中逐步确定起来,并使教学实践发生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具有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然而其中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美丽,让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
  
  一、 自主――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于是教师把主要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推出了这个让学生个性充分张扬的“舞台”。可是,许多怪现象随提倡自主学习应运而生。
  其一,话到尽头,覆水难收。课堂上,热闹、活跃成了主旋律,教师在“把学生失去的课堂交还给学生”这一先进理念的引导下,抛出若干或大或小的问题,学生说说议议,畅所欲言,氛围着实轻松。其结果是:教师模棱两可,你还我好大家好。名为尊重学生,实则放任自流。
  其二,课文五马分尸,学生完全自主。对于本文的学习,内容学生自定,喜欢哪段就读哪段;方式学生自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伙伴学生自找,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名为自主体验,实则自由散漫。
  其三,活动五花八门,学生眼花缭乱。课堂活动化无疑是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有效参与的极好方式。但不乏为活动而活动的课堂,学生或演或辩,或评或说,忙的不亦乐乎,却未能静下心来细细体验,对活动进行反思,更别说由此产生感悟了。追逐活动,不免抛掉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
  其四,热衷课外延伸,学生无法自制。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如此宽泛的外延自然令不少学生沉湎于毫无选择、有量无质的课外阅读和相关活动。试问:学生尚无自觉,何谈自主学习?
  
  二、 合作――迷失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的时有思维火花碰撞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但在操作中也出现了令人困惑的现象。
  其一,生生合作显得无序而无效。课堂上教师一抛问题,满教室嗡嗡之声不绝于耳。各讨论小组中,一味倾听者有之,争执吵闹者有之,大讲闲话者有之,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往往刚一开头就草草收场。学生未进入状态就戛然而止,他们参与的积极主动性自然受挫,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代替了整组同学的想法,汇报讨论结果时,更是优秀者露“头角”。日久天长,两极分化自然严重。
  其二,师生对话显得虚泛而随意。对话教学不失为师生间平等合作的典型体现,教师与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与心灵的交流”,并对学生信马由缰的思维火花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与开启,可使学生对文本有深层把握。但课堂上,教师往往将对话主体对准班内的学习精英,或者过分扩大学生的主体需求。教学过程的随机性使对话呈现虚泛状态。此外,教师在对话内容上强化形式,淡化效果,使对话流于肤浅,对话的过程因缺少目标导向而显得十分随意。
  其三,合作的共性取代了学习的个性。个性化学习的前提是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即使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若没有学生个体对文本的基本把握、基本体验,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味的强调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共性思维,这对学生固然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发散思维造成束缚。显然,一味的滥用合作学习,会无意中剥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读书、自我感悟的机会,有悖于学生的思维规律。
  
  三、 探究――淡化了学科的基础积累
  
  如果说原来的语文教学处于一个极端――对学生的发展认识不足,仅仅把目光盯在“双基”上,关注的是知识点和训练点,那么,现在我们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可能。如在教学中高一些脱离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所谓“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只追求表面的热闹,没有以教材为凭借,没有以学习目标、要求为指导,课堂上学生漫无目的地高谈阔论;教学中,教师讲将、教学精力聚焦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却忽视甚至放弃了基础知识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否则,学生的综合能力只会成为脱离坚实基础的空中楼阁。有人说,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头脑里记住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语感正是通过不断朗读继尔成诵继尔领悟的过程形成的。
  
  四、 课件――沦落了语言艺术
  
  课程改革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大胆的延伸,不断拓展,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大大丰富。但我们也看到,不少教师机械片面的理解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迁移拓展看成课改的一个招牌,拓展了许多所谓鲜活的内容,制作开发了不少语文课件,使学生一节课下来都不知道语文讲了什么。
  课件是课堂“要”件,但这个“要”并不是指主要、必要,而是重要。我们不否认课件在课堂的某些环节与知识点学习上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课件,并不是课堂的所有环节都离不开课件。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如果它起不到服务的作用,就是画蛇添足,就是喧宾夺主,运用就是失败的。语文学习的方式,必须或最好通过与文本神来解决语文问题,即要让课堂回归“语言”。当你用铺天盖地的音画资料占据课堂时,或许这节课的问题解决了,但学生的这种理解不是语文层次的理解,这种理解也就失去了语文的意义。学生在课堂上领略的不是语言的魅力,而是高科技的风采,这不是一种莫大的自我否定吗?教师不是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来为学生营造意境,而是靠着一张张真实的画面甚至视频来换取学生的惊叹,这何尝不是语言艺术的沦落?所以,我想说,语文的课堂应是语言的课堂,而不是一个多媒体的展示厅,语言是最好也是最有价值的课堂媒体。
  可见,语文课改要回归课堂教学的“自然”属性――返璞归真,只有归真的课改才最有价值。对那些“虚假主意”“表演主意”的“美丽”语文课,我们要像《皇帝的新装》中的小男孩那样勇敢的喊出来:天啊,他其实什么都没有穿。
  (朱利艮 江苏省滨海县陈涛中学 224500)

标签:透视 虚假 新课改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