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大中国说课稿

时间:2017-03-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大中国说课稿

大班音乐欣赏《大中国》稿

说教材: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在不断的熏陶、感染下,潜移默化地让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爱祖国的情感。但相对来说我们对进行爱祖国教育比较局限于语言类活动,《大中国》这首广泛传唱的歌曲,则以强烈的音乐感染力表达了真挚的爱国情怀,可以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中产生爱祖国的情感。

  虽然这是一首成人的流行歌曲,但其节奏明快,歌词形象具体,旋律欢快、雄壮、有力。前半部分主要是用欢快的旋律阐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和祖国之最的内容,最后一小段的旋律是比较舒缓的,起伏较大,抒发了强烈的爱祖国情感,用高音使爱国情感得到升华。大班幼儿通过两年的音乐活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理解和欣赏的能力,如:他们能够区分《摇篮曲》《进行曲》等不同节奏和性质的乐曲,并能用简单的方式表现乐曲的内容,有一定的音乐欣赏基础。《大中国》这首歌曲中前后欢快和舒缓的旋律差别比较明显,幼儿能根据欢快、缓慢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性质。另外大班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对祖国的知识经验积累也能帮助他们对歌词内容的理解。所以虽然这首歌曲音域较宽,不适合幼儿演唱,但无论从歌曲的旋律还是歌曲的内容看,都是比较适合幼儿欣赏的。

  音乐欣赏活动《大中国》是建构式课程主题《中国娃》中的一个教学活动,在《中国娃》这个主题中覆盖了很多内容,如聪明的中国人、祖国之最、娃娃到北京、有趣的汉字、国宝熊猫等,而《大中国》这首歌曲内容涉及到祖国的地域辽阔、民族团结、祖国之最等,所以我觉得这个活动放在主题开展的中期进行比较合适,在开展过相关活动后,幼儿积累了少数民族、祖国之最等相关的经验后,更容易理解歌曲内容。

说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三个目标:

  1.萌发爱祖国的情感和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2.理解歌词内容,体验作品欢快、雄壮的特点。

  3.尝试用合适的动作来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感情。

  这三个目标从情感、知识、能力的角度依次递进,把情感目标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觉得有了爱祖国的真情实感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理解歌词和感受旋律,在此基础上达成第二个知识目标。而第二个知识目标又是第三个能力目标的达成基础,因为让幼儿在体验作品的特点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表现表达。第三个能力目标设置,考虑到的是大班幼儿已有初步自主表现的能力,《纲要》中也提到:要为幼儿提供自主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法。在欣赏中尝试让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进行表现和表达,不仅可以更好地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也能借助动作更形象地表达对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说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大中国MTV一段  多媒体  大中国CD音乐

  2.经验准备:积累少数民族、祖国之(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大中国说课稿)最等相关的经验

  说教学流程:

  观看MTV,激发兴趣(情感激发,为下一环节做辅垫)分段欣赏, 理解歌词(目标二服  务)  完整欣赏,感受旋律(为目标二服务)  自主欣赏,表现表达(为目标三服务),整个活动,在层层递进中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一)观看MTV,激发兴趣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MTV形象生动的画面和歌手深情的演唱把视觉和听觉合二为一,非常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让孩子一开始就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可以在活动一开始就很好地把幼儿的爱国情感激发出来,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欣赏歌曲的活动中。

  (二)分段欣赏,理解歌词

  1.老师分段演唱后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哪些美丽景色?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以歌词做归纳,同时出示多媒体风景图片。

  3.教师帮助幼儿分析不易理解的几句歌词。“兄弟姐妹”、“两条龙”分别是什么意思?

  在这个环节采用分段欣赏的形式更有利于幼儿听清楚歌词和分析理解歌词内容,活动中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当幼儿提到哪句歌词时就运用多媒体课件点击出示相应的风景画面,这样有了多媒体画面的出示,把歌词内容进一步形象化,更易于幼儿理解和熟悉。另外,活动中还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如:在歌曲中说到“兄弟姐妹”、“两条龙”这对于我们成人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兄弟姐妹指的是56个民族,两条龙指的是长江与黄河,这里作词者就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这样的比喻并不能马上理解其含义,所以我有必要通过提问法来帮助幼儿分析和理解歌词,使幼儿对整个音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地了解。

通过运用多媒体演示法和提问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了歌词内容,使幼儿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而适时地提问和出示画面还使幼儿使终保持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通过回忆已有经验,对歌词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

  (三)完整欣赏,感受旋律

  1.音乐前后旋律有什么不同?

