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让漂浮的课堂“沉下来”】漂浮的山课堂实录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公开课上,教师激情四射,学生小手林立,多媒体的画面美轮美奂,音乐适时点缀,锦上添花。合作探究必不可少……师生配合默契,教师也似乎完成了任务。热闹过后,我们不妨冷静思索一下,这样的课不正是一件“皇帝的新装”吗?几番打磨,才有了天衣无缝的“好”课,课堂的虚假繁荣,在这种状态下,更多给人一种“漂浮”而不踏实、平实的感觉。
  在名师的课堂上,我们已感受到了一种“回归”,从教学手段到教学内容,简约朴实中体现着洗尽铅华的美。支玉恒老师曾经说:“我想把课上得简单点,朴朴素素,实实在在。”薛法根老师也自己在追求“简约、简明、不耍花样”的教学。的确,这些“简”,是繁华落尽的真淳,绚烂之极的平实。平实是美的,平实是有魅力的。我们期待,我们探索、语文教学回归平实,就是师生以“享受语文”为核心,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走出因追求新奇而造成的虚伪美丽。
  
  一、追求真实,语文课堂教学返璞归真
  
  学习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研究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地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自己去实践,去完成。很多人都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秘,要制造课堂氛围,要体现教学艺术,要这样要那样,到最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记了真实。从“一言堂”的分析讲解,到语言文字训练。太行其道,再到“自主、合作、探究”轰轰烈烈。我们的课堂什么都不缺,就缺真实。一位老师在教学《荷花》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不少学生闭目沉思,一位学生说:“老师,我什么也没看到、听到!,,这是真实的,老师并没有着急,那我们再去看一看,再去听一听吧,然后配乐的课文朗读,还是那个学生说:“老师,我也变成一朵荷花,露珠正亲吻着我呢!”这样,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这次学生感受到了。这样的教学才是真实。
  所谓真实,老师要去掉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真正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细读文本,语文课堂教学的平实之“源”
  
  上一堂语文课前,先把教材大致浏览一遍,便迫不及待地看教参,上网搜寻教案,再考虑教学设计的技巧。难怪,一堂课下来,云里雾里,一头茫然。
  文本细读,就是慢慢读,欣赏啊。首先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小珊迪》这篇课文时,文本细读从课题开始,他的敏感聚焦到“小”字上。第一:珊迪的确是个小孩儿,这是从年龄上说。第二:珊迪身体弱小,发育不良。第三:珊迪的地位相当渺小。第四:也是最紧要的一层意思,文本没有明说。珊迪精神意义上的形象小吗?课题偏偏给你一个“小”字,而把这个“大”字深深隐藏起来,这具有一种反讽的味道和力量。当你完成了这样的文本细读,走进课堂,你就会底气十足,你就会左右逢源,你就会出神入化。因为你和文、文和你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所以,文本细读,相遇的不光是语言文字,更是精神。这时无须再考虑技巧了,你挥洒自如,无论怎么教都成格调。细读文本,就是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平实的“源头活水”。
  
  三、删繁就简:课堂教学平实之花红于“二月花”
  
  很多语文课之所以事倍功半,高耗低效,主要是因为目标不明确,没有抓住关键,结果“乱花渐欲迷人眼?”语文课上,我们不妨简明教学目标,简化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比如在教学《郑成功》时,重点研究郑成苏收复台湾的经过。围绕这一重点,带领学生揣摩,N,P爵郑成功眺望大海时说的一句话。咬文嚼字的品读中,感受郑成功强烈的爱国之心。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正是因为简化了细密的、多余的环节,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去潜心读书,才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师在预案设计时,切忌作茧自缚,要为学生留心足够的时间去熟读精思,教师才能卸下重重负课,相机引导,与学生共探讨,共收获。
  教学方法要简化,扎实有效。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升华,以读促写。学生初读“观其貌”,精读“寻其味”,再读“悟其道”。这三个阶段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探索文本真谛的过程。读得生情、人味,议得热烈,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简约而不简单。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简约,平实的美有如茉莉花淡雅而清香四溢,其美不逊色于绚烂的“二月花”!
  语文教学在反反复复的思索与追寻中开始拒绝百出的花样,开始淡化多变的技巧,只有在平实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才能真真切切地获得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生动活泼而又自然真实。

标签:漂浮 沉下 课堂