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比的应用说课稿

时间:2017-03-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一、分析教材、明确目标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关注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3、情感方面: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欣赏他人。

根据上述观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新时代的课堂,是信息技术的课堂,本课我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予辅助教学。

二、教中孕法、学中得法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方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因此本课的教学法我总体归纳为两点:

1、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形成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材中例2所讲事例较枯燥乏味,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有一定难度。为了创设好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本课设计从学生感兴趣的孙悟空、猪八戒的故事引入教学。根据劳动付出比为5:3,总收入为160元,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样,在解题策略的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从而也就解决了课本例3的问题。这整个环节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这样的探索学习中,使每位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

2、自主探究,为合作学习创设平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中,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同程度发展。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的应用》,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9在页的内容。在小学阶段,比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内容,即比例尺和按比例分配。由于比例尺与比例的联系更多一些,且《标准》把比例尺归入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内容中,因此留在后面教学,这里只教学怎样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所谓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 平均分 问题的发展。

教材通过例2创设一个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稀释清洁剂浓缩液的问题情境,教学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两部分。教材首先通过一段文字说明稀释瓶上用不同颜色条形标明的比的含义,使学生了解按比配制的实际意义。然后通过三个人物的对话插图由阿姨说明稀释的配制要求,并提出问题,再由两个学生讨论算法,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例题设计,较传统形式的应用题,更具可读性和启发性。例2介绍了两种解法。一种是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即转化为整数的除法、乘法来解决。另一种是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来解决。接着又通过 做一做 的第2题,教学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三部分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新课标要求,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认为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4、教学准备

课前老师需要将复习题和例题分别用小黑板抄好。

二、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应激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将主要采用复习导入和小组交流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 授人以 ,不如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将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展开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本着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的核心理念,遵循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 的原则,精心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使数学教育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教学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出示复习题:六(1)班40名学生参加大扫除,其中  的同学打扫教室,  的同学打扫操场。(1)打扫教室、操场的同学各有多少?(2)写出打扫教室、操场的人数比。

(设计意图:先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新知奠定基础。)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张师傅和李师傅在同一时间内做同一种零件,张师傅做了180个,李师傅做了200个,经理分别付了他们每人190元,你认为这种付法合理吗? 师:在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中都会遇到不是平均分配的问题,还有一种分配方法应用也很广泛,那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教学例2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稀释液的、稀释液是怎样配制的?使学生明白:500毫升稀释液是用浓缩液和水按1:4的比例配制成的,即把稀释液平均分成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  ,水占稀释液的  。

独立尝试解答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解答完了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会有两种解法:a.500 5=100毫升  100 1=100毫升  100 4=400毫升  b 500 毫升  500  毫升

这时老师提问:这样算出的结果对吗?你有什么办法检验?引导学生说出检验过程,包括两方面:一是把浓缩液与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量500毫升;二是把两种液体的体积比化简,看是不是等于1:4.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总数按一定的比来分配,可以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出每一份是多少,再求各部分;也可以把各部分数的比转化为总数的几分之几,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首先一定要让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特别是1:4的含义,弄清了题意,学生解答起来就不难了,所以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解答完了以后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让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多说,说题意、说解答方法、说检验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三、巩固练习

适当的练习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深化知识,所以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题,都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第一层次是做一做第1题,题型和例2相似,已知总数和各部分的比,要求各部分数。

第二层次是做一做第2题,略有变化,是把70棵树按要求分成三部分,且三部分的比没有直接出示。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富有层次性,由易到难,不但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哪一点表现最满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小学和评价,从而达到梳理知识、反思过程、积累经验的效果。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评价能力。)

比的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52页例2和例3——比的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

之所以将例2和例3放在一节课,主要是为了形成知识的层次和渐进,以利于通过知识点的对比,让学生坚定对知识的感知结果。

按比例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教材是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我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是比的应用,又是“平均分”的发展,明确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应用这一直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以及自学能力,促进能力的发展。

在轰轰烈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因此,为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我制定了这堂课的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四、说重难点

重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

难点:让学生知道“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例”进行分配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了这种特征,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例进行分配,则往

比的应用说课稿

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自学——比较——应用”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操作实践,复习引入,指导自学,分析比较,实际应用等教学法。

推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把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关键在于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针对这种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应该通过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意识,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其次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安排动手操作,促使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按比例分配”的概念。

第三就是指导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让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问题边自学,边思考,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的目的,这样,可以做到既让学生学习,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第四就是重视应用,正所谓“学以致用”,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巩固学生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六、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程序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解决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采用分石子的实际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而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第二部分主要解决怎么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要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应用这一直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就必须要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而采用分石子的实际操作法,即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感知,既贯彻了新课程理念,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部分

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操作感知,导入新课。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数学课程标准》第21页】

以同方为单位分一分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1)、按1:1把8颗石子分成两部分。

(2)、按2:1把8颗石子分成两部分。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第一种情况是“平均分”,而第二种情况不是“平均分”。说明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除了“平均分”以外,还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除了第一种情况是“平均分”外,还有第二种情况,由此导入新课,“按比例分配”。

这样安排导入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发展变化与延伸,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

怎样按比例分配

(一)、复习

(1)、甲数是8,乙数是10,则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2)、第52页出示复习题: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小麦和40公顷玉米;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这样安排,目的是把握新旧知识和连接点,为分散难点起着积极的迁移作用。

(二)、自学

1、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自学

先出示自学要求:这道题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来分配?播种小麦和玉米的面积比是3:2,表示播种小麦和总播种面积的比是几比几?播种的小麦占总播种面积的几分之几?玉米的面积与总播种面积的比是几比几?播种的玉米占总播种面积的几分之几?

老师引导学生尝试,让学生自学课本例2。其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小组自学,教师进行指导

小组自学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新课程要求的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之一。

3、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解题

先检查自学情况,师生共同简略解决例2

然后让学生汇报:把谁按什么比例分配

4、自学例3

让学生在学习、理解了例2的基础上自然的过渡到例3,并运用例2的技能来解决例3,使学生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以及综合运用。

5、比较例2、例3

例2是把总面积100公顷按3:2进行分配,例3是把总棵树按3个班的人数所占比例进行分配。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按比例分配既可以是2个量比,还可以是3个或3个以上的量比。

(三)、练习

多层次训练,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练习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洽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1、基础练习

某班男女学生人数的比是9:4,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这个练习用采分散难点,促使知识结构的内化。

2、对应性练习。

62页的“做一做”第1题

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后即时得到巩固。

3、综合性练习。

(1)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0,甲和乙的比是7:3,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2)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20米,长和宽的比是3:1,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这种练习旨在加强对比,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运用

混凝土,石子、沙和水泥的比是3:2:5,现在有20吨水泥,需要多少石子和沙才能生产出这种合格的混凝土?

有了基础知识,并不等于拥有了技能。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知识方法的同时,教师大力提供应用时空,让学生自主地运用“双基”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形成技能和对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应用能力,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全新而又生疏的实际问题,这一点对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非常重要。

(五)、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这样做既检验了效果,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例2--------  例3-------

  总份数3+2=5  总人数:47+45+48=140人

(——把总面积100公顷 按3:2 分配  )  (——把总棵按各班人数分配)

  大豆100x3/5=60公顷  一班:280x47/140=94棵

  玉米 100x2/5=40公顷  二班:280x45/140=90棵

  答:---------  三 班280x48/140=96棵

  答 :--------

板书体现了本节课的两个主要内容;将其并排,易于进行对比,简洁而一目了然。

标签:比的应用说课稿人教版 比的应用说课稿北师大 比的应用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