  2.出示图谱,帮助幼儿感受前后两种不同的旋律。

  3.对比欣赏,进一步感受前后两种不同的旋律。

  在这个环节中由于重点要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所以在选择音乐时要选择音像效果好,旋律中配器较为合理的音乐,这样就能突出歌曲的性质,渲染歌曲的气氛。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运用了倾听法和图谱演示法。倾听是音乐欣赏的基础,倾听法主要让幼儿用多次不同方式的倾听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首先采用完整的倾听,请幼儿说说这首歌曲的音乐前后有什么不同?再通过图谱演示法,以图谱中不同的图案、线条表现乐曲旋律的变化,给孩子直观的视觉感受,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欢快、舒缓两种不同的旋律,最后通过对比欣赏,进一步感受明确前后两种不同的旋律。通过听觉和视觉的交替运用,幼儿对歌曲旋律的把握就较为清晰和明确了。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能理解前后两种不同的旋律,在老师的引领下增强了幼儿感受旋律的能力和对比欣赏的能力。

  (四)自主欣赏,表现表达

  1.再次欣赏MTV,观察歌手的演唱动作,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2.教师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幼儿随音乐自主表达。

  为了突破让幼儿自主表现这个难点,在引导幼儿对歌曲内容用合适的动作进行表现时主要运用MTV动作示范法和同伴互学法。MTV中歌手的示范动作可以引发能力强幼儿的表现灵感,自主创编合适的动作,能力弱的幼儿可以模仿MTV歌手的动作进行表现。在这个环节中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带动能力弱的幼儿,幼儿间可以相互学习。既满足了能力强幼儿自主表现的愿意,又带动能力弱幼儿进行表现。这样一个运用MTV动作的示范符合纲要中提到的: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获得美的熏陶。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通过动作表现进一步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五)延伸活动

  1.可以在区角活动或者午餐前后反复欣赏、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旋律。因为一个作品的特点不是一次活动就能全部领悟到的,可以让幼儿在反复欣赏中,不断去感受,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2.也可在区角活动或者午餐前后播放《我爱你,中国》《中国,慈祥的母亲》等爱祖国的歌曲,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爱祖国和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因为爱国教育需要长期感染和熏陶,光光一个活动不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机渗透,潜移默化的实现。

大中国说课稿

说课稿 人音版 音乐 六年级 上册 《大中国》各位评委老师 X 午好,我是应聘小学音乐的 X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中国》 ,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我 的说课: 一、说教材 《大中国》 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学期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是一节 音乐欣赏课。本首歌曲是一首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由通俗歌曲改编而成的合唱曲。曲调吸收 了我国民歌素材创作而成,富有时代气息。高枫作词作曲,朱良镇编合唱。

《大中国》的音 乐由引子+A+B+A 构成复三部曲式。通过歌曲的欣赏体验作品气势雄壮,音域宽广的特点, 激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歌曲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是前两课的延伸,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体性差异, 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 并从学生 的角度出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的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握歌曲的风格、理解歌曲所表 达的含义。

3、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合唱这一演唱形式,并尝试合唱 歌曲;能够掌握秧歌的基本表演动作,进行歌舞表演。

根据教材的分析以及叫教学目标的设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歌曲中爱国主义情感的体验,用合唱这一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秧歌基本表演动作的掌握。

二、说学情 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 求知欲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强, 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 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 清是非。

自我意识有所发展, 开始注重穿着打扮, 自尊心进一步增强, 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 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 在这过程中 也需要老师发挥指示和引导作用。

三、说教法 教学方法不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 能力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结合新课改理念和本节课内容的特征,我将主 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这是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播放的音乐和图片, 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处于一种舒适、 富有乐曲的情境之中, 这样既陶冶了情操, 也逐渐的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欣赏力。

四、说学法 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的学法是欣赏法。日本教育家铃木认为:天 赋不是天生固有的,音乐的耳朵在听力训练中得到,多练习就多出效果。音乐欣赏又是发展 听觉才能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通过欣赏,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审美经验。给学 生尽可能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 推动学生深入地感受、领会学习,因此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 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由于本节课 是本单元的第 3 课,那么在上课伊始,我会让同学们复习我们前两次课学唱的歌曲《同一首 歌》和《我的祖国》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唱完这两首歌,我会想学生提问:同学们 在你们心中,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同学们可能回答中国很大、民族很多等,那么我会 总结: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呢都说明我们的祖国很大,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 《大中国》 ,我们来听一听,歌曲中是如何描绘我们的祖国的。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节音乐欣赏课,在之前的学习中,学 生已经学会了两首关于祖国的歌曲, 对爱国歌曲已经有所感知, 能够感受爱国歌曲中所表达 的情感, 我用同学们刚学过的歌曲导入今天的新课, 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 容,另一方面也为今天的课奠定了感情基调。

(二)聆听音乐,欣赏歌曲 新课标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会听,引导学 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设计 了以下 3 个教学步骤: 1、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经过导入的环节之后,我会播放歌曲《大中国》 ,这首歌曲是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歌 曲,在播放歌曲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能跟着哼唱,充分的调动了学生欣赏歌曲的兴趣。接 着我会提问学生: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2、再次聆听,深入感知 学生听到熟悉的歌曲都会显得非常的兴奋, 带同学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之后, 我会再 次播放歌曲,让同学们跟着一起演唱,同时向同学们讲解,这首歌曲是一首合唱曲,与我们 之前学习的《同一首歌》是同一种演唱形式,那么,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应该注意声部之间的 平衡、和谐。同时提问给学生: (1) 、歌曲运用的比喻的手法,将中国比作家,那兄弟姐妹 指什么? (2) 、 从歌曲中你听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聆听并演唱歌 曲。聆听、演唱完毕,学生回答问题,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并简要的 讲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词曲作者高枫。

3、深情演唱,体会情感 同学们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的简介,并且对歌词进行了分析,已经能 够体会歌曲的情感了, 那么在这个教学步骤中, 我会将同学们合唱这首歌曲中欠缺的地方简 要进行指导,让同学们深情并茂的进行合唱,完整的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这一个环节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对之前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安排, 整个环节分为三个紧紧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步骤,循序渐进,不仅巩固了合唱这一演唱形 式的学习,而且引导学生自己感受、分析歌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自 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堂延伸,音乐活动 在欣赏、分析并体会了歌曲之后,我会让同学们将《大中国》与《我的祖国》在歌曲风 格上有什么不同,进行简要的分析。接着,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秧歌的图片,并对秧歌 这种民间歌舞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播放一段秧歌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请同学 们都站起来, 由我来教学生一个简单的秧歌动作, 学生们学会之后, 我会将同学们进行分组, 分组进行练习,并且能够在这些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一直播放歌曲 《大中国》 让同学们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以及旋律进行舞蹈, 我会深入学生中间, 进行指导, 也跟学生一起舞蹈。

待同学们都创编好了之后, 我会给同学们一个展示的空间, 以组为单位, 自由上台进行展示,台下的同学在音乐生中演唱歌曲。将整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

设计意图:这个阶段的学生的表现欲望都是比较强烈的,而且在前面的欣赏歌曲中,同 学们可能有点倦怠了,在这个音乐活动环节中,我教会学生扭秧歌,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自 由进行创编, 能够再次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舞蹈能够锻炼学生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创编舞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表演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四)课程小结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采用让学生自己总结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另 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总结的能力,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会加以小结,我 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家,热爱我们的兄弟姐妹。最后, 我会让同学们再次伴随歌曲舞蹈, 在欢乐中结束这堂课, 让歌曲所包含的情感停留在学生的 心中。

设计意图: 学生总结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总结能力, 在课前再次伴随歌曲 舞蹈,能够让歌曲的情感深入学生心中,音乐课会结束,但是歌曲中饱含的爱国情感却不会 结束,会在学生的心中萦绕。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主要是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大中国说课稿

鄂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真大》说课稿郧县城关镇第一完全小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祖国,你好》的第一课《祖国真大》。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与思路: 一、说教材 《祖国有多大》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中的 第一个课。教材以中国行政区图和文字介绍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教材所提供的材料旨在引导 学生借助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层面,了解我国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知道我 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这节课的关键是一个“大”字,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 定制为: 1、通过不同的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 2、知道图例和比例尺的含义,学会看中国地图。3、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这些目标中,让学生了解祖国有多大,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是教学重点。要突出教学 重点,必须借助课本的工具性,会看,会算,能体验才能真切感受到祖国之大。所以后者是 实现教学重点的关键也是这一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课综合了地理和品德两方面的教育内容,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综合性,并注重将 品德教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

文中以地图为载体,在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同时,把地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让学生在使用 过程中熟练掌握。这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但这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祖国是学生生活领 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学生既近又远,毕竟祖国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必 须通过课堂教学去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祖国、了解祖国,进一步激发祖国的爱国热情。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内容是关于祖国的,祖国对学生而言,很熟悉,也很抽象,只靠展示和讲解肯 定没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祖国之大。因此,只有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合作探究,通过活 动的方式去亲身体验,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之大,从而为祖国感到自豪。在教学中,我扮 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尽量简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切中本课研究的重难点,把学习时间真正还给学生。本课教学,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了丰富多彩且富有 启发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课前准备活动 教学本课前,我给学生一个自学、调查提纲,引导、指导学生通过网上搜索、查阅课外 书、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调查、比较祖国到底有多大:一是了解本市、本省和其他国家的 面积,并将其与祖国面积作比较;二是调查南北两地的温差、东西两地时差等,说明祖国的 (二)课堂学习活动1、歌曲欣赏,导入新课 首先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歌曲《大中国》,在优美的音乐之中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与思路】: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了解祖国,并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到 祖国的强大,带着快乐的心情尽快进入课堂。

活动一: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感受祖国到底有多大 1、结合陕西省地图,比较陕西省与西安市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陕西省与中国的面积,以突出祖国之大。

【设计理念与思路】:在比较活动中,让学生在感知自己的家乡西安以及陕西省的大 小,通过换算比较,也就是直观的进行空间上的比较,从而感受祖国的广大。

活动二:旅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一是认识图例,让学生能看懂地图,知道什么是国界线、大陆海岸线和一些图例符号的 含义; 二是初步感知祖国有34 个省级行政单位,认识部分省级行政区的大体位置,为旅行活 动做准备。

三是通过旅行活动,从数字上感受一下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先从自己熟悉的家乡陕西出发,出发前,让学生知道我们陕西处于祖国的西北部地区, 经河南来到安徽,让学生知道安徽在祖国的东部,是沿海城市,先沿着大陆海岸线,我们走 到了浙江、福建、广东,到了广东停下问学生,广东在我国的哪边?(南部),它是不是我国 的最南边呢?(不是的,我国的最南边在南海上的曾母暗沙,从而加深对我国海域边界的了 继续旅行,来到了广西,这时我们走到了陆地上的国界线了,到了云南、西藏、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祖国的哪边?(西北部)走到这,也就走到了祖国的最(西边)。

经过新疆,我们到了甘肃、内蒙古,内蒙古有全国最大的草原。我们现在到了祖国的北 边(黑龙江),这时让同学们看着地图,找一找祖国最北边的城市在哪?(黑龙江省的漠河 是我国最北边的城市)。

再经过吉林、辽宁,咱们就要走完陆地上的国界线了。走到这里,再回顾一下国界线, 问学生我国陆地上的国界线有多长?(板书:国界线20000 多千米!) 按照同样的方法走完18000 多千米的海岸线,让学生计算国界线和海岸线加起来的总长 度是38000 多千米。让学生再计算走完这一圈需要4 年多的时间,学生感到很惊讶!很震撼! 让学生直接感受祖国大。师再用粗粉笔在原“大”上描写突出。

【设计理念与思路】:活动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的基本特征,我在设计徒步旅行活动中, 跟着卡通小人沿着祖国大陆的边界走一圈,在认识四至点的同时,一是让学生领略美丽的风 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初步感受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地图上的大 体位置;三是通过引导学生计算,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祖国边界的漫长,由此 感受祖国的辽阔广大。

3、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探究 祖国到底有多大呢?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课前发放的调查提纲,要求用一种 你喜欢的方式或者一句话来说明我们祖国疆域的辽阔。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激励引导,再通过欣赏儿童诗歌《我们 的祖国真大》,加深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

【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仅仅靠书中的图文、教师的语言讲解是无法说清楚祖国 地域的辽阔。为了使教学更有实效性,让学生课前进行调查,知道南北温差、东西两地生活 的差异,采取视频播放、互动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祖国南北、东西距离远,跨度大, 祖国辽阔的事实。

4、总结提升,歌曲激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最后让 学生畅谈,进行情感的升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再次播放《大中国》,在抒 发情感的同时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设计理念与思路】:人是感性动物,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进而升华学生的情感,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目的。

五、说教学效果“祖国有多大”作为“好大一个家”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我 们祖国的陆地面积大,幅员辽阔。本课综合了地理和品德各方面的教育内容,较好的体现了 课程的综合性,并注意将品德教育与知识学习相融合。

在学生对祖国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通过活动进 一步认识中国。其实“祖国有多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的 理解,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找一找、算一算、比一比、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 际感受祖国的辽阔。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真实的情感体 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祖国幅员辽阔,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整堂课中,我有效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 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最后的总结升华中,我用优美的语言引发学生对祖国辽阔的思考,播放歌曲《大中国》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幅员辽阔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但本课也有不足之处: 在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的时候,我都忽略了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强调要求。虽然学生 现在已经五年级了,很清楚小组讨论、研究,代表全班汇报的活动形式,但孩子毕竟是孩子, 在兴奋时很可能就把要求给忘了。所以,教学中,当小组讨论完并没有派代表,算完的同学 立刻回答,造成了很多没算完的小组很着急,还有一部分同学根本听不清同学的答案????在 今后的教学中,像这样的研究活动,一定要注意活动要求的强调,例如,在讨论前提醒大家 各小组讨论时要注意声音的分贝,谈论后立刻坐好;在讨论时,教师巡视的过程中,也要提 醒声音大的小组注意分贝;在大多数小组讨论完后用:“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快,做得好, 叫哪个小组先回答”等形式,给学生安静下来的时间,使得课堂秩序井然。

标签:大班音乐大中国说课稿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大中国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